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敬彼世尊、 阿拉汉 、正自觉者!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问7:禅修者如何才能选择来世投生的地方?
答7:造成投生的业,是在临终时成熟的业。更准确地说,它必须在一生当中最后的速行心刹那,即临死速行心的时刻成熟。它决定人死后投生到善道或恶道。如果临死速行心是善的,则他将投生于善道,如果它是不善的,则他将投生于四恶道之一。
也可把造成投生的业分为两种,即:欲界业及广大业。欲界业的范围很广,包括:布施、恭敬、服务、闻法、随喜、回向、持戒、在安止定之前的止禅修习、观智及所有恶业。
广大业,是指色界禅业与无色界禅业,总共为八种禅定之业。在这些善业当中,广大业是强而有力的,能防止不善的临死速行心生起。
如果一直到死亡之时,禅那都还能维持稳定不退,则此禅那能使人投生于梵天界。但是,如果死亡之前禅那退失,那么它无法造成梵天界的投生,例如迭瓦达答的禅那。
另一种强而有力的业,是观禅修行中的观智。它能够在临死时防止不善速行心生起,能使禅修者投生于善道。所以若想投生善道,你应努力于达到禅那,乃至修观具备观智。
比这两者更好的是道智与果智,因为它们确保已证得道果的圣人,永远不堕入四恶道,且能依照自己的意愿与业而投生善道。这是最好的方法,最好的人寿保险。其他善业则比较不可靠。
问8:为什么唯有达到慈心、悲心、喜心第三禅之后,禅修者才能达到舍心的第四禅?
答8:由于舍心没有初禅、第二禅、第三禅,只有第四禅,所以它必须获得慈心、悲心、喜心的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的支持,然后才能达到其第四禅。其他业处的初禅、第二禅、第三禅,不能支持舍心第四禅。
为什么呢?因为对象(目标)不同的缘故。例如入出息禅那,是以入出息似相为对象,地遍禅那,是以地遍似相为对象,但是舍心修习采取有情为对象。而慈、悲、喜这三梵住,也同样采取有情为对象,所以只有它们能够支持舍心的第四禅。
问9:为什么修习慈心、悲心、喜心只能达到第三禅,不能达到第四禅?
答9:每一种第四禅都是中性的,都与舍受相应。舍心的态度是中性的,因为它省思每个人的业,只属于他自己,依照自己所造的业,而承受快乐或痛苦。所以修习舍心能够达到第四禅。
然而,慈心接近情感的作用,怀着愿其他有情得到安乐等愿望。悲心的态度,是愿其他有情免除痛苦。喜心接近欢喜,对别人的成功抱着强烈的欢喜心。这三者的态度,都不是中性平等的舍。
慈心禅、悲心禅及喜心禅的受,是悦受或称为乐受,不可能是舍受。因此修习它们不能证得第四禅,只能达到第三禅。
问11:要证悟涅槃必须修习观禅。但是为何有些人在修习止禅时,会误解止禅中的境界是涅槃呢?
答11:因为他们缺乏常识,不彻底地了解什么是观禅,而认为观禅只是察觉每一种身心现象。他们不了解究竟名法、究竟色法。通常他们缺乏阿毗达摩方面的知识,还未真正了解七清净与十六观智。这是问题的所在。
问12:在尚未修习其他业处达到第四禅之前,禅修者能否直接修习佛随念?
