暑假将至,但今年研学游似乎没有去年那般繁荣的景象了。
从部分做研学游的员工处打听到,今年的市场比去年同期要差不少。光是从端午节的短期研学游来看,成团率就低了很多。
去年同期,暑假研学游报名已经如火如荼了,今年则差强人意。不知道接下来的行情会如何演绎。
广州日报有一份报告统计了今年研学游的价格。相比于2019年,国内研学游的单价降低了10%,出境研学游则上升了40%。
出境研学游有其特殊性,因为供给还没有恢复,机票价格也贵得多。至于去年国内研学游的单价,相信大家都懂,各路媒体都连番攻击研学游的高价是智商税了。
为啥今年研学游也突然熄火了呢?
首先,就得说说研学游的利益链了。
家长嫌贵,商家喊利润低
一个研学旅行服务项目中,服务方应该有主办方、承办方、供应方,三方各司其职。
主办方,即有明确研学旅行主题和教育目的的研学旅行活动组织方;承办方是与研学旅行活动主办方签订合同,提供教育旅游服务的旅行社;
供应方是与研学旅行活动承办方签订合同,提供旅游地接、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的机构。这其中跟教育相关的东西其实并不多。
三方利益如何分配的呢?
主办方大概会抽走其中的40%,多的可能达到50%。主办方内部也会进行各种分配,按照食物链的顺序来确定比例。
剩下的就留给真正的组织者。
但是别忘了,做事是有成本的,在扣除各种成本后,商家可不就哭穷了吗?在A股新三板上就有一些专门做研学游的企业。
比如,中凯国际2023年的毛利率是12.53%,净利率只有4.27%。它在2017年到2020年还连续亏损。
再比如,世纪明德2023年的毛利率是7.36%,净利率是-14.13%。去年这么火的研学游市场,它居然是亏损的!
俗话说得好,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些商家的生源严重依赖学校这个渠道,而这个渠道还十分的强势。
于是,我们就看到家长抱怨费用贵得离谱,而商家抱怨没赚到几个钱。如果商家稍微把质量提起来,估计就处在亏损的边缘了。
因此,学生体验不好实属正常。
家长别无选择?
我们不能侮辱家长的智商。家长们可都不傻,难道不知道这是智商税吗?但他们似乎也别无选择,毕竟学校暗示这个研学游很有意义,家长敢不接招吗?
甚至有些家长反映,不配合就被学校PUA了。家长再一想,如果不给面子,未来为难自己孩子可如何是好?
于是家长们咬牙就报了。
当越来越多的学生都报名后,不打算报名的孩子和家长也会有社会认同的压力。孩子们都害怕被群体孤立,家长也害怕孩子成为“特殊”个体!如果全班大多数人都出去了,就自己没去,心理压力是很大的。
去年也很特殊,孩子们被封闭了三年,家长也可以安慰自己:让孩子出去放飞一下自我吧。
家长有时候心态也会比较畸形。
当孩子研学回来后,管它效果好不好,反正家长是肯定要在朋友圈各种炫的。否则这钱不白花了吗?消费者确实有一些特别的消费心理,比如,为了减肥去办健身卡。
是的,办健身卡,仅此而已。
他们会想当然的安慰自己:办了卡就是付出努力了,一定能瘦下来。换句话说,他们将一切事都用金钱来衡量,似乎付了钱就等于解决问题。
这就是人类的一种心理谬误。
家长也会骗自己:出去玩一趟,花了这么多钱,肯定是有收获的。
利用信息差不是长久之道
研学旅商业模式的本质就是以前的旅行社。只不过在渠道、客户群体、线路设计和计调业务上做了一些改变。旅行社靠信息差谋取利润,但并没有提供真正的研学服务。
一个研学团的导师与学生比例如果低于1/6,就跟普通旅游团没啥区别了。然而,如果真配备这么多专业人员,旅行社铁定亏本。
由于旅行社是一个门槛很低的行业,只要出现火爆的现象,立马就会有海量的人冲进来争夺。为了争夺市场,打价格战就是必然,于是,我们就看到这些企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逐年走低。
而拐点可能就在2018年,我们在ifind企业库中查找了跟研学相关的实体注册量:
2014年:2285家 ; 2015年:2794家;2016年:4166家;
2017年:4491家;2018年:7233家;2019年:13341家;
2020年:9761家;2021年:7834家;2022年:4568家;
2023年:6863家;
今年上半年,新成立的跟研学游相关的企业有3088家。
看来很多人看到去年行情火爆,都准备进来分一本羹。今年的新注册量可能跟去年相当。
需要说明一下,上面的的注册量有水分,因为很多旅行社只是在经营范围里有研学这个关键词,但他们不一定真的在做研学游。
但无论如何,竞争是越来越激烈的,现在存续和在业的相关实体有6.2万家左右。那么结果肯定是大家一起卧倒。
因此呀,旅行社想利用信息差赚钱就越来越难,因为竞争的人多了,就没有信息差了。
家长也不傻
供给端的竞争家里骤增,需求端家长们也不傻。上了一回当,还能继续上当?
去年网上一片讨伐声,全网都在指责研学游是在交智商税。今年家长如果还继续报名,就显得自己真傻了。
当然,面子只是小事,关键还是钱的问题。
随着房价和股价的下跌,大量理财产品暴雷,还有降薪裁员的威胁,居民的风险偏好极低。学校还想忽悠家长报名就不那么容易了。
面子跟里子相比,还是里子更重要!家长们稍微算一算账也能明白。
比如,一个三天研学游(短程)交2300块钱一个学生,但一家三口出行,合计可能2000元左右就搞定了。
远程的就更不划算了,比如去北京一趟7天的研学游,费用在7000-1万元之间。稍微算一算账也知道贵得太离谱了。
真的是千亿蛋糕吗?
2023年,我国研学旅游市场规模约为1473亿元,同比增长62.05%。还有机构预测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22亿。
这些数据非常具有迷惑性。规模大并不意味着机会大。
比如,前两年还在说新能源市场巨大。但现在的新能源上中下游利润在大幅下滑。A股上市企业2024年1季度利润下滑超过60%。
其中已经有很多企业陷入亏损了。
现在的研学游行业,本质上还是旅行社,只不过批了一身教育的外衣。而旅行社本身就是一个竞争极其激烈的行业。
整个行业的利益分配还特别不合理,没干事的分走了大头,干事的人赚着零碎钱。更加畸形的地方在于,承办方的客户是主办方,而真正的体验者是学生,付钱方是家长。
承办方和供应方更在意是否满足主办方的需求。主办方更在意自己分了多少利润。付钱方在意学生的收获和套好老师、学校。
学生在意的是好不好玩。这种复杂的网络关系下,行业能做好才真是奇了怪了。承办方和供应方想在其中赚钱,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随着需求的减少,供给的增加,今年暑假的研学游可怕不太乐观。
从长远来看,出生人口正在减少,小学也将陆续进入收编阶段。
学生总人数收缩后,高质量的服务才能出圈,而不是仅仅披着一套教育的外衣,靠着虚假宣传和不合理收费收割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