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齐聚,提纲挈领 | 2024 HOW WE TREAT肺癌年终盘点顺利召开

学术   2024-11-15 20:02   北京  

CSCO良医汇共同主办的HOW WE TREAT 年终盘点系列活动将于2024年11月正式开展,本次盘点将围绕“指南更新”、“年度新药”、“重磅研究”等方面,以权威专家视角,盘点2024年度肿瘤领域最新进展,聚焦领域前沿热点,深度探索,助力学者夸家交流,联纵拓展,为肿瘤学科的持续创新提供宝贵的学术指导。

2024年11月9日,备受瞩目的“2024 HOW WE TREAT肺癌年终盘点”学术会议成功在线上召开。【肿瘤资讯】特别整理大会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开场致辞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和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周彩存教授进行开场致辞。

程颖教授指出,在过去的一年里,肺癌治疗领域迎来了新药物和新研究的突破,这些进展不仅改写了国内外的诊疗指南,更为患者带来了更优化的治疗选择。随着年末的到来,我们通过线上平台汇聚一堂,共同探讨2024年的指南更新,并通过深入的讨论和病例分析,加强临床研究的交流与合作,携手推动肺癌诊疗的进一步发展。程教授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并期待每位与会者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

周彩存教授表示,在2024年,肺癌治疗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新研究和新药的开发不断涌现,为患者的生存和福祉照亮了希望之路。展望未来,我们期待医生、医疗机构、媒体以及企业能够开展更广泛和深入的合作,共同促进我国肺癌诊疗技术和水平的提升,为专业交流平台的建设贡献力量。我们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为与会者带来丰富的学术盛宴和合作机遇。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周彩存教授

2024肺癌指南更新盘点



主题报告及讨论

在山东省肿瘤医院王哲海教授的主持下,河南省肿瘤医院王慧娟教授带来2024年度各指南变更的专业解读报告。

山东省肿瘤医院-王哲海教授

王慧娟教授首先对早期肺癌分子分型的前沿动态进行了深入分析,凸显了其在实现精准医疗中的关键地位。她着重指出,依据最新治疗研究成果,指南推荐对II-III期患者实施EGFR突变检测。2024年版指南的更新内容进一步明确,术后II-III期患者需进行PD-L1表达检测,以便为治疗决策提供更精确的指导。对于III-IV期无法手术的患者,指南建议进行MET蛋白过表达的免疫组化检测,以便他们能够从靶向治疗中获益。

王慧娟教授继而探讨了IIIA或IIIB期不可手术患者的治疗策略,推崇新辅助治疗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及免疫治疗的综合方案。在IIIB期肺癌治疗方面,她特别强调了手术的重要性,并讨论了新辅助治疗的多种可能性,包括针对EGFR敏感突变患者的靶向治疗和PD-L1阳性患者的免疫治疗。对于IIA-IIB期肺癌,王教授分享了新辅助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新进展,并建议患者在手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和长期生存率。此外,王教授还介绍了涵盖NTRK、ROS1、MET等罕见靶点的治疗最新动态,展现了肺癌治疗领域的广泛进展。

河南省肿瘤医院-王慧娟教授

在讨论环节中,专家们围绕NSCLC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个体化选择、NSCLC治疗指南的更新、以及SCLC一线治疗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浙江省肿瘤医院宋正波教授强调,在NSCLC治疗中,专家们讨论了针对多种驱动基因的新药物进展,如KRAS G12C抑制剂的获批,以及术后辅助治疗的新方法。对于SCLC,虽然目前的一线治疗仍然以化疗和免疫治疗为主,但新药物的加入,如安罗替尼和ADC类药物的发展,为未来的治疗指明了新方向。

浙江省肿瘤医院-宋正波教授


病例分享及点评

在山东省肿瘤医院王哲海教授的主持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许斌教授带来病例分享。

许斌教授分享了一位63岁男性肺癌患者的详细病例,该患者长期吸烟,被确诊为III期肺腺癌,伴有KRAS G12C突变、高肿瘤突变负荷以及高PD-L1 TPS。在接受3周期的新辅助免疫治疗和化疗后,虽然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明显缩小,但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病理不完全缓解,存在残留肿瘤细胞及多组淋巴结转移。许斌教授深入探讨了多种治疗策略,涵盖了新辅助和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以及术后治疗方案的优化。通过218份临床调研的有效问卷显示,大多数受访者更倾向于采用新辅助加辅助的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方案。对于术后未达到主要病理缓解的患者,多数意见倾向于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而对于术后病理达到病理完全缓解的患者,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建议进行术后免疫治疗。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许斌教授

