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随笔 | 通过两场活动,告别“曾经的你”

文摘   社会   2024-07-20 19:39   河南  

文/赵志远

最近一个周,单曲循环许巍的《曾经的你》,一首老歌,又如同第一次听一样,引起某种共鸣,这是以前没有的感觉。
今天上午,在区司法局的支持下,完成了策划已久的一个分享交流会,和一些实习律师和青年律师分享普法方面的经验,侧重于方法论层面。
上周五下午,在律所内部,也进行了一个分享交流,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律师行业的市场生态以及如何寻找自己的定位,同样侧重于方法论层面。
这两场活动,就其内容而言,是从实务经验上升到方法论层面的总结,但对我本人来说,多了一层含义,似乎有一种仪式感。刚开始,我并不清楚这个仪式感到底表达什么,只是非常认真地准备这两个主题,真诚地和别人分享。
分享过程本身是快乐的,听众给的反馈也很积极。但是,在活动结束后,总有一种情绪拉着我,并不是那么地放松,甚至还有一些伤感。
我慢慢地咀嚼着这如丝如烟,有些缥缈的情绪,当我再回首今天的分享主题——青年律师普法宣传分享会——恍然大悟,当我再联想最近单曲循环许巍的《曾经的你》时,答案已经揭晓。
通过这两个活动,告别曾经的自己,告别那个有些书生气的自己,告别那个有些急躁的自己,告别那个热情有时不知如何安放的自己,告别那个虽有理想但还不接地气的自己。
还有,告别曾经是青年律师的自己,在年龄上,逐渐步入中年,在执业年限上,已经超出五年,在这两个方面,都不能再称自己为青年律师,所以,我转身和青年律师们做了两场分享,这是一场告别。
有人说,理想不是用来实现的,而是让今天做的事情有价值有意义;又有人说,热情不是用来等待别人的回应,而是生命的自我燃烧。
告别曾经的自己,继续前行,做快乐平凡的自己

往期选编

  • 工作随笔系列

01、工作随笔 | 诉讼有风险,“打官司”需谨慎
02、工作随笔 | 顺应人性,是法律应有的考量
03、工作随笔 | 律师,既不能太“入戏”,也不能太会“演戏”
04、工作随笔 | 只需两步操作,律师工作文件整理术!
05、工作随笔 | 律师也是委托代理合同的当事人,与所代理的当事人也会有紧张和冲突
06、工作随笔 | 律师,你需要当事人跟你说实话吗?
07、工作随笔 | 轻松两步,告别凌乱,律师文件整理术
08、工作随笔 | 律师,应坚持专业判断?还是顺从当事人的诉求?
09、工作随笔 | 工作,快与慢
10、工作随笔|民事庭审活动,就是两篇“攻防”结构对称的“议论文”
11、工作随笔 | 改善我的学习
12、工作随笔 | 直面律师工作的“两难”,道阻且长
13、工作随笔 | 律师的时间,都去哪了?

14、工作随笔 | 公诉人,是否应提交证据目录?

15、工作随笔 | 律师对案件的预判,不能囿于“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16、工作随笔 | 既独立又虚幻的律师,要佛系一点
17、工作随笔 | 啥?律师还搞研发?ChatGPT能干吗?
18、工作随笔 | 律师是否放大了司法中的错误或不合理之处?
19、工作随笔 | 只有放下身段,才做得了律师
20、工作随笔 | 对方律师在庭审后,和我方当事人吵了起来
21、工作随笔 | 当事人面对纠缠,沉默才是最好的应对!
22、工作随笔 | 踏入律师圈,警惕违背市场思维
23、工作随笔 | 有多少当事人想打对方代理律师?
24、工作随笔 | 诉讼的最大风险,来自于个别裁判者“安全省事”的工作模式
25、工作随笔 | 普法有感:群众需要的不是法律知识的ABC,而是法律的权威和解决办法
26、工作随笔 | 两种简单:律师要抽丝剥茧的简单,预防裁判者削足适履式简单
27、工作随笔 | 新生儿减少背景下的一家幼儿园运营,给律师事务所带来的启发
28、工作随笔 | 普法进校园:让孩子理解法律背后的社会生活
29、工作随笔 | 当你明白了法官的小心思,然后呢?
30、工作随笔 |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生态,且有共性,律师行业例外吗?
31、工作随笔 | 现在的律师行业,更多的像处于家装找木工打柜子的时代
32、工作随笔 | 某新一线城市的法院,法官的办公环境竟然那么地不安全

法志远航
分享一名律师眼中的法律与社会,记录、展示中国法治与社会的毛细血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