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被“渣酒店”蒙骗?他的选店逻辑值得借鉴

文摘   2024-07-12 07:02   山东  

在写了 50 多万字的酒店投资“坑后,常有人问我:

这么多坑,最坑人的是哪一个?


我毫不迟疑:评估坑


90% 投资失败的酒店,都是在评估时看走了眼,把鱼眼睛当成了夜明珠,第一步选错了,后面步步错


那问题来了:如何才能选出好酒店?


上个周接触了北京的一家连锁品牌,他在选项目上很有一套,许多动作和方法非常有借鉴性,堪称“评估界的隐形冠军”,今天我们来聊聊。




敢对评估结果

兜底的另类





这个品牌名叫朗丽兹,定位中高端连锁品牌。


2021年才成立,在北京这种群狼环伺的市场中,开店势如破竹,已开店60余家,管道内筹备店40余家。

我关注到这个品牌,是源于他的对赌机制

他和加盟商对赌业绩——如果酒店开业后,未能达到预期收益率,就免收加盟费。





敢这么搞,足见朗丽兹对自己选店实力的笃定。


因为在对赌机制下,万一看走了眼,选错了店,将来业绩不达标,就意味着前期所有服务都是白干,还赔上了机会成本和品牌口碑。

除了对赌机制,他还有一个跟投机制

凡是通过他们评估的项目,如果投资人愿意,朗丽兹可以跟投。

这是用真金白银为自己的评估背书。


评估如此自信,底气源自哪里?


我在北京待了一天,探了店,采访了店长,详细了解了他家的评估流程后,我觉得有三点很值得一说。




架构之力
确保评估落地的基石




租赁型酒店投资人拿项目之前,一般不会考虑找第三方咨询公司做评估,通常有两个选择:


一是自己来做评估


主要依赖店长来做,弊端是局限性大——店长往往盯着运营单一纬度用力,有时只见一叶,不见泰山。

二是由其想加盟的品牌方来做评估


这类评估大多由品牌开发人员独立完成,弊端是严重依赖其个人经验和品性。


有些开发人员即使有心做好评估,也难找到相应的专业支持。就拿数据来说,有的品牌内部部门壁垒森严,更有甚者竞争关系,各自背负着开发指标……这种组织架构下,仅凭开发一己之力,很难跨部门获取评估支持。

精准的评估,一定是由团队来完成的。


组织架构的形态,决定了评估的完成度。


朗丽兹为保证评估质量和效率,创新扁平化组织形态:

成立一个投委会,为评估服务。



投委会由董事长亲自挂帅


参与投委会的主要成员有:集团营建、运营、财务、产品等各中心负责人,由这些“专业大脑”对项目进行综合打分。


投委会彻底打破了部门壁垒,让评估从“某个人的活”,变成了群策群力,力保评估能从更广、更全的纬度,做通盘考量。


老大和总监们平时事务繁忙,如何协调?


毎日晨会上可以进行沟通。


(晨会制度:宏昆集团每早9:30有一个视频会形式的晨会,董事长、高管,以及各门店店长参加,固定议题是复盘前一日的用户评价,洞察背后成因,以便查遗补缺。固定话题之后是即时性沟通环节,新项目评估就可以在此时快速汇报推进)


除了这种短平快的晨会沟通,宏昆还创立了“临时办公室”机制,当评估走到决策阶段时,召集有关人员,面对面做专项研讨,让评估更高效。




数据之力
确保评估靠谱的卡尺





评估准不准,严重依赖于数据。


但大部分评估都拿不到靠谱的数据~~


好一点的,评估人拐着弯地托朋友要来的销售数据,维度未必齐全,统计口径还存在差异,真实性、实效性有待考证;


更有甚者,许多水货报告就只贴了几张携程的截图,敷衍至极。


相较而言,朗丽兹的数据支持能力很强:
依托宏昆集团在区域内的深耕(朗丽兹所属宏昆集团是一家拥有30年服务基因的老牌企业,旗下有多个不同定位的酒店品牌)、密集的门店布点、专业的精细化运营,建起了稳定扎实的数据系统。


这些数据沉淀成“驾驶舱”,可以为评估和运营精准导航




很多评估只是粗暴地计算平均房价*入住率,朗丽兹做的更细:


他对客群进一步细分,分别估算不同来客渠道的预估房间收入、日均产间、渠道贡献率和折扣率,在此基础上计算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投资潜力,结果更贴近现实。




流程之力
确保评估严谨的核心




我在《酒店投资88个坑》里,用一章的篇幅列数评估坑,如何才能避开这些坑?

用流程和规范保证。


朗丽兹的评估流程很严谨:


首先,由开发人员填写基础内容。
然后,运营部门给到相关市场数据,分析项目swot,完成初版测算,形成固定制式的评估方案(投资测算模型包含了标准、非标准改造、不可遇见的其它费用),最后上呈投委会,由最强大脑们对整体评分,研判这个投资回报年限是否能够达成。

每位委员都要举手表决,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说明为什么同意,为什么不同意。




这就好比看病,只有遵循科学的诊治流程,并尽力提高每个步骤的正确率,才有可能实现“看准病、开对药”的目标。


投资人做评估时,一定一定一定要建立起这种流程思维。


有了流程基础,才能进一步对具体步骤做深入优化


举个例子:
在调研物业这一步,如果只是快速排除掉明显不合格的项目,可以只调研物业的合规性、安全性、适用性等,做定性分析


如果已经通过了粗筛,那就要进一步做定量分析了,了解物业存在哪些非标项目(如加固、外立面改造、窗子改造等),改造工程量多少,工程造价多少……从而精准地预估总投资额,确保测算更靠谱。


流程化还有一个好处:便于培训


流程化的步骤拆解,将原本有些“玄学”的评估,变得透明起来——步步有方法,条条有依据,让更多员工可以掌握评估方法,提高团队的作战能力。

这对连续性投资人尤为重要。



标准之力
确保做出正确的抉择




评估过程再缜密,结果能否靠得住,最终取决于选择的标准。


我曾以为,投资人都是理性的,但后来发现,想多了……


很多投资人非常冲动,尤其初次下场的小白,他们往往是看着别人吃肉羡慕,转而投身酒店行业。


人在兴头上,恨不能立刻找到一个店,赶紧开起来。

这种心态下,很容易选择性忽略风险,降低评估标准,捡到筐子里都是菜,仓皇上马项目。


这一点,朗丽兹的做法理智又充满了长期主义


作为一个连锁品牌,扩张规模是硬需求,但他在选店、开店这件事上非常谨慎,宁可放弃,不轻涉险地。


据说,能通过投委会评估的项目,不到一成。

对无法做到四年回本的店,他会非常慎重。


朗丽兹评估淘汰率太高,短期看似乎影响了规模扩张,但长远来看,苛刻的筛选标准,让他能做一个,成一个,这种好口碑才是他立足之根。


看似慢的,却是最快的。


如果投资人能在选项目时,不求快、不贪多,紧守底线,宁肯不做,也不轻易去赌运气,那我想世界上会少很多踩坑的倒霉蛋。



写在最后



选择>努力,
希望每一个投资人都能将90%的力气,放在选择上,而不是用10%的力气做选择,用90%的力气擦屁股。


祝大家都能选到对的酒店,开一个好开头。





往期推荐





酒店观察网
一个有深度的酒店/文旅财经媒体观察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