随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田攀文教授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梁文华教授进行病例点评。

田攀文教授强调,该病例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其融合了国内各级医院的调研成果。他指出,尽管治疗模式多样,但对于个体化治疗的共识尚未形成,因此治疗需要更加精准,以减少不必要的长期治疗。调研结果表明,“夹心饼”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同,并可能为患者带来更优的远期疗效。此外,田攀文教授还强调了术后治疗的精细化管理,包括影像学评估、血液检测监测微小残留病灶,以及针对性的局部治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田攀文教授

梁文华教授则提到,随着免疫治疗的进步,术前术后均进行免疫治疗的“夹心饼”模式正逐渐获得更多认可。对于术前新辅助治疗达到病理完全缓解的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强度应当适度降低,这体现了精准医疗的重要性。梁文华教授的点评进一步强调了在免疫治疗时代,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梁文华教授

2024肺癌上市新药盘点



主题报告及讨论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潘跃银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雨桃教授带来上市新药的盘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潘跃银教授

刘雨桃教授提到,我国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这不仅体现在国外研发药物在中国的适应症获批,也包括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的成功。在靶向治疗方面,研究依然聚焦于EGFR、ALK、ROS1等关键靶点,同时涵盖了HER2和c-MET等新兴靶点。其中,德曲妥珠单抗作为一种ADC药物,因其独特的抗体结构和连接子改造,展现出了卓越的解离效应和旁观者杀伤效应,尤其在HER2阳性患者中表现突出。在TKI类药物领域,ROS1抑制剂如克唑替尼和恩曲替尼已经在国内上市,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瑞普替尼作为ROS1/ALK抑制剂,在初治和经治患者中均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在EGFR领域,三代TKI药物如瑞齐替尼在耐药患者中实现了12个月的PFS,且对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有显著延长。二代TKI药物伊鲁阿克在提供PFS显著延长的同时,尤其在脑转移患者中达到了高客观缓解率,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雨桃教授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中,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马芳教授与广东省人民医院涂海燕教授就罕见靶点治疗的现状、德曲妥珠单抗的临床意义以及ADC类药物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

马芳教授提出,尽管HER2在乳腺癌治疗中已有药物应用,但在肺癌领域,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仍然不足。目前,晚期肺癌患者主要采用化疗与免疫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马教授强调,ADC药物在联合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包括与抗血管生成药物、免疫疗法、其他靶向治疗以及放疗的结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马芳教授

涂海燕教授特别强调了ADC药物和TKI在HER2靶点治疗中的关键作用,尤其是德曲妥珠单抗在肺癌治疗中显示出的显著疗效。涂教授展望了HER2靶点治疗的未来方向,包括进一步探索ADC药物和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以及ADC药物与免疫治疗结合的可能性,同时提醒需要密切关注治疗的毒性问题。

广东省人民医院-涂海燕教授



病例分享及点评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潘跃银教授的主持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雪教授带来病例汇报。

白雪教授分享了一例69岁男性患者的治疗经历,该患者被诊断为驱动基因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确诊时已发生脑和肝的多处转移。治疗初期,患者接受了针对脑转移的放疗,并随后进行了4周期的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不幸的是,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了免疫相关性肝炎,这迫使治疗暂时中断,并开始激素治疗。调整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有所恢复,但肿瘤继续进展,并伴有精神异常和颅内症状的加剧。面对二线治疗的抉择,医疗团队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采用针对KRAS G12C突变的靶向治疗,并辅以全脑放疗。这一方案使得肿瘤显著缩小,但患者不幸出现了间质性肺炎。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一线治疗中,多数医生偏好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对于免疫相关性肝炎,大多数医生建议在继续免疫治疗的同时口服激素。在二线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安罗替尼和单药化疗成为主要的推荐。至于间质性肺炎,多数医生认为其与免疫治疗有关,并建议在继续靶向治疗的同时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雪教授

在随后的病例点评环节,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杨云鹏教授和上海市胸科医院虞永峰教授分享了他们的专业见解。

