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志远
法院受理的诉讼案件,逐年递增,法官及书记员们的忙碌场景,堪比大厂的员工,996已成常态。
案件的增长,有些跟市场经济的扩展有关,比如商事及贸易增多而带来的纠纷,这倒正常,符合发展规律,但是大量普通民事案件的增长,不是好现象,说明基层治理出了问题。
前天去某乡镇开展普法讲座,开始之前,和镇领导做简单交流。镇领导说这刚种完麦子不久,一些群众反映耕地边界问题,现在忙着处理这些问题。
作为农家子弟,对这些纠纷太熟悉了,以往为了争夺地界,家族成员齐上阵,打的头破血流,当时没有村村通,也没有110,以决斗定胜负,就是比拼家族势力和战斗力。
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就会知道生儿子多么重要,儿子不仅能延续香火,不仅是劳动力,更是战士,保护家族成员。
村村通和110,抑制了以极端暴力来解决问题(若造成轻伤,就涉及刑事犯罪),但是村民之间的相邻关系,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
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博士,在外地工作,老家的一片荒地,老早就分到各家各户了,平时仅父母在家,他很少回去,一个邻居觊觎这块地,扬言说这应该是他们家的。
事情发生后,从村里到乡里,一直给不出明确的裁决方案,助长了这个邻居的嚣张气焰,直接把种的玉米给拔掉了。同学询问我怎么办,我也深感无力。
把我们的眼光,从农村转换到城市的社区,相邻关系依然堪忧。很多小区没有成立业委会,即便成立了业委会,开发商与业主的矛盾,物业公司与业主的矛盾,业主之间的矛盾,一样让人头大。
前不久,孩子的同学母亲咨询我一件事,就是房子漏水,需要动用维修基金,然而,物业公司告诉她自己找邻居签名同意,邻居们觉得维修基金像私人财产一样,你用了,我们的就少了,反正不是我们家,邻居们不愿意签字,她想打官司。这是集体行动的问题,你说,法院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还有现在那么多的楼房烂尾,造成购房者、供货商、承建商、农民工与开发商形成连锁反应和纠纷,根源在于县区政府监管不力,对购房款的监管制度,形同虚设,埋下今天的祸根。
举这些例子,挂一漏万,生活中的我们,深感基层治理的无力,不得已涌向法院,但是,法院解决纠纷的效果就会很好吗?
苏力老师说:“法院只是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最后一道,并不是最正义的防线,也不是最坚强的防线”。(详见苏力 | 四年过去了,那些备受期待的司法改革举措后来都怎么样了?)
讲座结束后,在回去的路上,朋友了解到我以前当过老师的经历,询问怎样才能管好学生。貌似第一次有人向我提出这个问题,我思索了一下,总结作答:
第一,你对学生不能是为了管而管,要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这点是基础;第二,你得在某些方面,展现出比学生出色的地方,帮助他们成长;第三,你得找到一些好的方法,让他们形成自我管理。这样,你才会有权威,学生愿意服从。
管理之道相通,基层治理也是如此。首先,让群众感受到关心,这点同样是基础;其次,你能解决群众的问题;最后,找到好的方法,让群众学会自治。这样,基层组织和基层政府才会有权威,群众愿意服从。
然而,现实中阻碍上述三点的是官僚作风和形式主义。官僚作风,群众感受不到你对他们的关心,形式主义不能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由于这两点,自然也不会下功夫组织群众走向自治。
后果是,基层自治组织近乎瘫痪,基层政府在人民群众中没有权威,即便是正确的事情,群众也不认可,反而助长了一些歪风邪气。
官僚作风和形式主义,带来组织的熵增,行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下降,效能降低,大量的纠纷本可以在自治组织和基层政府解决,结果纷纷涌向法院。
相比我们的经济成就,即在短短几十年走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历程,我们司法所提供的产品,就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了,因为司法作为上层建筑,其积累与进步,相对缓慢。
因此,诉源治理,还需要树立基层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权威。
往期选编
一线观察系列
02、一线观察 | 保守有余,保护不足的《婚姻法》
05、一线观察 | 终于等到这一天:2020年7月31日,类案同判!
07、一线观察 | 达到或超出法定退休年龄,用工关系的认定,最新司法解释给出新规则
11、一线观察|从“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到“欠债的是大爷,要债的是孙子”,是如何发生的?
13、一线观察 | 讨薪,从“可以维权”到“应当处理”的距离有多远?
14、一线观察|评劳荣枝杀人案:个人意志与刑事责任在《刑法》中的界定
15、一线观察 | 评武汉瓜田事件:新时代下的社区衰落,与群众路线的挑战
16、一线观察 | 从“农民工”到“建筑工人”,他们切实得到保护了吗?
18、一线观察 | 调整“开设赌场罪”的法定刑幅度,是否有必要区别对待线下与网络
19、一线观察 | 案例分析:小产权房,在执行与审判中存在双重标准!
22、一线观察 | 评田莹喊冤事件:自己认真,认真对待别人的认真!
23、一线观察 | 法官怒斥律师说话太快像“放屁”,庭审效率困扰谁?
29、一线观察 | 罗翔老师谈正当防卫与互殴的区别,常识更胜一筹
30、一线观察 | 减少纠纷,放弃“扬汤止沸”式调解,赋予群众自我救济的权利,敢于亮剑
32、一线观察 | 各地基层法院纷纷发出首份《当事人本人到庭令》,僵尸法条被激活
36、一线观察 | 法官在庭审中,为何让双方当事人来回说车轱辘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