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共济治失眠

健康   科学   2024-07-07 11:01   北京  

导读

失眠在中医也称为“不寐”“目不瞑”“不得眠”或“不得卧”,主要因为睡眠时间或深度不足,导致无法有效消除疲劳,恢复人体的精神活力。轻者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入睡,重者彻夜不眠。《枢·大惑论》记载:“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跻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故中医认为阴阳失调导致的“阳不入于阴”是造成失眠的主要原因之一,索问·逆调论》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指出脾胃失和也会导致失眠。因此,造成失眠的原因十分复杂,与阴阳、气血、脏腑的失调皆有关系,临床必须仔细诊察辨证,起效后仍要坚持治疗,才能维持疗效。


PART 01

病因病机

《医宗必读》将失眠的原因概括为气盛、阴虚、痰滞、水停、胃不和五个方面,其中气盛、痰滞偏实证,阴虚则偏于虚证,当然也可能出现虚实夹杂的情况。比如情志不畅日久,思虑过度,五志过极,气郁化火,进而暗耗心血,损伤脾胃,造成气血生化不足,无以奉养心神而不眠。又如长期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宿食内停,滋生痰浊,阻滞中焦气机循环,导致痰热上逆,扰动心神而失眠。还有由于病后、年老、先天禀赋等原因,使得人体阴血亏虚、阳气独亢,进而水火不济,心肾失交而神浮动不眠。由此可见,诸如情志、饮食、气血亏虚等因素皆会使五脏受损,气血失和,阴阳失调,进而导致失眠。因此失眠的主要病位虽然在心,但与肝、胆、脾、胃、肾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证型之间也经常互相兼夹,必须仔细辨证与整体调理才能达到较好的疗效。



PART 02

 辨证论治

(1)肝郁化火证

证候:平时情绪波动较大,急躁易怒,睡眠时间短,病情容易随着情绪起伏加重或变化,口苦咽干,头胀目赤,口渴喜饮,胸胁胀痛,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边尖偏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镇定安神

针灸处方:四神聪、神庭、本神、背心五穴为主,配风池、间使、太冲、行间等。

中药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2) 痰热内扰证

证候:嗜食肥甘厚腻,经常胸闷脘,痰多暖气,吞酸恶心,头重目眩,口干口黏,排便黏腻不爽,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针灸处方:四神聪、神庭、本神、背心五穴为主,配中脘、内关、足三里、丰隆、公孙等。

中药处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3)心肾不交证

证候:心烦难寐,心悸不安,手脚心或心口容易发热,头晕耳鸣,腰酸健忘,口干喜饮,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针灸处方:四神聪、神庭、本神、背心五穴为主,配鸠尾、太溪、肾俞、大陵、神门、命门等。

中药处方:六味地黄丸、交泰丸加减。


(4)心脾两虚证

证候: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疲神倦,饮食无味或纳差,面色少华,舌淡或胖大,脉细弱。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针灸处方:四神聪、神庭、本神、背心五穴为主,配脾俞、胃俞、关元、气海、足三里、神门等,关元、气海、足三里可加灸。

中药处方:归脾汤加减



PART 03

临床案例

赵某,女,51岁。2019年11月16日初诊。

主诉:睡眠易醒,入睡慢。

证候:患者自述经常寐而易醒,入睡时间长。现口干,脉右寸、关滑大,左沉细,余无不适。

西医诊断:失眠。

中医诊断:不寐。

辨证:肺胃不降,阴阳失调

治法:清隆肺胃,调和阴阳,安神助眠。

治疗过程:此患者的主要症状是睡眠易醒和入睡慢,此外还有口干的表现。先诊其脉发现右寸、关滑大,左沉细,中医认为“右脉主气,左脉主血”并以“左升右降”为正常的气血升降循环规律。而此患者的右侧寸、关滑大,表示右侧的肺胃之气无法潜降,同时左脉较为沉细,还伴有口干症状,以上皆是体内阴液不足的表现,故诊断此患者的失眠是由于肺胃不降、阴阳失调所导致。接着再为患者进行背部的经络诊察后发现,其背心第五胸椎处(T5)有明显压痛,故针灸处方:背心五穴,以调节阴阳,脊柱处穴位直刺,脊柱两侧的穴位向脊柱方向斜刺,留针20分钟。后续建议每周针灸治疗2次。

2019年11月20日,患者自述针刺当晚睡眠改善,次日,效果稍减,但口干改善明显。诊其脉见右侧关滑,左侧沉细。继以背心五穴为主方,加合谷穴直刺,留针20分钟。

2019年11月23日,患者反馈上次针刺治疗后诸症改善明显,遂维持原方继续治疗。



PART 04

按语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脏犹如一国之君,心神的安定能使五脏六腑的气血阴阳平衡,对养生和治病都有关键作用,此外心神的安定也与人体的睡眠质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由于心在五脏阴阳分类中属于太阳,而睡眠其实是人体“阳入于阴”之后产生的生理现象,所以中医治疗失眠大多会采用养心安神、滋阴潜阳的方法,来帮助阴阳的相交与和谐。


中医称头为“诸阳之会”,是“人神所注”之处,而督脉的主干贯通背部又上通于脑,总司人体的诸阳之气,故头部及督脉的穴位在治疗失眠的过程中有关键作用。由于这两位患者长时间受失眠的困扰,导致身心都处于十分疲乏且焦虑的状态,所以我们除了关注其失眠问题,还必须安抚其情绪,才能达到中医整体调理及治病求本的目的,这就是所谓的“养生先养心,治病先治神”。


在针灸治疗中,凡是穴位名称中带有“心”“神”“灵”等字眼的穴位,都具有调节心神的作用,能安定心神,进而调和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起到镇定促眠的效果。四神聪位于百会四周旁开各二寸半的位置,犹如镇守阳气的四个神兽,是治疗失眠、健忘、眩晕、头痛等与脑部相关疾病的经验效穴,失眠患者常在此处出现压痛或阳性反应。风池穴位于脑后两侧,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别称“热府”,表示胆经的气血到此处会受热胀散为阳热风气,所以当人体的气机升降失调,使火热之气上逆,也会导致此穴出现明显胀痛或压痛点。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针灸杂悟,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点击封面或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提要


本书是赵百孝教授从事针灸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的总结,共分为5个章节:1.成长经历:故土汲养、首都增识、英伦磨砺、不惑前行。2.针道探究:针灸层次论治体系的发掘与构建,经络诊察是针灸诊疗的关键环节,针刺治神中的气功因素,中医对梦的认识与辨梦论治,针灸治疗言语疾病。3.经络诊察:经络诊察的基本方法与内容,人体各部经络诊察及临床意义。4.灸法创新:灸法的优势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百孝灸法。5.临证心悟论述了眩晕等18种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


作者简介

赵百孝,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针灸学会灸疗分会秘书长,北京针灸学会副会长。
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4项,学术论文200余篇,著作教材20余部,国家专利40余项,国际国家标准4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教学成果奖13项,是“百笑灸”和国际国内首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的“电动火针”发明人。



END


中医出版

好书
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赵百孝,由中医出版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微信号:MXY822,欢迎投稿唠嗑。

● 三焦划分病位,精准辨治慢阻肺

● 张伯礼:治中风,活血疏经通络治法贯穿始终


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中医出版
汇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全社资源打造的精品公众订阅号。有名医、有好书、有故事、有资讯,态度严谨认真,内容生动活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