杨云鹏教授指出,尽管患者携带驱动基因突变和高TPS,理论上应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但KRAS G12C突变的患者实际上免疫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于这类患者,一线治疗通常推荐免疫联合化疗,特别是对于存在脑转移的患者。在二线治疗中,使用KRAS G12C抑制剂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他还提出,如果无化疗的靶向治疗联合策略能够取得成功,可能会为KRAS G12C突变患者开辟新的治疗途径。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杨云鹏教授

虞永峰教授对一线治疗失败后使用KRAS G12C抑制剂作为二线治疗的策略表示赞同,并对KRAS G12C抑制剂的疗效数据给予了认可。他强调,该病例的关键问题在于治疗后出现的间质性肺损伤,这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免疫治疗、KRAS G12C抑制剂的使用,或合并感染。虞教授认为,如果治疗效果良好且肿瘤保持稳定,应考虑继续使用KRAS G12C抑制剂。对于这类患者,由于后续治疗选择有限,对间质性肺损伤的准确诊断和适当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上海市胸科医院-虞永峰教授

2024肺癌热点研究盘点



主题报告及讨论

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范云教授的主持下,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胡洁教授带来热点研究的梳理。

浙江省肿瘤医院-范云教授

胡洁教授强调,RATIONALE-315研究是一项突破性的研究,专注于探讨替雷利珠单抗与化疗联合治疗III-IV期可切除肺癌患者的疗效。该研究的主要终点包括主要病理反应和EFS,其中EFS的HR为0.56,这一结果表明了显著的治疗效果。此外,CheckMate 77T研究作为一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涵盖了多种免疫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进一步巩固了免疫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尽管仍需深入研究以明确其在特定患者群体中的有效性和优势。PACIFIC-2研究尝试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同步放化疗相结合,但未能达到其主要研究终点,并伴随着不良事件的增加。在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领域,LAURA研究比较了奥希替尼与安慰剂,发现奥希替尼显著提升了PFS。FLAURA2研究则对比了奥希替尼联合化疗与单药奥希替尼的疗效,结果显示联合治疗能够改善PFS。同时,ETER701研究和BEAT-SC研究探索了抗血管生成药物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潜力,为未来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

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胡洁教授

随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褚倩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岳东升教授针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重塑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格局、针对特定分子标志物的靶向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中的联合治疗方案等问题进行讨论。

褚倩教授强调,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决策需要肿瘤科和胸外科医生的共同评估,治疗通常包括2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和免疫治疗,随后进行疗效评估。在首次评估后,会通过多学科团队讨论来决定是否继续治疗或进行手术。即便患者对治疗有良好反应,通常也会建议完成3周期的治疗,以便于手术准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褚倩教授

岳东升教授则指出,新辅助治疗通常包括2周期的疗效评估,如果治疗有效,会继续进行至4周期。对于病情没有明显缓解或有轻微进展的患者,尤其是那些原本就可直接手术的患者,可能会选择不再继续新辅助治疗,而是直接进行手术。即使患者达到病理完全缓解,他们中心仍然会进行一年的辅助免疫治疗。此外,即便是经过根治性切除的患者,仍有约15%可能出现胸腔淋巴结的进展,这表明手术的彻底性评估存在一定风险。一些研究没有将病理完全缓解作为研究终点,而是选择了主要病理缓解,因为主要病理缓解是一个相对更真实的指标,它代表了一个范围,而不是绝对的0和1的关系。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岳东升教授

大会总结

会议尾声,浙江省肿瘤医院范云教授对大会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她强调,在肺癌治疗领域,指南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尤其是随着新药物和治疗策略的不断推出,医疗专业人员面临着持续学习的压力,以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最新的治疗标准,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范云教授特别指出,新药物在肺癌治疗领域的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显著改变了临床实践的面貌。同时,中国药监局审批流程的加速,也为新药的快速转化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当前的临床研究不仅为未来的治疗指明了方向,而且其研究成果迅速被纳入国内外的治疗指南,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疗效提升的可能性。

浙江省肿瘤医院-范云教授

全程回顾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看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Poinko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Poinko

肿瘤资讯
分享肿瘤领域前沿进展,传播正确肿瘤防治理念,提高全社会对肿瘤的关注!新浪微博:@肿瘤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