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始于2004 | 默克闪耀进博,书写肿瘤精准规范诊疗20年传奇篇章

学术   2024-11-13 20:11   北京  

2024年11月7日,“爱,始于2004——肿瘤精准/规范诊疗20周年”启动会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现场的默克展台圆满召开。发布会汇集了中国结直肠癌与头颈肿瘤领域的临床和病理专家,以及基因测序和体外诊断的企业同仁,共同回顾精准/规范诊疗20年的发展历程,围绕肿瘤精准/规范诊疗的话题展开深入讨论,以期通过跨领域合作及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患者带来更精准、更规范的诊疗方案,提升患者福祉。





20年
用爱坚守,书写对使命的执廿

一廿之间,光阴如梦。今年是肿瘤精准治疗药物西妥昔单抗(商品名:爱必妥 ® )全球上市的20周年,并将于2025年迎来在中国上市的20岁生日。“20年前,西妥昔单抗的问世标志着肿瘤特别是结直肠癌进入了精准治疗的新时代;20年来,西妥昔单抗的适应证不断拓展,我们也与众多专家以及检测领域的合作伙伴携手,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患者带来了更精准、更规范的诊疗方案。截至2023年,西妥昔单抗已经为15万例中国患者带来临床获益,而在今年全球获益患者预计将超过130万例。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患者和家庭的希望以及重获新生的机会,也是默克坚守使命的最好证明。” 默克中国医药健康业务副总裁、肿瘤事业部负责人宋发贤先生 致辞表示,“展望未来,默克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秉承‘齐心为患者’的使命,从产品推广到临床研究,全方位关注患者需求,坚持默克创新品牌基因,在肿瘤领域扩大合作渠道,为中国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完善的医疗服务和支持。因为有爱,生命必妥,让我们怀揣对医疗事业的热爱和生命的承诺,共同奔赴下一个20年!”


20年
为爱见证,回应对生命的渴望

作为全球特药创新者,默克始终专注于“以患者为中心”,致力于解决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未被满足的需求。在中国,长期以来与临床专家一直保持着广泛的合作,共同推动中国肿瘤创新治疗研究的发展,持续造福更多中国患者。在西妥昔单抗全球上市20周年这一里程碑时刻,中国临床学者以“爱,始于2004”为主题,回顾了与西妥昔单抗携手共同走过的辉煌历程。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盛伟琪教授 表示,肠癌精准诊疗的20年也是病理与临床精诚协作的20年。肠癌的治疗模式经历了从经验性治疗到规范化治疗,再到多学科诊治、个体化治疗,直至精准治疗的转变,这离不开对肿瘤本质更深入的认识以及对肿瘤分子标志物的持续探索。目前,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和应用已成为精准肠癌诊疗的常规内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自2004年起启用病理质量控制和数据管理系统,此后20年逐步增加与临床诊治密切相关的病理诊断内容,病理诊断内容持续丰富度和规范化,包括持续推动抗EGFR治疗持续精准化,从单独检测KRAS到KRAS和NRAS,再到现在全面检测KRAS、NRAS和BRAF;错配修复/微卫星不稳定(MMR/MSI)也在这20年实现了逐步完善;检测技术也在不断迭代更新。我们也看到了病理诊断的持续进步和完善有助于对患者进行精准的术后管理和指导后续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未来,期待更多的精准治疗方案惠及肠癌患者,我们将持续规范肿瘤的精准诊断,为患者提供精准的分子标志物检测和病理诊断。

盛伟琪教授分享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三军教授 简要回顾了中国结直肠癌精准治疗的20年历程。他首先指出中国结直肠癌诊疗形势严峻,5年生存率较低,较日韩、欧美等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在治疗方面,外科手术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对于提高生存获益的贡献有限,因此多学科诊疗(MDT)和全病程综合管理成为了领域发展的关键。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05年成立了相应MDT团队,20年来取得了巨大进步,规范程度和影响力在国内处于领先。最新数据显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MDT模式显著提高了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达87.7%),证明了这一模式的巨大价值。未来,随着ct-DNA等新技术在复发干预治疗中显示出巨大潜力,精准治疗将提供更广阔的治疗版图。期待在多学科诊疗理念的指导下,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计划,以最低成本获得最佳的长期生存获益。

蔡三军教授分享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郭晔教授 分享了头颈肿瘤治疗的历程。他强调,即使在免疫治疗时代,靶向治疗依然重要,临床研究显示抗EGFR治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具有协同效应,特别是对老年和不能耐受化疗的患者,无化疗(Chemo-free)方案仍然是重要的治疗选择。西妥昔单抗作为头颈肿瘤的重要靶向药物,为局晚期和复发转移的患者都带来了福祉。一些新药研究,如靶向EGFR的ADC、双抗等都在广泛进行中,预示着靶向治疗的生命力。目前,头颈肿瘤治疗的可及性和药物选择已大大改善,尽管它仍是最难治的肿瘤之一,但在全社会、药企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未来,头颈肿瘤需要实现个体化的联合治疗,需要在各个基因通路上进行个体化检测,进行个体化组合治疗。尽管这过程面临诸多挑战,但新药物、新理念、新模式的帮助将使更多患者获得新生。

