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随笔 | 当你明白了法官的小心思,然后呢?

文摘   社会   2024-04-11 19:15   河南  

文/赵志远

前几日,看了一篇公众号文章《我做法官时的小心思》,作者敢说实话,实话中带有自省。作者作为体制内的工作人员,把普遍存在,很多人却彼此心照不宣的东西公布出来,这样的文章能够发表,我感到有点惊讶和意外,更加佩服作者的勇气。
什么是法官的小心思?作者一针见血的指出:法官在国家权力体系中偏弱势,法官办案受到方方面面的监督,必须趋利避害,只能在服务大局的前提下公正审判,因此,有时只能“走程序”。
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分别展开谈了谈自己办理一审案件、二审案件和再审案件时的不同小心思,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给当事人和法官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作者说是给法官提建议,是比较委婉的说法,实际是给法院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提建议。因为,导致诸多法官存在小心思的根本原因,是激励机制和纠错机制出现了错位和偏差。最近被讨论很多的发(回)改(判)率,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挥棒,在某种程度上以牺牲公平正义为代价。
我读了这篇文章之后,立即转发给了律所的实习律师,让他了解法官的小心思,有助于提升对案件的预判,有助于深化理解现实中的法律,有助于明确用力的方向。
这篇文章,有点相见恨晚。以前在办案中,遇到一些我认为不对的地方,我会在公众号吐槽,朋友说我太较真,追求完美,但却没有像这篇文章说的那样清楚明白。
后来,随着经历案件的增多,我才慢慢领悟到了法官的小心思,看见了他们的小心思,有了理解,但也有了更多的无奈,也就无力吐槽。
最后,我就明白了,以前的热情和信念,没有建立在客观稳固的现实之上,当你看到真相之后,那种坚持,轰然倒塌,就需要反问自己一个问题:如何让这个工作,不单单是谋生,还能安放自己的热情与希望?
前些日,朋友问我三观重建的怎样了?我转送周华健很早的一首歌曲《飞越迷雾》,这首歌能给一点启发。

往期选编

  • 工作随笔系列

01、工作随笔 | 诉讼有风险,“打官司”需谨慎
02、工作随笔 | 顺应人性,是法律应有的考量
03、工作随笔 | 律师,既不能太“入戏”,也不能太会“演戏”
04、工作随笔 | 只需两步操作,律师工作文件整理术!
05、工作随笔 | 律师也是委托代理合同的当事人,与所代理的当事人也会有紧张和冲突
06、工作随笔 | 律师,你需要当事人跟你说实话吗?
07、工作随笔 | 轻松两步,告别凌乱,律师文件整理术
08、工作随笔 | 律师,应坚持专业判断?还是顺从当事人的诉求?
09、工作随笔 | 工作,快与慢
10、工作随笔|民事庭审活动,就是两篇“攻防”结构对称的“议论文”
11、工作随笔 | 改善我的学习
12、工作随笔 | 直面律师工作的“两难”,道阻且长
13、工作随笔 | 律师的时间,都去哪了?

14、工作随笔 | 公诉人,是否应提交证据目录?

15、工作随笔 | 律师对案件的预判,不能囿于“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16、工作随笔 | 既独立又虚幻的律师,要佛系一点
17、工作随笔 | 啥?律师还搞研发?ChatGPT能干吗?
18、工作随笔 | 律师是否放大了司法中的错误或不合理之处?
19、工作随笔 | 只有放下身段,才做得了律师
20、工作随笔 | 对方律师在庭审后,和我方当事人吵了起来
21、工作随笔 | 当事人面对纠缠,沉默才是最好的应对!
22、工作随笔 | 踏入律师圈,警惕违背市场思维
23、工作随笔 | 有多少当事人想打对方代理律师?
24、工作随笔 | 诉讼的最大风险,来自于个别裁判者“安全省事”的工作模式
25、工作随笔 | 普法有感:群众需要的不是法律知识的ABC,而是法律的权威和解决办法
26、工作随笔 | 两种简单:律师要抽丝剥茧的简单,预防裁判者削足适履式简单
27、工作随笔 | 新生儿减少背景下的一家幼儿园运营,给律师事务所带来的启发
28、工作随笔 | 普法进校园:让孩子理解法律背后的社会生活

法志远航
分享一名律师眼中的法律与社会,记录、展示中国法治与社会的毛细血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