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Synth Biol: 基于单个B细胞的猪瘟病毒全猪源中和单克隆抗体制备

学术   2024-11-27 18:00   北京  


猪瘟病毒(CSFV)是一种具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E2蛋白是CSFV的主要免疫原性蛋白及保护性抗原,在其N端由ABCD四个抗原结构域组成,这些结构域包含一些构象表位和线性表位,它们对诱导中和抗体的产生起着关键作用。对比E2蛋白的不同表位表明:位于828-842氨基酸之间的CTAVSPTTLRTEVVK,是单克隆抗体WH303的识别区域,在不同的CSFV中高度保守,但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边界病毒(BDV)中差异很大。

单克隆抗体(MAbs)对大多数菌株的高抗原性可变病原体具有中和作用,具备发展成为被动免疫疗法或疫苗试剂的潜力。此外,mAb在研究感染源的结构、功能特性及相关致病机制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通过杂交瘤技术生产的鼠源mAb在体内半衰期短,因而不能用于体内研究。而EB病毒转化、噬菌体展示等传统制备mAb的方法,不稳定、耗时且效率低。随着单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的出现,利用巢式PCR从单个B细胞中扩增全长免疫球蛋白(Ig)基因片段可以绕过这些限制,该技术已成为制备新的mAb的通用工具,也是mAb生产中的一个重要进展。在扩增Ig编码基因之前,抗原特异性B细胞用荧光标记的抗原染色,然后分选。

全猪中和抗体通常表现为免疫原性低半衰期长,在体内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利用线性特异性表位制备抗猪瘟病毒E2蛋白的全猪单克隆抗体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荧光表位CTAVSPTTLRTEVVK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羊抗猪IgG,通过荧光活化细胞分选技术(FACS)分选免疫猪的单个B细胞,从中分离了两株全猪单克隆抗体HK24HK44。作者分析鉴定出这些mAbsCSFV表现出显著的中和能力,还证实了这些单抗对CSFV感染的血清学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本研究制备的全猪单抗HK24HK44具有作为免疫治疗候选物或诊断试剂的潜力。

1.B细胞分选及mAbs制备。

    未免疫猪作为阴性对照组(1A)CSFV减毒疫苗免疫猪#3748#3757表现出高阻断率(1B)。作者采集#3748猪血液样本,通过流式细胞仪(FACS)利用FITC-抗猪IgG5-TAMRA-303表位分离单个B细胞。303表位在不同CSFV毒株中高度保守,但在BVDVBDV毒株中具有高度差异性(1C)。表位特异性IgG+ B细胞约占细胞总数的0.39% (1D)。通过巢式PCR从纯化的单个B细胞cDNA中扩增出抗体重链和轻链全长基因,经序列测定,从100个单一表位特异性IgG+B细胞中获得9个抗体序列,可将其分为四组。其中一些抗体具有相同的IgHIgL基因,并且大多数克隆是IGHV1-4*02IGKV1-11*01/IGKV2-10*02胚系基因的体细胞变异体( 1E),其中HK24HK44抗体重链基因都有很长的CDR H3,分别由1721个氨基酸组成。随后,将含有HK24HK44抗体基因的质粒分别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通过SDS-PAGE鉴定(1F,G),获得两株单抗HK24HK44

2.mAbs HK24HK44CSFV E2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及灵敏性。

    为了确定mAbs HK24HK44E2蛋白的反应性,作者通过SDS-PAGE试验,证明HK24HK44能检测到CSFV感染细胞裂解物中55 kDa大小的 E2蛋白,且特异性高,而在未感染细胞裂解物中检测不到(2A,B)。随后作者原核表达重组E2蛋白(690−866 aa),通过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验证了HK24HK44与重组E2蛋白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2C,D)。间接ELISA试验显示HK24HK44与重组E2蛋白呈剂量依赖性结合(2E)。随后作者通过免疫荧光试验 (IFA) HK24HK44检测PK-15细胞中的CSFV,两抗体的荧光强度为40μg/mL,与CSFV阳性血清处理的样品相同 (2F)。综上表明,mAbs HK24HK44CSFV E2蛋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用于CSFV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3.mAbs HK44HK24 CSFV E2的结合亲和力评估。

