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随笔 | 普法进校园:让孩子理解法律背后的社会生活

文摘   社会   2024-03-07 20:39   河南  

在我当老师的时候,学校每年都要搞一次法治教育,一般是辖区派出所所长兼任法治副校长,公安同志搞法治教育,喜欢用一些反面案例警示孩子,有点恐吓式的味道。

后来做律师,听过其他律师同志搞法治教育,虽然娓娓道来,和蔼可亲,但总有点说教的味道,听起来没啥新意。普法进校园,如何搞呢?

法律,不是教条,也不是恐吓,法律的背后是社会生活的逻辑,这是让孩子们思考的起点。

基于这一点考虑,我设定三个话题:我来做法官、我来做律师、我来做父母。

每一个话题,都围绕一个案例展开,与学生互动,让他们站在不同的角色和角度去思考和判断。

作为第一次尝试,我还是有一些忐忑,到了现场才知道是初一的孩子,看着他们还有些稚嫩的面孔,我心中没有太多的底气。

现场的互动,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虽然不过13岁左右,但对深刻问题的理解并不困难,有些回答能直击重点。

所以,我们不要低估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关键在于我们通过什么方式去激活他们的感知和思考,他们也能理解那些看似深刻的问题,因为深刻不排斥至简。

在我的普法工作中,向来不讲法条,只讲案例,案例中有故事,故事里有价值观,价值观中有解决办法。

这个思路也适用于孩子,为了更好的效果,采取话题式讨论,让他们思考法律背后的社会生活逻辑,有理解也有批判。

是这些孩子,给了我确信!

往期选编

  • 工作随笔系列

01、工作随笔 | 诉讼有风险,“打官司”需谨慎
02、工作随笔 | 顺应人性,是法律应有的考量
03、工作随笔 | 律师,既不能太“入戏”,也不能太会“演戏”
04、工作随笔 | 只需两步操作,律师工作文件整理术!
05、工作随笔 | 律师也是委托代理合同的当事人,与所代理的当事人也会有紧张和冲突
06、工作随笔 | 律师,你需要当事人跟你说实话吗?
07、工作随笔 | 轻松两步,告别凌乱,律师文件整理术
08、工作随笔 | 律师,应坚持专业判断?还是顺从当事人的诉求?
09、工作随笔 | 工作,快与慢
10、工作随笔|民事庭审活动,就是两篇“攻防”结构对称的“议论文”
11、工作随笔 | 改善我的学习
12、工作随笔 | 直面律师工作的“两难”,道阻且长
13、工作随笔 | 律师的时间,都去哪了?

14、工作随笔 | 公诉人,是否应提交证据目录?

15、工作随笔 | 律师对案件的预判,不能囿于“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16、工作随笔 | 既独立又虚幻的律师,要佛系一点
17、工作随笔 | 啥?律师还搞研发?ChatGPT能干吗?
18、工作随笔 | 律师是否放大了司法中的错误或不合理之处?
19、工作随笔 | 只有放下身段,才做得了律师
20、工作随笔 | 对方律师在庭审后,和我方当事人吵了起来
21、工作随笔 | 当事人面对纠缠,沉默才是最好的应对!
22、工作随笔 | 踏入律师圈,警惕违背市场思维
23、工作随笔 | 有多少当事人想打对方代理律师?
24、工作随笔 | 诉讼的最大风险,来自于个别裁判者“安全省事”的工作模式
25、工作随笔 | 普法有感:群众需要的不是法律知识的ABC,而是法律的权威和解决办法
26、工作随笔 | 两种简单:律师要抽丝剥茧的简单,预防裁判者削足适履式简单
27、工作随笔 | 新生儿减少背景下的一家幼儿园运营,给律师事务所带来的启发

法志远航
分享一名律师眼中的法律与社会,记录、展示中国法治与社会的毛细血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