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ccine:识别gp120保守肽决定簇的抗体特异性载体蛋白依赖性

学术   2025-01-15 21:46   海南  


摘要

   HIV-1gp120中氨基酸残基421-436(缩写为I)是相对保守的决定簇,参与宿主细胞CD4受体的结合。本研究合成了Cys-gp120(421-436)并通过血蓝蛋白(KLH)的氨基制备KLH–I。在gp120 (421–436)的N端引入破伤风类毒素T细胞表位蛋白(T),制备了T–I。比较了两种免疫原KLH–IT–I在两种不同类型的小鼠中的免疫原性(non-autoimmunemice,ALB/cstrain 和 Fas-defective autoimmune mice,MRL/lpr strain)。研究发现两种免疫原都能引发高滴度的抗体(Abs),通过ELISA都能检测到固定在微孔板上的BSA-I结合。但KLH-I免疫小鼠的Abs能与全长gp120结合,而T-I免疫小鼠的Abs则不能,同时,两种抗体与gp120序列无关的蛋白质不结合。可溶性的I和T-I均不能与BSA-I竞争KLH-I制备的Abs,但是能跟T-I制备的抗体产生竞争,顺序为BSABSA-I>T-I>>I。研究结果表明载体蛋白对合成多肽I的Abs特异性有重要影响。在未免疫的MRL/lpr小鼠血清中可检测到低水平的BSA-Igp120结合Abs。但是在KLH-IT-I免疫后,MRL/lprBALB/c小鼠的Abs结合滴度和特异性相似,说明。MRL/lpr中pre-existing immunity to gp120 不会改变抗体应答的强度和特异性。

引言

    感染HIV的个体中,体液免疫反应主要是针对gp120可变域(V)的抗体(Abs)。但很少有抗体与gp120的保守片段反应,包括与宿主细胞CD4受体结合的保守结合位点。合成肽gp120421-436)即I(如图1)包含某些与CD4结合相关氨基酸残基,之前因其可作为T细胞辅助表位促进gp120V3环抗体生成而被用于合成疫苗配方(synthetic vaccine formulations),同时它也可作为B细胞表位。短的合成肽例如I可用于制备与天然gp120中的线性决定簇反应的抗体,但短肽状态无序,与天然蛋白的三维结构中相应决定簇状态不同,所以需要研究确定合成肽产生的抗体能否识别同源蛋白。作者通研究了含I的两种免疫原所引发抗体的不同结合特异性,两种免疫原都能引发强烈的抗I反应,但只有KLH-I免疫原诱导的抗体能够结合全长gp120,并且BALB/c小鼠和MRL/lpr小鼠的抗体特异性和强度相似,表明MRL/lpr小鼠中预先存在的对gp120的免疫不影响对外源免疫原的反应。

1短肽I的氨基酸序列以及各免疫原的连接方式

内容简介

1.材料与方法

一、免疫原制备

  用自动化肽合成仪合成在N-末端带有T表位(来自破伤风类毒素)的
gp120421-436)(T-I),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纯化至>98%纯度,并用氨基酸分析和电喷雾电离质谱表征。

  制备N-末端为CysIm/z 2014),生物素化IBt-Im/z 2308)。将Cys-IKLHBSA的氨基采用N-(4-马来酰亚胺丁酰基)琥珀酰亚胺分别制备KLH-IBSA-I

二、动物免疫

  选用5 - 6周龄雌性BALB/cMRL/lpr小鼠。用T-IKLH-I分两次腹腔注射免疫,初次免疫用弗氏完全佐剂,加强免疫用不完全佐剂。制备与无关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94-310残基)结合的KLH,并免疫MRL/lpr小鼠。从眼眶后丛采血制备血清用于ELISA研究。

2. 结果

一、免疫原性

    以BSA-I包被固相载体,用T-IKLH-I免疫后小鼠的血清均可观察到强烈的抗-I抗体反应,随免疫次数增加结合滴度逐渐增加(如图2所示)。MRL/lpr小鼠(自身免疫小鼠)和BALB/c小鼠(非自身免疫小鼠)的BSA-I结合反应相近。未免疫的MRL/lpr小鼠在高稀释度(1:5000)下血清无BSA-I结合活性,但低稀释度(1:50)下可检测到反应。

2 KLH-I (AB)T-I (CD)MRL/lprBALB/ C小鼠中的免疫原性。

二、全长gp120结合

    用KLH-I免疫BALB/cMRL/lpr小鼠产生的抗体可与全长gp120结合,但结合水平低于BSA-I抗原;而用T-I免疫产生的抗体不能与全长gp120结合。这种差异在使用全血清或纯化IgG作为抗体来源时均存在,免疫印迹结果也证实了这一差异(如图3)。未免疫的MRL/lpr小鼠的IgG在一定浓度下不与全长gp120结合,用KLH与无关肽段(EGFR残基294-310)免疫的对照小鼠的IgG不与gp120BSA-I结合,表明抗-KLH-I抗体反应不是由于载体蛋白中的表位。电泳凝胶的免疫斑点显示通道1gp120被合并的抗KLH-I血清染色;通道3:gp120没有被MRL/lpr小鼠(1:50稀释)的抗T-I血清染色,通道2:gp120被非免疫MRL/lpr血清染色(1:50);通道1:gp120用单克隆抗gp120抗体(8 μg/ml)染色。

