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对统治者的劝诫

文化   2024-10-29 17:56   缅甸  

礼敬彼世尊、 阿拉汉 、正自觉者!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摘自《业的运作》
    更多帕奥禅师的著作请查看:帕奥禅师文集汇总分享


时成就使不善业无法成熟

“有些所受持的恶业被时成就(kālasampatti)阻止,无法成熟。”


有人可能生在政府腐败、人民恶劣的时代,这是时失坏。依靠时失坏这个条件,他的某些不善业有机会带来果报。然而,只是由于一个善业,他便可能生在政府贤能、人民良善之时,例如劫初人类开始出现的时候[1]、转轮王治世或佛陀出世的时候[2],这是时成就。依靠时成就这个条件,不善业无法成熟,而善业有机会带来果报。

接下来,我们探讨的是:生于政府腐败、人民恶劣之时,或生于政府贤能、人民良善之时,这意味着什么?以及民众良善与否,尤其是我们的同伴、导师与统治者,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的?


[1] 劫初:在《长部·知源经》(D.3.4 Aggaññasuttaṃ)中,佛陀开示了人类的演变及首位国王的出现。由于国王如法(dhammika)治理,这是一段祥瑞的时期。

[2] 详见后面的“转轮王”,p.224。

如果统治者有德,政府(基于正见)如法治理,我们可以说这是贤明的统治者与政府。生在这样的时代就是时成就。

贤能的政府使不善法无法成熟,转轮王治世之时正是其中的典范。佛陀在《大善见经》中说[1],他曾是名为大善见(Mahāsudassana)的转轮王,寿长三十三万六千年。轮宝(cakka-ratana)显现于如此之王,使他得以缔造一个如法治理的伟大帝国。为什么轮宝显现于如此的国王呢?这是由于过去和现在的业。佛陀解释,轮宝之所以向大善见王显现,缘于他过去和现在布施(dāna)、调御(dama)(持守五戒)、自制(saṃyama)(在满月、新月与半月之日持守八戒)的善业,以及他如法治国的行为。同样缘于过去业,如此的国王容貌殊胜、健康长寿,并深受人民爱戴。在生命最后四分之一的时光,如此的国王会修习四梵住。以大善见王的寿量而言,这段时间是他那一生最后的八万四千年。藉此修行,如此的国王命终后会再生于梵天界。

统治者的典范

佛陀也曾与高沙喇的巴谢那地王谈到这个原则[2],他劝诫国王应亲近善友、善同伴、善同道。既得善友,应勤习布施、持戒、禅修诸善法而不放逸(appamādo kusalesu dhammesu)[i]。

佛陀接着开示,身为一国之君(统治者)的表率将如此影响其臣民:国王的后妃、朝廷官员、全军将士,以及城乡的平民见到国王这般精勤于善法,他们会受到感召也勤行善法不放逸。佛陀说,若人人都如此勤修善法,国王、后妃及其财富便会得到护卫。

生在君王有德的时代就是时成就,因为身处如此盛世,人民得其教化: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使用麻醉品,以及饮食知量[3]。人们见到国王这般贤德,纷纷仿效而成为有德之人;见到国王行布施及诸善,也纷纷仿效而行诸善法[ii]。如此,依靠时成就这个条件,加上方式成就,某些不善业就无法产生果报[iii]。

人类的退堕

在《转轮王经》中[4],佛陀描述了国王不能如法治国时,时成就如何转变为时失坏。佛陀开示说,曾有个代代相传的转轮王世系,在他们的统治下,人们安居乐业。但是到了第七代之后,情势有了变化。第八位国王没有向父王征询转轮王的职责,而是依照他自己的想法治理国家。由于他未能扶弱济困,使得贫者愈贫,乃至恶法愈演愈烈:偷盗、使用刀杖、杀生、虚妄语、〔离间语、欲邪行、〕粗恶语、杂秽语、贪婪、嗔怒、邪见、乱伦、过贪、邪法,以及不敬父母、沙门、婆罗门及族中长辈。种种不善法滋生皆因一国之君(统治者)不能勤习善法,如此,他便不再是其臣民的善友。这就是阿毗达摩的义注所说的“生于政府腐败,人民恶劣、污秽且羸弱之时”(即时失坏)。

退堕仍在继续,恶法层出不穷的同时,人寿递减且容色渐衰,食物的品质也每况愈下,优质的食物越来越难以获得[5]。退堕的进程历时许多许多千年。

佛陀开示说,这种退堕将一直持续到戒德荡然无存,人寿只剩十岁。那时候,人人仇视彼此、互相残杀,但有些人会逃往野外,靠着吃些根茎、果实糊口。了悟一切恶法皆因无德而生,那些人会再度修戒及诸善法。他们奉行众善之时,人寿将会逐渐增至许多千年,人们的相貌也会愈发庄严。如此,依靠戒行及诸善法这些条件,时失坏会再度转变为时成就。然后,人寿又再次递减,减至八万岁时,转轮王将重现于世,而本劫的最后一位佛陀——慈氏佛(Buddha Metteya,弥勒佛)也会出现于世。


[1]《长部·大善见经》(D.2.4 Mahāsudassanasuttaṃ)
[2]《相应部·善友经》(S.1.129 Kalyāṇamittasuttaṃ)
[3] 关于这样的有德君王,另一个例子可见尾注111,p.253。
[4]《长部·转轮王经》(D.3.3 Cakkavattisuttaṃ,也称《转轮圣王狮吼经》)〔此段中按经文补充了“离间语、欲邪行”。另外,《长部义注》将“邪法”(micchādhammo)解释为“男子与男子、女子与女子的欲染”(purisānaṃ purisesu itthīnañca itthīsu chandarāgo)。〕
[5] 见“时失坏使不善业得以成熟”,p.232。


[i] 巴利圣典及其注释中多处提及“国王的十种素质”(dasa rāja-dhamme,十王法):1)布施(dāna);2)戒行(sīla);3)遍舍(pariccāga);4)正直(ajjava);5)柔和(maddava);6)自制(tapa);7)无忿(akkodha);8)无害(avihiṃsa);9)忍耐(khanti);10)无敌意(avirodhana)(例如可见于《本生·大鹅本生》)。
[ii] 佛陀在《增支部·四集·不如法经》(A.4.70 Adhammikasuttaṃ)中开示,国王不如法如何导致大臣们不如法,导致婆罗门与家主不如法,以及导致村镇的居民不如法,并提到季节不调和、庄稼成熟不规律(visamapākāni)也是这所造成的影响之一。若国王如法,佛陀说其结果正好相反。
[iii]《长部·人中公牛经》(D.2.5 Janavasabhasuttaṃ)说,宾比萨拉王(Bimbisāra,频婆娑罗)去世后,人们为他的离去悲伤不已,因为他带给人们快乐,因为他如法治国,人民安居乐业。

——(图文制作:欢喜觉悟义工组
其余佛法书籍下载:

《佛教戒律》v2.1

《法句义注》完整版分享

《轻松学巴利》完整版下载


愿国泰民安!

正法久住!

一切众生安稳快乐!


欢喜觉悟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川(2022)000007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