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aptenAb数据库构建—基础数据收集工作总结报告

学术   科技   2025-01-17 21:39   海南  

一、项目概况

1、项目目标

针对抗菌药物、霉菌毒素、激素、环境污染物等小分子化合物的抗体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监测、毒品疫苗、医学诊断等领域。这些小分子化合物分子量通常低于1000 Da,成为半抗原。当前涉及半抗原/抗体的基础数据量高速增长,为高质量和高价值半抗原-抗体数据库的构建奠定了良好基础。本项目旨在构建库容量大、关联性强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抗原-抗体专业数据库iHaptenAb,通过系统化整理和录入文献数据,为专业领域提供全面且最新的在线知识平台,促进半抗原/抗体研究的数据开放共享,发掘半抗原性质与抗体性能间的关系知识规律,为半抗原理性设计、抗体可控进化和免疫分析构建提供指导。

2、参与规模与项目周期

参与人数:共报名62人,实际参与48,分为三轮数据收集,共11家单位参与,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庆探生科技有限公司。

1. 数据收集参与人数(A)及参与单位(B)

表1. 数据收集参与人员名单

项目周期:20246月启动,于202412月顺利完成,历时7个月。

二、组织实施情况

工作分工:共分为三轮数据收集,每轮以小组形式完成数据收集,每组设组长一名,由本实验室有数据收集经验的研究生担任。组长负责各成员的靶标认领、进度把控和质量监督。

操作流程:前期学习数据录入指南和视频培训材料,确保熟悉文献处理规则,之后阅读文献,提取重要实验数据(包括半抗原、完全抗原和抗体信息等),填写数据收集工作表,最终由组长组织数据质量初审,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

三、任务完成情况

1、数据收集统计

完成收集文献总数:8715 篇。

实际录入有效文献数:1421 ,覆盖549个靶标及其关联半抗原-抗体实验数据。

2、完成工作量

单位完成文献数和实际录入文献数如下:

图2数据收集单位完成文献篇数(A)及实际录入文献篇数(B)

个人完成文献数和实际录入文献数如下:

图3数据收集个人完成文献篇数

图4数据收集个人实际录入文献篇数

四、未来展望

整理目前已经收集的数据信息,并上传至iHaptenAb数据库在线网站(稍后发布)。

五、致谢

感谢全体49名成员的辛勤付出,你们仅凭热爱投身到这项工作中。正是因为你们的贡献,本数据库才得以从最初的设想到如今已见雏形。一个一个数据都凝聚着你们的专业素养与无限热忱。iHaptenAb数据库完成不开每一位参与者的支持。特别感谢各组组长在管理与协调工作中的贡献,

本数据库的构建旨在为同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可靠的相关数据,未获专项支持,不能支付劳务费用。为表达各位参与人员为本行业发展做出的贡献,项目组特别准备了一份礼物,以示纪念。

请各位参与人员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个人收件地址,我们将在春节假期后给您及导师邮寄礼物。


指导教师:王战辉

抗体故事分享基于抗体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欢迎投稿!

点击下方轻松关注


抗体故事
分享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院士团队王战辉教授动物源食品安全课题组抗菌药物、环境污染物、激素等小分子化合物半抗原设计、抗体发现和进化、免疫传感原理和构建、检测技术及产品研发等研究进展。联系方式:zhanhui.wang@foxmail.co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