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中医对脑卒中康复手段有:针刺、推拿、中药、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康复、心理治疗等。
我们来看看中医在卒中康复方面的几篇文献。
正 文
2024中医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江一静等在《舌三针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1]中,将13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舌三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精神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表面肌电图各项指标[平均振幅值(AEMG)、持续时间(t)]的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空吞咽时及吞咽5 mL水时sEMG各项指标(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的AEMG和t)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吞咽时及吞咽5 mL水时sEMG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误吸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6.1%和17.7%,对照组分别为36.2%和32.8%,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舌三针配合康复训练及低频脉冲电刺激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
降气达郁汤疗效分析
卒中后抑郁,是抑郁症的其中一种表现,患者通常是因为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的原因导致疾病的发生。2024年,舒囿淞等[2]发表了《卒中后焦虑抑郁状态危险因素及降气达郁汤疗效分析》,旨在探讨卒中后焦虑抑郁状态危险因素,分析降气达郁汤对卒中后焦虑抑郁的疗效。
论文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01例卒中后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纳入焦虑抑郁组,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00,常规西医治疗)与观察组(n=101,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降气达郁汤),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去甲肾上腺素(N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以及不良反应。同期选取50例卒中后未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纳入非焦虑抑郁组,比较非焦虑抑郁组与焦虑抑郁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卒中后伴焦虑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
结论:NIHSS评分、家庭人均月收入、性别、家庭关怀度、合并其他疾病数量均会影响卒中后焦虑抑郁的发生,降气达郁汤对卒中后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焦虑和抑郁症状,上调NE、BDNF、5-HT水平,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中医药抑制铁死亡在缺血性脑卒中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抑制铁死亡在缺血性脑卒中防治中的研究进展》[3],该课题是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以中医药抑制铁死亡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并分析中医药抑制铁死亡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明确中药单体地黄苷A、黄芩素、槲皮素、红花黄、淫羊藿苷和中药复方脑泰方、补阳还五汤及针灸可以通过PI3K-AKT、Nrf2、NF-κB、NLRP3、Keap1、SLC7A11和mTOR等多条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血管再生并增强神经细胞可塑性,最终达到抑制铁死亡、减轻脑损伤的目的,以期为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疾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Reference
[1] 江一静,林凌,游咏梅,林志诚,詹增土,夏敏,薛偕华.舌三针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20,39(5):530-535.DOI:10.13460/j.issn.1005-0957.2020.13.1005.
[2] 舒囿淞, 李洁, 王赛华, 等. 卒中后焦虑抑郁状态危险因素及降气达郁汤疗效分析 [J] . 中国医师杂志, 2024, 26(2) : 196-200.
[3] 李家正,秦文秀,许军峰.中医药抑制铁死亡在缺血性脑卒中防治中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24,30(8):98-102.DOI:10.13862/j.cn43-1446/r.2024.08.019.
E N D
噶搓气
别人家屋檐再大
不如自己有把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