郭晔教授分享

20年

因爱合作,诠释对生命的执廿

在圆桌讨论环节,各方代表围绕“聚力共创,提升患者福祉”话题,深度解析了医疗生态各方在肿瘤诊疗中的责任和价值,共同探讨和推动肿瘤精准规范诊疗的未来发展。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三军教授 表示,需要从三个大方向努力提高中国肠癌患者生存获益。首先,大肠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肿瘤。通过筛查 、普查,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以降低一半,生存率可以提高15%到20%。因此,筛查、普查在肠癌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次,规范性治疗对于提高5年生存率至关重要。尽管国内已推广规范性治疗多年,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最后,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药物的探索是未来肿瘤治疗的方向,尤其是药物治疗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大肠癌治疗的版图,准确的检测和合适的药物使用将可能减少外科手术的需求。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郭晔教授 认为,MDT在头颈肿瘤治疗中至关重要。CSCO头颈专委会一直致力于推广MDT,并与国家卫健委合作,以改善头颈肿瘤患者整体5年生存率。同时,他也提到早诊早治的重要性,强调需要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和嚼槟榔,并加强科普宣传,帮助公众识别头颈肿瘤症状。在药物治疗方面,未来头颈肿瘤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方面有望取得重大突破,比如免疫检查点联合西妥昔单抗后能够扩大在PD-L1 CPS高表达患者群体的治疗潜力。所以,未来头颈肿瘤治疗的关键方向在于进行精准检测,除了PD-L1表达外,还需在分子水平上通过精确检测来确定哪些患者能从靶向免疫联合治疗中获益。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盛伟琪教授 基于病理医生角度表示,基因检测的普及受到三个方面的限制:医生的接受度、患者的接受度以及从实验室到商品化、正式进入临床应用的过程。在医生接受度方面,随着MDT团队建设的推进,使得基因检测的目的和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其次,患者接受度方面,需要通过科普和患者教育,提高公众对恶性肿瘤等疾病精准诊断重要性的认识,以及新检测技术的必要性。最后,从实验室到商品化、正式进入临床应用的过程漫长。尽管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中投入巨大,但要使一个检测项目成为规范、合格并得到医政管理部门认可,且有相应收费标准,需要进行大量工作。

因美纳大中华区医学事务部总监汪敏博士 在分享NGS未来临床应用的发展方向看法时,首先对默克公司在EGFR靶向药物领域的成就表示了钦佩和祝贺。他指出,因美纳公司致力于将NGS技术推向临床端,以实现精准、高效的患者样本检测,并使医生和患者广泛接受。在过去的两年中,因美纳与默克团队合作,开展了许多医学教育工作,旨在帮助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汪敏博士表示,希望这些努力能够帮助NGS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诊断和药物研发,加速新药的研发进程以造福患者。

迈景基因创始人、总经理杨冬成先生 在讨论未来基因检测发展方向时指出,近10年来,肿瘤基因检测行业快速发展,与靶向药物和NGS技术的进展密切相关,未来肿瘤基因检测将朝着合规化、技术平台共存、液体活检扩展和政策完善等方向发展。基于这些趋势,迈景基因将定位为肿瘤分子诊断公司,与行业企业合作,申报多款产品,并将继续坚持PCR与NGS双平台发展策略,完善全实体瘤的产品链,并加强与默克等药企的合作,加速伴随诊断产品的研发,积极参与药物临床研究,推进个体化治疗的广泛应用。

默克中国医药健康业务副总裁、肿瘤事业部负责人宋发贤先生 最后在发言中感谢了参与论坛的专家们和合作伙伴,并强调了默克公司倡导的“齐心为病患”理念。他提到,从诊断、病理到临床的角度,所有专家都在探讨如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默克公司作为制药企业,致力于围绕临床未满足的需求,通过加强自主研发和与生物技术公司的合作,带来更多有效的药物和解决方案。未来,默克公司将从产品引入、早筛早治、规范诊疗以及患者管理和教育等方面,与临床专家和行业伙伴共同努力,为患者争取最大的治疗获益。


更多圆桌会详细内容请看下方视频:

圆桌会视频
总结寄语



蔡三军教授 强调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他表示,在当前与国际水平存在差距的情况下,需要外科、内科等各科的力量齐心协力,将最好的关爱奉献给患者,帮助他们恢复健康生活。

郭晔教授 首先希望患者能够得到最规范的诊治。作为从事新药研发的内科专家,他期望国内新药研发能够得到更广泛的推动。他指出,过去3到5年国内新药研发呈现出良好态势,许多新产品管线已被国外大药企开发并获得全球关注。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他坚信创新是推动医药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


责任编辑:Lind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tangjie

肿瘤资讯
分享肿瘤领域前沿进展,传播正确肿瘤防治理念,提高全社会对肿瘤的关注!新浪微博:@肿瘤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