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观察 | 从协调开庭时间冲突这件小事上,看法官与律师的关系

文摘   社会   2024-01-04 20:33   河南  


文/赵志远

律师工作,遇到开庭时间有冲突,很常见,但协调时间,却很难。
最简单的做法,讲究一个先来后到,后订开庭时间的案件,为先订开庭时间的案件或其他活动让路,遇到好沟通的法官,好办,但很多时候是不好办。
最近,在一个月之内遇到三起案件的开庭时间有冲突。
第一起案件,因为区妇联事先通知乡镇安排普法讲座,涉及人员较多,不便调整,跟法官沟通后,法官说:这个案件的两个被告也需要从外地过来,而且案件有点复杂,这样吧,你先去参加活动,我们先召开庭前会议,组织大家交换证据,下次再另行安排开庭时间。
这样挺好,一举两得,我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前往法院阅卷,对所有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有充分的了解,便于和自己的当事人沟通。
第二起案件,在湖北某地市中院,与本地市中院的开庭时间有冲突,我给湖北某中院法官打电话说这个情况,法官说:这没法调整,我们安排的不只是你这一个案件,马上就到年底了,我们要结案,你可以不过来,提交书面材料就行。
法官这么说,也是一个办法,可这个办法,当事人会同意吗?每个当事人都觉得自己的案件很重要,怎么能不去呢?难道这边的案件,比我的案件重要吗?
我只好跟本地市中院的法官沟通,先说了湖北的情况,也知道这个案件是先定的时间,可能我是外地人的缘故,湖北那边不好沟通协调,看看你这边能否照顾一下?
法官说:赵律师,你也知道咱这个是先定的时间,要是湖北那边先定的时间,你把传票给我看看,我愿意给你协调。好吧,原想博一个同情,还是遭到拒绝。
第三起案件,省高院的一个再审案件,12月28日就定了时间,就在今天,某县法院也定在了同一天的上午,这边立马跟法官沟通,法官说:被告是外地的,好不容易把传票电子送达给他们,现在改了时间,到时他们不接收咋办?
我只好跟省高院的工作人员联系,说了情况,考虑到省高院的再审案件不存在送达难的问题,看看能否协调一下时间,书记员说:那你让当事人自己来就可以了,你有啥意见回头提交书面材料。我说这个案件有点复杂,书记员说我看不复杂呀。
实际上,假若这些案件都是简单的案件,找个同事帮忙过去一趟,就可以了,但对于复杂案件,涉及到的证据较多,背景复杂,一时半会儿难以梳理清楚,影响庭审表达,这样的案件,不说当事人,连自己都不大放心。
可律师也分身乏术,对于开庭时间有冲突的事情,那么,到底该由谁作出让步呢?让步的依据是什么呢?
原则上,由法官作出让步。依据是法官作出让步,相比于律师,经济成本更低。
首先,在送达上,变更开庭时间的成本很低。现在普遍使用电子送达,即将开庭传票发送到当事人的手机,一般不需要邮寄或上门送达,技术的便捷,让变更开庭时间的成本很低。
其次,变更开庭时间后,法官重新组织其他案件开庭,在同样的地点开庭,只是调整案件顺序,不产生额外的成本。在这点上,律师不同于法官,律师办案要往返于不同地点的不同法院。这个案件定在今天上午A地,那个案件定在今天上午B地,时间有冲突,法官不愿意协调,律师只好委托另外一个律师(在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前往处理,无论是直接给费用,还是后期遇到类似情况帮对方,均增加了成本。
最后,原则上依据先来后到,遇到其他特殊情况,酌定处理。像第三起案件,由于基层法院存在送达难,省高院再审案件不存在送达难的问题,这个时候就不要再考虑先来后到,为基层法院案件让步。
然而,在开庭时间冲突这件小事上,各方均不愿意让步协调的情况,偶有发生,并不鲜见,说明了什么?是法官不理解律师?还是律师不理解法官?
上面提到的这些,还只是民事案件,在刑事案件中,开庭前,法官事先不询问律师的时间,一样普遍。
法官和律师,是两个不同的物种,法律共同体还只是一个说法。

假若有一天,普遍从律师当中选拔法官,我相信法官会在这个小问题上,会处理的很好。会有这么一天吗?

往期选编

  • 一线观察系列

01、一线观察 | 一名律师眼中的刑事诉讼

02、一线观察 | 保守有余,保护不足的《婚姻法》

03、一线观察 | 西安女研究生奔驰4S店维权,谁之过?

04、一线观察 | 不恰当地限制“权力”,最终妨碍了谁?

05、一线观察 | 终于等到这一天:2020年7月31日,类案同判!

06、一线观察 | 这个问题,最高法矛盾,省高院也纠结?

07、一线观察 | 达到或超出法定退休年龄,用工关系的认定,最新司法解释给出新规则

08一线观察 | 法院不堪重负,调解矛盾,还要寻找新思路

09、一线观察 | 律师为什么为“坏人”辩护?

10、一线观察 | 现代文明的脆弱——论唐山烧烤店打人案

11、一线观察|从“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到“欠债的是大爷,要债的是孙子”,是如何发生的?

12、一线观察 | 最高法的伟大判决,不是熬出来的!

13、一线观察 | 讨薪,从“可以维权”到“应当处理”的距离有多远?

14、一线观察|评劳荣枝杀人案:个人意志与刑事责任在《刑法》中的界定

15、一线观察 | 评武汉瓜田事件:新时代下的社区衰落,与群众路线的挑战

16、一线观察 | 从“农民工”到“建筑工人”,他们切实得到保护了吗?

17、一线观察 | “底线”何以可能?

18、一线观察 | 调整“开设赌场罪”的法定刑幅度,是否有必要区别对待线下与网络

19、一线观察 | 案例分析:小产权房,在执行与审判中存在双重标准!

20、一线观察 | 法律模拟市场:从“流押”到“让与担保”

21、一线观察 | 如何判断一份“判决书”的质量,是判决书的页数吗?

22、一线观察 | 评田莹喊冤事件:自己认真,认真对待别人的认真!

23、一线观察 | 法官怒斥律师说话太快像“放屁”,庭审效率困扰谁?

24、一线观察 | 是什么让个别“弱者”,成了巨婴?

25、一线观察 | 请丢掉对法官不合理的期待?

26、一线观察 | 律师职业群体的“正义”光环在消退?

27、一线观察 | 技术进步,给司法带来了什么变化?

28、一线观察 | 人民法院派出法庭,是继续派出还是撤回?

29、一线观察 | 罗翔老师谈正当防卫与互殴的区别,常识更胜一筹

30、一线观察 | 减少纠纷,放弃“扬汤止沸”式调解,赋予群众自我救济的权利,敢于亮剑

31、一线观察 | 刑法,如何保持谦抑性?

32、一线观察 | 各地基层法院纷纷发出首份《当事人本人到庭令》,僵尸法条被激活

33、一线观察 | 法律的逻辑,应该是简洁的!

34、一线观察 | 一个讲理的地方,为何不敢说理?

35、一线观察 | 没有法律,就没有秩序?

36、一线观察 | 法官在庭审中,为何让双方当事人来回说车轱辘话?

37、一线观察 | 裁判文书公开、庭审公开解决不了真问题,来自邹碧华的启发

38、一线观察 | 裁判文书公开率断崖式下降,影响司法透明和公正?影响AI法律行业的未来?

39、一线观察 | 关于诉源治理,还需要树立基层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权威


法志远航
分享一名律师眼中的法律与社会,记录、展示中国法治与社会的毛细血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