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抢婚!这是强奸!

文摘   心灵鸡汤   2024-05-08 13:36   北京  
摘要:这部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一名即将上班的大学生被人绑架被抢去做新娘,在这个过程中女性如何面对伤害和侮辱,女主角初登场时穿着白色的衬衫,影片结束女主角穿着黑色的棉衣离开了村庄,这本身就是男性凝视的表达。在全员男性导演和编剧的制作团队中,仍然将罪魁祸首指向了女性,男性被开脱甚至被美化,本文将试图从视听语言和故事情节来分析,一部看似刻画了现实的现实主义电影事如何的被虚构的。


1.虚构与非虚构
故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一名准护士在回家的路上遭受到了绑架,这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可是让我们看看故事里的男性角色,不乏虚构的角色。首当其冲的就是软弱的男主角,男主角的初恋是被别人抢婚绑架走的,男主角作为一种弱势群体呈现在故事中。甚至他和前女友发生完关系后女主角流泪表示如果自己没有被抢婚,她和男主角应该很幸福。这位前女友在这里惋惜着自己被抢婚一事让观众同情起了男主角,明明被抢婚的自己才是受害者,导演却很精明,利用女性的视角让观众也一起同情起了男主角,好像这样的男主角是一个弱势的,受伤的,被人抢走了女友的角色。
可是在电影中的文化环境里,男人可能是弱势群体吗?想必导演是知道答案的。
第二个被虚构的角色就是男主角的父亲,父亲给儿子做饭,煮奶茶,看似是个十分好的父亲,一个小小的小老头,与世无争,不喜欢害人,从来也不要求儿子结婚,甚至女儿们要求要给自己的儿子抢一个新娘时,父亲第一个反对,并表示要不然还是自由恋爱吧。在这里看到的是一个有道德有良心的老头,可是当女孩被抢来,被众多女性困在一边时,父亲也没有作出任何行为,这种虚伪的道德是否可以被视为是道德呢?
当然最后女孩逃出家里的时候父亲是放了她一马,似乎因为这个情节我们就可以原谅父亲这个角色呢?为什么要原谅一个男人呢?对于罪恶的纵容何况不是犯罪呢?从导演和编剧的角度去分析,父亲的角色也许是为了让电影缓和一些,尽管在当地的文化和现实中,可能所有人都是帮凶,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会帮助新娘的人,可是将这个虚构的善良的人安排给了父亲,安排给一个男性角色几乎难以理解,甚至会猜测导演究竟想表达什么?

2.被拯救和被惩罚的
在电影里,女主角作为护士经常给一些妇女打针,其中就包括了一位奶奶,随着剧情展开这位奶奶就是后期围住女主角的奶奶,在故事的开头,女主角作为拯救者,或者作为帮助者出现在屋内,给奶奶扎针,而在故事后半段,奶奶作为惩罚者,惩罚着这个曾经帮助过她的护士女主角,仅仅因为她是女性就可以被抢婚,仅仅因为她是单身没有丈夫的女性就可以被随意掠夺。
在影片中的县城里,女性只因为自己是女性,就要被惩罚,被侮辱,惩罚的代价就是被任何一个可能路过的男人抢走贞洁甚至自己的婚姻权利,女性在整个影片中呈现出了极其被压抑和侮辱的画面,尽管在抢婚的环境里,是年长的女性帮助男性抢婚,但是最后对女主角作出强迫性行为的仍然是男性,就算在影片中是女性怂恿的,暴力的发出者仍然是男性。虽然导演真的费心费力的将一些罪行转嫁给年长女性,可是我们仍然可以清晰的看到,暴力的发起者,男性,暴力的实施者,男性,暴力的终结者,男性,男性在影片中不曾被拯救,更不曾被惩罚,被惩罚都是女性。
3.荡妇羞辱与荣辱文化
本片一开始就让我感受到了这是一部非常具有男性视角的影片,女主角穿着白色衬衫欣赏自己的身体,从一个女性观众的角度来看,这就是男性的意淫。女性会欣赏自己的身体,但是绝对不是通过那样的眼神来看待自己的,导演在拍摄的时候,需要注意这是一部讲述女性遭受暴力的电影,如果在这样的电影还要呈现不必要的的女性身体,毫无必要,对于女性的身体表现本来就是一种权利的表达。
其实在真实事件背后,在摄像机背后仍然说明一个问题,尽管在拍摄反对暴行反对抢婚的电影的同时,男性导演仍然不可避免的沉浸在对女性暴力的画面中,镜头和画面是不会骗人的,摄影机就跟人的头脑一样,拍摄出的画面原原本本呈现出导演的意识,在某些片段中,我仍然看到了导演作为男性的不可避免的父权意识。