答12:可以,但不易达到近行定。举例而言,请在内心专注地忆念以下这段称述佛陀功德的巴利语:‘Itipi so bhagava araham sammasambuddho vijjacarana-sampanno sugato lokavidu anuttaro purisadammasarathi sattha devamanussanam buddho bhagavati.’──“世尊的确是阿拉汉、正自觉者、明行足、善至、世间解、无上调御者、天人师、佛陀、世尊。”
你能够专注你的心吗?通常心会四处游散。因为我们不曾见过佛陀,只能凭借想象来思维佛陀的功德。现在我们都有呼吸,也能清楚地感受到呼吸,然而,是否每个人都能完全地专注于呼吸呢?这是当下存在的对象,不是想象的对象。
就某些初学者而言,对当下存在的对象尚且无法完全地专注,更何况要专注于单凭想象的对象(佛陀的功德)?我们未曾见过佛陀,只是从书本或师长那里得知佛陀具足无比清净的戒、定、慧。
那么,请以佛陀的清净戒、定、慧为对象来专注忆念。你能否专注于佛陀的清净戒、定、慧呢?事实上这是很难的。若没有其他禅定的帮助,要忆念佛陀的功德实在不容易,因为我们只能依靠想象。
不过,你仍然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来尝试,只是要达到近行定不容易。所以,通常我们教导禅修者,以其他禅那业处为基础来修习佛随念。
问13:为什么修习佛随念只能达到近行定,不能达到安止定?
答13:因为佛陀的功德非常深奥,它们不是世俗谛,而是究竟法。透视究竟法的定,无法强而有力,因此修习佛随念不能达到禅那,只能达到近行定。你可以实际地修习佛随念,尝试看能否达到禅那。你自己能够明白。
问14:在佛陀的时代,佛陀教导不净修习之后,有许多比库自杀。现在如果我们修习不净,是否也会产生同样的后果呢?
答14:那些比库之所以会自杀,乃是因为过去所做恶业已经成熟的缘故。佛陀见到那些比库将在十五天内死亡,死后将堕入地狱。所以佛陀教导他们不净业处的修习方法,使他们不再畏惧死亡。
他们修习不净,观察身体的不净可厌,因此不再执着于自己的身体。虽然他们自杀,但是因为已经修成不净,能在不执着身体的情况下死亡,所以死后投生于天界。正因为这个理由,佛陀特别教导他们不净修习。
现在,如果禅修者修习不净,并不会造成自杀的结果。佛陀教导:“要止息贪欲,应当修习不净。”不净修习能暂时止息贪欲。例如瓦基思大长老,由于入村托钵时看见许多可爱的对象,使得内心生起贪欲,他请教阿难尊者如何止息这些贪欲。
阿难尊者教导他修习不净,忆念身体的三十二个部分为不净可厌,他如法修习之后止息了贪欲。根据《耆利摩难经》,这种忆念身体三十二身分为不净的修习法,称为有生命体的不净修习,九种坟场则称为无生命体的不净修习。
因此,佛陀教导修习不净乃是为了止息贪欲。它只是暂时的修习方法,不需要修习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一年、两年等那么长的时间。所以,修习不净不会导致自杀。
问17:一个人证悟初果入流或二果一来之后,能否在未来世成为独觉佛或声闻弟子?
答17:只能成为声闻弟子。入流或一来能成就不来或阿拉汉,但不能成为独觉佛,因为必须以二不可数与十万大劫的时间累积巴拉密才能成为独觉佛,而入流最多只会再投生七次。
在《小部.犀牛经》中,佛陀讲到二十四尊独觉佛。独觉佛只在没有佛出世教法的时期才会出现。在佛陀的教法期中只能有声闻弟子,没有独觉佛。
当我们的菩萨悉达多太子诞生时,还有一尊独觉佛存在世间,名叫摩当伽。那时天神欢喜踊跃,互相传告说:“菩萨诞生了!”独觉佛摩当伽听到这消息之后,立刻就进入般涅槃。这是因为在佛陀的教法期中,不应有任何独觉佛在世。
如果禅修者在果德玛佛的教法期中修行,未能够证悟涅槃、圣道、圣果,但具有证悟独觉佛觉智的巴拉密,则他们将在未来成就独觉佛,而不是在这期教法中证悟。例如有名的迭瓦达答将在未来一万劫之后成就独觉佛,他的著名弟子未生怨王也将在未来成为独觉佛。
愿国泰民安!
愿正法久住!
愿一切众生安稳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