3 A:KLH-I(49天,第5号小鼠)T-I(28天,第4号小鼠)免疫后的BALB/c血清。B:KLH-I(149天,第5只小鼠)T-I(28天,第4只小鼠)免疫后MRL/lpr血清中纯化的IgGC:SDS

三、肽特异性

   可溶性BSA-I与固定化BSA-I竞争结合抗-T-I和抗-KLH-I抗体的效力相似(如图4)。可溶性IT-I可竞争性抑制抗-T-I抗体的结合,但不抑制抗-KLH-I抗体的结合。抗-KLH-I和抗-T-I抗体对固定化Bt-I显示出不同反应性。无关蛋白(钙调蛋白和甲状腺球蛋白)不抑制抗-T-I和抗- KLH-I抗体与BSA-I的结合,而可溶性BSA-I有强烈抑制作用。

4。抗体对KLH-I (A)T-I (B)具有不同的肽结合特异性。

讨论

一、载体蛋白对抗体特异性的影响

  本研究中,位于T-I的N末端的15个残基T表位,能使小鼠产生与KLH-I免疫小鼠相当的抗-I抗体。但两种免疫原诱导的抗体特异性存在明显差异,抗-T-I抗体不能结合全长gp120,而抗-KLH-I抗体可以。并且可溶性T-II仅被抗-T-I抗体识别,而BSA-I可被抗-KLH-I和抗-T-I抗体等效识别。这种抗体特异性在正常BALB/c小鼠和自身免疫MRL/lpr小鼠中相似。MRL/lpr小鼠自发产生低水平能结合BSA - Igp120的抗体,用KLH-IT-I免疫后,其BSA-I结合反应强烈,但并不比同等免疫的BALB/c小鼠更强,说明MRL/lpr小鼠预先存在的对Igp120的免疫不会放大对免疫原的抗体反应,也不会使抗-T-I抗体反应偏向识别全长gp120

    载体蛋白影响合成肽的抗体反应幅度已有研究,但本研究首次明确表明载体蛋白会影响合成肽抗体的特异性。从理论上讲,抗-T-I和抗-KLH-I抗体的特异性可能是由于KLH偶联的IN末端带有T表位的I所采用的构象不同导致的(如图6)。短肽通常处于无序状态,与溶剂或其他多肽相互作用可形成更有序结构。IKLH的共价结合可使肽靠近KLH的各种残基,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影响I的构象,多个I分子与单个KLH分子偶联,这也可能是I三维结构形成的潜在机制。

    总之,KLH-I结合物中的一个或多个I分子必须充分模拟全长gp120I的结构,才能产生抗-gp120的抗体。抗体活性位点在结合抗原过程中具有构象灵活性,这可能影响抗-I抗体结合全长gp120的程度。

图5Ab抗体特异性依赖载体的假设模型。

二、免疫原诱导抗体与HIV-1感染的关系

   用全长gp120免疫主要诱导针对V3环的抗体生成。gp120421-436残基区域是CD4结合位点的组成部分,针对该区域的免疫反应可能对HIV-1感染有保护作用。虽然抗-KLH-I抗体能结合全长gp120,但不能确保其能识别HIV表面的三聚体gp120,因为单体gp120中的I结构与病毒表面蛋白中的结构可能不同。有研究表明,针对I的单克隆抗体能识别HIV中和表位,但多克隆抗体虽能结合全长单体gp120且抑制单体gp120与可溶性CD4的结合,但缺乏HIV中和活性,还需要更多研究来明确是否与对天然三聚体gp120的抗体反应性差有关。此外,含I免疫原诱导的抗体与鼠和人狼疮中天然存在的抗-I抗体在特异性上可能存在差异,目前还无法推断狼疮抗-I抗体的精细特异性和HIV识别特征,因为狼疮抗-I抗体形成的免疫刺激因素尚不清楚

原文出处

Karle, S., Nishiyama, Y., Taguchi, H., Zhou, Y-X., & Luo, J.. (2003). Carrier-dependent specificity of antibodies to a conserved peptide determinant of gp120. Vaccine, 21(11-12), 1213-8.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64410X02005042

DOI:10.1016/s0264-410x(02)00504-2. 

指导教师:王战辉

抗体故事分享基于抗体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欢迎投稿。点击下方轻松关注!


     


抗体故事
分享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院士团队王战辉教授动物源食品安全课题组抗菌药物、环境污染物、激素等小分子化合物半抗原设计、抗体发现和进化、免疫传感原理和构建、检测技术及产品研发等研究进展。联系方式:zhanhui.wang@foxmail.co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