    作者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评价mAbs HK44HK24与重组蛋白E2的结合能力,用mAb WH303作为阳性对照(3)SPR剂量依赖性结合实验表明,三株抗体对E2蛋白均表现较高的亲和力,亲和力范围为125~2000 nMWH303HK44HK24与重组E2蛋白的结合速率常数(Ka)分别为7.75×1031.7×1045.0 1×104 M−1S−1,平衡解离常数(KD)分别为2.0 6×10−81.85×10−73.6 7×10−8 M。表明WH303HK24HK44E2蛋白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亲和力。

4.mAbs HK24HK44可以与E2蛋白的特定表位结合。

    为进一步确定mAbs HK24HK44E2蛋白的303表位特异性结合,通过IFA试验,将表达HK24HK44HEK293T细胞固定,加入FITC-表位303后,均观察到强绿色荧光,而空载体的细胞无绿色荧光 (4A)。通过FACS进行亲和力分析显示,用FITC-303表位分离到表达HK24HK44HEK293T细胞为60.7%40.8%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0.128%) (4B)。直接IFA结果显示,HK24HK44及从#3748猪中提纯出阳性IgG能有效识别303表位,HK24HK44不能与E2蛋白的线性无关表位结合,而阳性IgG可以 (4C)。表位303的竞争结合分析显示,HK24可抑制303表位与HK44的结合,且抑制作用与mAb HK44相似 (4D)。表明mAbs HK24HK44E2蛋白的303表位结合特异性非常相似。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mAbs HK24HK44结合E2蛋白303表位的特定氨基酸位点,根据虚拟丙氨酸突变扫描(VAMS)结果设计了两个突变位点S832AE839A,命名为表位303mut1。对于E2−HK44复合物,E2蛋白的突变导致复合物的突变能超过0.5 kcal/mol,表明形成了一个不稳定的蛋白质复合物。而对于E2−HK24复合体,同样的E2突变导致突变能降低,其值<0.5 kcal/mol,表明形成了更稳定的蛋白质复合体。此外,突变体P833AT834A对两复合物都产生了较高的突变能量,表明P833T834是两株单抗与E2蛋白结合的关键残基,为了验证VAMS结果,将这两个氨基酸替换为丙氨酸,并命名为表位303mut2。荧光强度显示,HK24303mut1结合,但与303mut2结合较弱,表明P833T834HK24与表位303结合所必需的(4E)HK44303mut1303mut2的结合非常轻微,表明S832E839P833T834HK44与表位303结合所必需的(4F)。这些实验结果与VAMS的预测结果一致。

    已有研究报道,mAb WH303能识别表位303(TAVSPTTLR),因此,作者想明确mAbs HK24HK44WH303的结合表位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证明mAb WH303均与表位303mut1303mut2结合,但与表位303mu2结合较弱,表明P833T834WH303与表位303的结合中起重要作用(4G)。随后,合成了缺失TAV氨基酸残基的表位303,命名为ΔTAV303。直接IFA表明,WH303与表位303结合,但与表位Δ303结合较弱,而HK24HK44可以同时与表位303303ΔTAV结合(4H)。表明HK24HK44与单抗WH303相比,在表位303上具有不同的结合位点(1)。综上所述,mAbs WH303HK24HK44可以高亲和力特异性识别表位303,但它们结合的氨基酸残基不同。

