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做律师,听过其他律师同志搞法治教育,虽然娓娓道来,和蔼可亲,但总有点说教的味道,听起来没啥新意。普法进校园,如何搞呢?
法律,不是教条,也不是恐吓,法律的背后是社会生活的逻辑,这是让孩子们思考的起点。
基于这一点考虑,我设定三个话题:我来做法官、我来做律师、我来做父母。
每一个话题,都围绕一个案例展开,与学生互动,让他们站在不同的角色和角度去思考和判断。
作为第一次尝试,我还是有一些忐忑,到了现场才知道是初一的孩子,看着他们还有些稚嫩的面孔,我心中没有太多的底气。
现场的互动,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虽然不过13岁左右,但对深刻问题的理解并不困难,有些回答能直击重点。
所以,我们不要低估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关键在于我们通过什么方式去激活他们的感知和思考,他们也能理解那些看似深刻的问题,因为深刻不排斥至简。
在我的普法工作中,向来不讲法条,只讲案例,案例中有故事,故事里有价值观,价值观中有解决办法。
这个思路也适用于孩子,为了更好的效果,采取话题式讨论,让他们思考法律背后的社会生活逻辑,有理解也有批判。
往期选编
工作随笔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