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相关脑静脉解剖结构
1:颅内静脉系统分为(1)浅表脑静脉系统、(2)深部脑静脉系统和(3)后颅窝静脉系统(图1,2)
大脑浅静脉系统:由静脉窦、软脑膜静脉和实质浅表静脉组成。软脑膜和实质浅表静脉引流大部分大脑皮层和皮质下白质。实质浅表静脉,即皮质内、皮质下和髓浅静脉,从它们的起源和路线中得名。(图3)
图 1-2:颅内静脉系统
图3:浅静脉和深静脉引流特征
大脑深静脉系统:深静脉包括深髓静脉、室管膜下静脉以及Schlesinger纵脉。深髓静脉起源于1-2cm深的软脑膜表面,向脑室方向延伸,流入相应的室管膜下静脉,最终进入深静脉系统(图4,5)。
经脑静脉:从软脑膜表面延伸,流入深静脉系统。它们穿透大脑白质而不形成会聚区。
吻合髓静脉:桥接浅髓静脉和深髓静脉的小吻合支。
图4:深髓静脉的汇聚区
图5:磁敏感图像(SWI )显示深静脉系统的静脉命名
图6: 脑实质浅表静脉引流途径
图7: 脑实质深部静脉引流途径
后颅窝静脉系统:分为四组:浅静脉、深静脉、脑干静脉和桥接静脉。(图8)
浅静脉:根据它们引流的小脑表面以及它们是引流半球还是蚓部进行分类(图9)
深静脉:这些静脉向三个深脑裂、三个小脑脚延伸。(小脑前脑裂静脉、小脑髓裂静脉、桥小脑裂静脉、小脑上脚静脉、小脑中脚静脉、小脑下脚静脉、扁桃体深静脉)
脑干静脉:根据3个特征进行分类-
-由它们引流的部分脑干-中脑/脑桥/延髓
-引流脑表面-前正中/前外侧
-他们的流向-横向/纵向。
桥静脉:连接皮质静脉和硬脑膜静脉窦。分为4组:上矢状群、蝶窦群、天幕群、镰状窦
图8: 后颅窝静脉
图9:后颅窝浅静脉
图10:后颅窝静脉引流路径图
B.深髓静脉与白质纤维束的相关性:
会聚区的形成与白质中交叉神经纤维束之间存在相关性。在额顶叶区域,第二个区域对应于放射冠的结合纤维和投射纤维之间的区域。同样,第三区位于放射冠的投射纤维之间,称为枕额上束。
深髓静脉在许多病理条件下受到影响,无论是主要还是继发性。这些病理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它们显示出表明与髓静脉相关的特征性分布。列举这些原因(图 11)。
图11: 影响髓静脉的病理
髓静脉结构异常:发育性静脉异常(DVA)(图12-15)
最常见的颅内血管畸形(占所有血管畸形的55%)。
常见部位:额顶区(36-64%)和小脑半球(14-27%)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显示,它们表现为水母头样、蘑菇状或伞状病变,在SWI或增强T1表现最佳。它们由3个部分组成。
DVA的类型:根据中央(或主干)髓静脉的引流路径,血管造影分类为浅层或深层引流类型。
孤立的DVA不需要治疗或进一步评估。
图12:发育性静脉畸形
图13: 发育性静脉畸形的浅表和深层引流类型
图14:图示(A)深静脉曲张引流型和(B)浅静脉曲张引流型。1-髓静脉,2-扩张静脉,3- DVA第3段:室管膜下静脉(A),硬膜静脉窦(B)。
图15:发育性静脉畸形:T1增强MIP显示多支髓静脉汇入较大的集静脉(黄色箭头),呈典型的“水母头”样
血管疾病:髓质静脉血栓形成
脑静脉血栓形成是中风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围产期中风。
血栓可能累及大静脉窦或较小的髓静脉。也可见两者同时受累。髓静脉受累可分为两种类型:a)髓深静脉充血/血栓形成,b)髓浅静脉充血/血栓形成。
两种类型均可出现或不出现实质性改变,如血管源性/细胞毒性水肿和实质内出血。
髓深静脉血栓形成/充血:血栓形成和充血在SWI上都表现为突出的血管。“毛刷征”和“虹膜征”是DMV最常见体征(图16,17)。由于DMV的向心性引流模式,实质内出血在髓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更常见。