5.mAbs HK24HK44在体外可显著中和CSFV

    作者用间接IFA评价了mAbs HK24HK44对感染CSFVPK-15细胞的保护作用。HK24HK44CSFV有较强的中和活性,在75 μg/mL浓度下未观察到荧光,在浓度为1.1μg/mL时,仅检测到微弱的荧光信号,与CSFV阳性血清组观察到的值一致,而用CSFV阴性血清处理的细胞检测到强烈的荧光信号,表明CSFV感染没有受到抑制,HEK293T细胞上清液处理组作为阴性对照 (5A)。此外,作者测定了HK24HK44IC50 (5B)。为了进一步检测WH303HK24HK44是否能阻断CSFV感染,作者用特异性引物qRT-PCR分析CSFV RNAPK-15细胞中的拷贝数(5C,D,E),分别用浓度75-1.1 μg/mLHK44-CSFVHK24-CSFV125-6.25 μg/mLWH303-CSFV复合物处理PK-15细胞,复病毒拷贝数明显低于阴性IgG处理组。综上所述,WH303HK24HK44均能显著中和CSFV,在防止CSFV感染靶细胞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WH303的中和活性低于HK24HK44

1 分离表位特异性抗体。(A)未接种疫苗的猪血清样本阻断率。(B)CSFV减毒疫苗株免疫猪的血清样本的阻断率。(C)四株不同猪瘟病毒E2序列的序列比对。(D)#3748猪外周血中表位特异性IgG+ B细胞的比例。(E)IMGT对已分离的抗体基因的V(D)J片段及生殖系(GL)分配列表。(F)SDS-PAGE分析单抗HK24HK44的表达。(G)样品用8%聚丙烯酰胺凝胶在非还原条件下分离,考马斯蓝染色。

2 HK24HK44E2蛋白的结合。(A) HK24CSFV E2蛋白的结合。(B) HK44CSFV E2蛋白的结合。(CD)重组猪瘟病毒E2蛋白可被单抗体HK2 4(C)HK44(D)识别。(E)ELISA检测HK24HK44与重组E2的结合。(F) HK24HK44检测PK-15细胞中的猪瘟病毒。

3 SPR结合试验。20001000500250125 nME2蛋白与单抗(A)WH303(C)HK44(D)HK24的结合。单抗(B) WH303(D)HK44(F)HK24各浓度E2的结合反应。

4 HK24HK44与表位303的特异性反应。(A)细胞的荧光显微图像。(B)分析HK24HK44303表位的亲和力。(C)通过荧光试验检测抗体对表位303的特异性。(D)竞争试验。(E−G)分别测定单抗HK24WH303HK44溶液对表位303、表位303mut1或表位303mut2的结合活性,HK24(E)HK44(F)WH303(G)(H) 分别测定HK24HK44WH303303ΔTAV表位或303表位的结合活性。

5 HK24HK44中和猪瘟病毒。(A)通过IFA中和试验检测WH303HK24HK44CSFV的中和反应性。(B)CSFV抑制率。(C−E)用定量qRT-PCR检测HK24HK44WH303的中和活性。

表1单抗WH303、HK24和HK44结合表位303的差异比较


    该研究团队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的特异性B细胞分离方法,首次利用特定的线性表位从免疫猪的单个B细胞中分离出针对CSFV E2蛋白的全猪mAb HK24HK44。通过一系列检测表征了单抗的功能,证明HK24HK44两株单抗对猪瘟病毒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病毒感染的检测和治疗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Haisi, Dong, Ang, et al. Development ofWhole-Porcine Monoclonal Antibodies with Potent Neutralization Activity against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from Single B Cells[J]. ACS synthetic biology,2019, 8: 989-1000.


指导老师:王战辉

抗体故事分享基于抗体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长按二维码,欢迎关注!




抗体故事
分享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院士团队王战辉教授动物源食品安全课题组抗菌药物、环境污染物、激素等小分子化合物半抗原设计、抗体发现和进化、免疫传感原理和构建、检测技术及产品研发等研究进展。联系方式:zhanhui.wang@foxmail.co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