说回这部电影,很多很严重的情节都被淡化了,男主角对女主角展开暴行的片段,被唯美的白纱替代了,女主角穿上裤子就跑了出去,想必这又是男导演的意淫了。对于如此重要的场景,导演用嫂子偷听房间的画面一笔带过暴力的画面,也许导演不想刻画被暴力对待的女性,也许在拍摄这个场景的时候可以有更好的方案。既可以展现暴力的残忍,又不用过分展现受害者的样貌,可是在这个片段中,强奸这个行为被弱化为了一个很简单很轻松的环节,没有拳打脚踢,没有反抗,甚至在这样的拍摄手法中,我们带入的是嫂子的角度,或者加害者的角度,因为没有展现女主角的视角,我们无法直观的体会女主角的心态。如果说抢婚过程中最可怕的环节就是强奸这一环,那么我希望以后将抢婚改成强奸抢婚,不要忘记抢婚的本质就是用暴力去剥夺她人身体的主权,当我们用抢婚这两个字去轻描淡写的描述强奸这一行为时,本身就是对这一行为的默许。
更可恨的来了,当嫂子对女主角的妈妈说她的女儿不是处女的时候,母亲震惊了,那一瞬间母亲似乎被羞辱震慑住了一般,好像不是处女的女儿被抢婚也合理了起来。当强奸了并且被年长女性折磨半天的女孩回到家抱住妈妈时,早已误会女儿的妈妈表示就这样吧,还能怎么办呢?女人的一生就是这样的,母亲用所谓的“传统”解释了女儿遭遇的暴行。
有多少母亲都是这样的,仅仅因为女儿的身体被强奸了,就要将女儿嫁给强奸犯,在我看来抢婚不是传统,就是一场暴行,就是男性通过强奸来掠夺女性身体的暴行,而谁要付出代价?女人们的贞洁?还是母亲们的脸面?还是家族的荣耀?最终付出代价的就是女性本身,女性的身体面临着双重的道德束缚,一方面女性的身体作为一种处女的标识,作为一种商品化的存在被高高放置在人性之上。而女性的身体却从来不属于自己,女性的身体被抽象化为一种贞洁和道德,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而拆开包装的,享用第一次的是男人,处女膜这种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根本就不属于女性,女性的身体不具备商品的属性,更没有次数的限制,自己的身体还会有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分别吗?说到底处女这个概念就是为了束缚女性和给男性一种权利而专门打造的。

可是恰恰最可怕的是多少女人为了这样禁锢她们的想法而将女儿推向了深渊,用荡妇羞辱来羞辱自己的女儿,姐妹,母亲,一旦被男性碰过的女人就是肮脏的,这样的可怕的想法让女性彻底失去了自己的身体主权。试想如果男性与女性一样,有多少女性被侵犯就有多少强奸犯,男性的身体是不具备被道德审判的空间的,甚至很多男性长得很丑,很胖都不会有人评判他们,因为在这个场域中,男性作为文化的代表,代表着主体性的尺度,衡量着侮辱和审判的深浅。说到底,男人在这个文化中具备了特权,具备了身体不受审判的特权,控制和绑架女性身体的特权,甚至定义女性身体自主权的特权,如果将这类男性还在要在影片中,将他们刻画为弱势群体,这何尝不是同谋。
我们期待看到的是女性拯救女性,母亲拯救女儿,可是在电影中因为女儿被抢婚,母女之间产生了隔阂,母亲都没有问问女儿到底发生了什么?女儿自己去报警,自己离开了县城,从头到尾女主角都要孤身奋战,那么试问,这样的家庭真的是在保护自己的女儿吗?这些父母们真的关心自己的孩子吗?这些允许自己的女儿被抢婚的母亲们是怎么思考的?她们能不能再跟女儿对话,去保护女儿不被抢婚,而不是听到女儿被抢婚就束手无策坐在一边哭泣呢?母亲们是不是应该再检讨一下自己。当然在影片中女主角的父亲在俄罗斯打工,根本就没有出现,而当嫂子刚开始来请求结为亲家时,母亲也表示要跟女主角的父亲商量,女儿的婚姻大事仍然要问一个不在场的人,真的有必要吗?从影片到现实,有多少母亲真的替自己的女儿着想,而不是替家族的脸面着想。这些被父权文化洗脑的母亲们,女性们是否可以再思考一下,将女儿嫁给一个强奸犯到底是哪里合理?嫁给强奸犯女儿的脸面就会被冲刷干净吗?或者我们再问另一个问题?女性在这个文化中到底具备权力?母亲们真的掌握着女儿的权力吗?难道不是都在父权文化的传统的控制下吗?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4.被凝视的女性和消失的“她”
这部电影最棒的部分就是导演几乎用100%的男性视角还原了现实中的生活,男性对女性的凝视和诠释,好让我们看到原原本本的现实。整部影片中,导演没有给女主角讲述自己故事的画面,甚至女主角都没有机会跟母亲哭诉,在整部电影中,我们看不到女主角到底在想什么,我们只能看到她逃跑了,报案了,然后离开了小镇,在这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我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对比同类题材《四月三周两天》我们看到的都是女性的内心世界,导演完整了讲完了一个真实的新闻事件,可是却没有继续深挖,好像我们只是惊叹于抢婚的可怕,而对于具体的女性的处境没有一种表达,甚至都没有任何可以被解读的画面,女性在故事中慢慢消失,只成为了受害者,当我们只看到受害者的时候,我们会缺失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一个女性作为人受到伤害的表现,而恰恰是这个片刻才会让所有人共情,去体会遭受暴力的恐惧和情绪。当然不知道导演处于什么原因没有展现,我在想真实的主人公看到这部电影会怎么思考,她会不会想要表达和补充,这是我会想要追问的点。
尾声:虽然有很多不足的部分,但是导演仍然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将一件新闻事件拍摄成了电影,引发的讨论和争论肯定会比一个新闻的声势要大,但是我们在拍摄电影的同时,仍然要询问自己,我们拍摄真实事件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拍摄“强奸抢婚”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保护女性吗?还是为了控诉现实吗?还是为了证明的导演能力及格吗?我仍然期待着导演的下一部作品,希望他下次可以跟女性合作,不要只用男性的视角去讲述一个复杂的故事,更不要用新闻的角度或者单一的视角去展现一个新闻事件,拍摄电影不等于拍摄新闻。

电影:《绑架新娘》2023

听她说plus
听她说,是一档关注女性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