髓浅静脉血栓形成/充血:由于SMVs的离心引流模式,软膜下出血在髓浅静脉血栓形成中更常见。软脑膜下出血是指软脑膜层和移位的大脑皮质表面之间的局灶性分叶状血液聚集。颞叶是此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也可发现'虹膜征'。
髓静脉的创伤性破坏:弥漫性血管损伤
高速创伤产生剪切应变,导致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白质内的微出血(通常在矢状旁位置)是创伤性脑损伤的另一个方面,称为弥漫性血管损伤(DVI)。
DVI的镜下表现是血管周围出血。缺乏区别于DAI的水肿变化。
DVI病变不出现在DAI的典型位置(灰白质交界处、胼胝体、深白质、脑干)。它们向侧脑室的前角汇聚,对应于DMV路径。假设DVI的发生是由于剪切应变和由于近静脉损伤导致的DMV静脉充血。
图16: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毛刷征:(A)显示明显的深髓静脉和脑室内出血。(B)侧脑室水平的轴向磁敏感加权图像(SWI)显示沿着脑室周围区域的深髓静脉(红色箭头)的信号下降(晕)。在侧脑室内也可以看到开花,提示脑室内出血。(C)轴向T2WI显示沿髓静脉的信号下降(红色箭头)。注:信号下降是更好地了解SWI。
图17:深髓静脉血栓形成的虹膜征:(A)显示脑室周围白质扇形放射状出血。(B)标志以其命名的鸢尾属植物的花的图像。(C)和(D) T1和T2高信号晚期亚急性血栓可见于上矢状窦和直窦(黄色箭头)。注意从心室边缘延伸到白质的线形放射低密度,这在T2上更明显,在(E)和(F)天鹅图像(红色箭头)上更明显。
沿静脉扩散的炎症变化:多发性硬化症:
大多数病变显示静脉周围分布,因为它们与静脉周围炎症有关。
典型的静脉周围病变包括“Dawson指”和“中央静脉征”,表明炎症变化主要集中在髓静脉周围。(图18)
图18:多发性硬化累及骨髓静脉(A)矢状面FLAIR图像显示高信号线性和卵圆形病变,垂直于侧脑室体部-典型的Dawson指。显示中央静脉征的插图。(C)轴位T2WI图像显示多发性硬化患者的高脂肪斑块。在病变的中心部分(与边缘等距离)可见线性低密度,对应于中心静脉。(D)同一患者的轴向SWI更明显地显示静脉为细的线性低密度(白色箭头)。
导致髓静脉充血的其他原因:大脑大动脉闭塞中髓静脉不对称(图19)
在大动脉闭塞引起的缺血性梗死周围可见明显的深部和吻合髓静脉。脑实质缺血侧皮质和髓静脉的不对称扩张在SWI容易发现。
不对称的皮质和髓静脉与更严重的中风相关,因此预后不良。假设不对称髓静脉的出现反映引流DMV中脱氧血红蛋白的增加超过了检测极限。这更可能发生在严重的中风中,因为它表明氧容量的代偿失调。
图19:脑卒中患者深部髓质和皮质静脉不对称:(A)轴向DWI显示弥散受限,累及左MCA区域,提示梗死。(B)轴向敏感性加权图像(SWI)显示同侧明显的皮质静脉(箭头)-不对称皮质静脉。右侧皮质静脉不明显。
其它:
a)脑死亡中明显的脑横静脉(图20)
尽管脑死亡的诊断主要基于神经病学标准,但影像学可以为脑死亡提供确证。
文献中已经报道“经脑静脉”征和“皮质静脉”征。
b)髓深静脉在脑小血管病和腔隙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很少表明DMV的破坏是小血管疾病和腔隙的致病因素。
深髓静脉胶原病是用于包括静脉病理学的术语,除了小动脉功能障碍之外,静脉病理学在小血管疾病中起主要作用。
c)累及髓深静脉的其他病理包括神经结节瘤和血管内淋巴瘤
图20:在临床诊断为脑死亡的患者中,(A)轴向磁化率加权图像显示双侧显著的经大脑静脉(黄色箭头)和左侧显著的皮质静脉(红色箭头)。(B)轴位T2WI图像显示弥漫性皮质肿胀和皮下间隙消失,提示弥漫性脑水肿伴多区域梗死和中线移位。(C) 4D磁共振血管造影照片显示,正常显示的颅外血管未显示任何颅内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