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疫情结束后,各个酒店品牌方都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营收和利润均实现大幅度的增长,新增收入的最大引擎是新开业酒店数量的狂奔。可以这样说,品牌方都生怕在跑马圈地的环节被落下,从而处于不利地位。这让我们想起了当年运动服装、乳制品、家电等行业争夺市场的场景。然而结局并不怎么美好,大量的品牌方倒下,仅剩下少数几个品牌成为头部。更令人唏嘘的是,加盟商大都在这场商战中成为白骨。酒店行业会不会重复这个剧情呢?恐怕未来有大量的加盟商会成为牺牲者,而最后剩下的品牌方则踩着白骨走向巅峰。2025年,品牌方的争夺战会更加激烈!加盟商会更加难受!
我们经常关注财报,国内酒店品牌的财报上看,在行业竞争格局和趋势,未来计划这两方面的论述上都很同质化。同质化就不是什么好消息,这意味着未来行业会越来越卷,大家都在一个地方厮杀,而没有差异化。其结果可想而知!
- 连锁化率持续提高,但距离发达国家的60%连锁化率还有上升空间;
- 中国旅游行业是消费升级的重要行业,可以带动酒店行业持续高增长;
换句话说,这些财报其实就想说一个观点:行业好得很,赶紧来加盟!至于风险方面,财报中的这部分内容每年几乎都一样,就是复制粘贴过来的而已。
这其实就是一种屁股决定脑袋的立场。既然这些品牌方都在转型轻资产运作,那么就需要大量的加盟商来凑份子。因此对外肯定是报喜不报忧。各品牌方在提到2024年及2025年计划时,大都是这样描述的:
- 我们要提高效率,要数字化转型,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等;
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的东西,透露出来的意思就是:我们要快快快!赶紧抢占市场份额。
诚然,对于加盟商来说,赚钱才是硬道理,但对于加盟商来说,恐怕应该更在意品牌方是否能在合作中达成双赢吧。品牌方现在是越来越卷,为了争夺市场,使出浑身解数。各种优惠政策是五花八门,但真正落地给到实处的是少之又少。品牌方之所以要做轻资产转型,目的就是想把风险转嫁给加盟商,自己拿旱涝保收的加盟费和管理费,怎么可能还主动去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呢。而加盟商是酒店生态链中最弱势的群体。既要面对高昂的租金,也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既要面对OTA的压榨,也要面对品牌方的约束;
除此之外,还有高昂的成本和运营费用,以及复杂多变的客户需求。
加盟商未来的处境会好转吗?恐怕不仅不会好转,还会越来越处于弱势地位。
我们都知道连锁化率的趋势就是还要继续提高。随着连锁化率提高,以及头部效应越来越显著,单个加盟商的话语权会更弱。加盟前把你当大爷,加盟后就是别人的牛马了。关键是,品牌方还养了成千上万的牛马,所以人家根本不在乎单个加盟商。
- 升级改造,抢夺终端客户,同时锁定加盟商(加盟商投入费用后,产生沉没成本,使得他们不会轻易离开)
品牌方之间的这种内卷,其实承担代价的都是加盟商。但这又不可避免,因为这是品牌方的立场所决定的。整个市场本来就是零和博弈,有人多吃一口,就会有人少吃一口。如果中国连锁化率的天花板是60%,2022年已经是39%了,2023年可能会达到45%。而且一线城市的连锁化率已经高达60%。
留给品牌方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多了,这就难怪他们会如此心急的抢占市场份额。当年的运动服装、乳制品和家电都经历了这样的阶段,各品牌方是群魔乱舞,街头加盟店如雨后春笋般生长。一方面是供给严重过剩,加盟商成片倒闭;另一方面是品牌方被干到只剩下寡头垄断。不过酒店品牌方还会稍微有点不同。
行业终局是寡头垄断的,通常都需要头部企业具备规模效应,产品更加标准化,产品不容易过时。因此,家电和乳制品都符合这些条件。但酒店则不完全符合。由于客户对酒店的需求变化很快,尤其是年轻人变化得更快。这一点在茶饮行业里就体现得淋漓尽致。通常三年为一个坎儿,这一代的年轻人不会愿意去消费上一代人喜欢的品牌。
现在的酒店行业不就有点这种节奏了吗?越是想留住年轻人,对酒店的挑战就越大。相反,那些经典酒店品牌就不怎么变换风格。因此呀,现在的酒店集团不得不持续的开发新品牌出来。其实不是之前的品牌不好,很多时候,就是简单的因为客户不喜欢过时的品牌。所以酒店行业的终局会是几个集团寡头垄断,但品牌则迭代非常快,呈现百家争鸣的格局。而且品牌的生命周期会越来越短,活脱脱的具备网红的特性。这对加盟商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毕竟更换品牌或者形象,那都是笔不小的投入 。而且,如果自己所选的品牌过时了,钱就打水漂了。
在风险投资领域里,创始人由于缺少资金,需要向投资方融资。投资方如果也看好这个项目和公司,有心想要注入资金,通常也要求创始自己及其团队也必须要投入一部分资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风险共担。如果仅仅是投资人拿钱出来,创始人团队和投资人之间就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了。如此一来,创始人团队势必对公司的运营不会上心,他们可能更倾向于摸鱼拿工资,而没有主观能动性。有些投资人还会限制高管的收入,用更多的股权来激励。
很遗憾,从立场来说,这事很难实现。首先,品牌方当下的第一要务是抢占市场份额。
谁的速度慢了,未来可能会长期处于劣势,因为一个加盟商选择某个品牌后,通常会是好几年的时间。失去先机的品牌方在未来就很难逆势再抢回来。既然处于存量争夺的阶段,肯定是集中火药迅速扩张,而不是先考虑质量的问题。从负债率来看,锦江酒店、首旅酒店和华住分别是65.68%、55.34%和80.72%。亚朵这匹黑马也有68.73%。各家品牌方手里的现金也足以让他们跟加盟商进行风险共担。再说了,之所以品牌方要转型轻资产运作,目的就是为了将风险转嫁出去。当人们在面对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抉择时,通常都会选择先把短期利益给赚了再说。长期的事,那就以后再说。毕竟任何企业都面临很大的业绩考核压力,高管们的考核压力更大。所以他们很有动力先赚快钱,然后把问题遗留给下一个管理者。加盟和自营就是这样的一个抉择。如果品牌方注入资金,就相当于是自营。他们已经尝过自营的滋味,知道这事不好做。面对连锁化的趋势,单体酒店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经营者大都会转而拥抱连锁品牌。面对这样的趋势,加盟商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他们跟品牌方在谈判桌上的地位天生就不对等。尤其是在交了加盟费以后,两者的地位将更加不对等。加盟商陷入处于骑虎难下的窘境。加盟商这种弱势地位,未来恐怕只会越来越差。市场上可能偶尔会出现一些品牌方会跟加盟商签对赌协议。但在寡头垄断的市场里,除非这些品牌方有雄厚的资金,否则对赌协议只会让他们死得更快。综上所述,品牌方和加盟商想要实现风险共担,恐怕难度相当大。
加盟商类似于淘金者,品牌方类似于卖铲子的人。淘金者能不能淘到金子,没人事先知道,但卖铲子的人通常都是旱涝保收,因为淘金者总是络绎不绝。可以预见,2024-2025,各品牌方的成绩可能依然会保持强劲势头,但加盟商的日子反而会更难过。并且品牌方新开酒店越多,给加盟商带来的内卷就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