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淋巴瘤(PHL)
继发性肝淋巴瘤(SHL)
2.影像学表现:
肝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范围很广,通常在CT、MRI和PET/TC上进行评估。
在US上,病变通常边界清楚,并且是低回声或无回声的。
在CT上,病变通常均匀低密度(图3)。偶尔可以看到出血、坏死和囊变区。钙化和胆道扩张并不常见。治疗后病变周围的包膜回缩并不少见。
在MRI上,病变在T1呈低信号或等信号,在T2呈高信号,在DWI上通常表现为明显扩散受限(图3)。通常表现为均匀信号,但如果存在坏死或出血,也会引起一些异质性改变。
在增强CT/MR上,大多数肝淋巴瘤在增强扫描表现弱强化。但可能有不同的增强模式。
在FDG-PET/CT上,通常表现出显著的代谢亢进(图5、图9)。
疾病的形态学表现和模式:
图1:PHL和SHL的主要临床和影像学差异。
PHL和SHL的影像学表现可能重叠,一些特征可以促进诊断鉴别:图1
PHL:通常为孤立性肿块,呈现浸润性、扩张性或外生性生长模式。如果是多发性的,可能会有一个优势病变,往往更具有异质性。
SHL:与PHL相反,最常见的表现是多发性和均匀性病变,其生长模式更弥漫。占优势的肿块不常见。
由于PHL或SHL可以表现为这些生长模式中的任何一种,因此将在同一分类中讨论它们各自的主要差异。
图2: PHL和SHL的不同疾病模式图。它们中的任何组合都是可能的。孤立离散病灶(A)、多灶性病变(B)、弥漫浸润性和/或肝肿大(C)、门静脉周围疾病(D)。
图2说明了在肝淋巴瘤的不同疾病模式。肝脏淋巴瘤累及可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状、弥漫性浸润、门静脉周围软组织肿块等。在同一个病人身上可以看到不同模式组合。
1.孤立性散在病灶:
2.多灶性病变:
3.弥漫性浸润和/或肝肿大:
4.门静脉周围浸润性生长:
3.鉴别诊断
图17总结了每种疾病类型的主要鉴别诊断。体格检查和临床分析对建议将肝淋巴瘤作为主要诊断非常重要。
孤立性离散病变:化脓性脓肿(图18),肝细胞癌(HCC,图19),肝内肿块形成或浸润性胆管癌(CCC),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或局灶性脂肪变性。
多灶性病变:感染性疾病(多灶性化脓性或真菌性脓肿)、低强化肝转移瘤(胃肠道、胰腺癌 图21)、恶性肿瘤,包括肝内起源(原发性多灶性CCC(图20)或HCC)和肉芽肿性疾病(结核病和结节病)。
弥漫性浸润和/或肝肿大:急性肝炎(图22)和弥漫性脂肪变性(图23)。
门静脉周围疾病:门静脉周围水肿(图24)、周围型胆管癌(图25)和胆道扩张(图26)。
肝脏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大多是非特异性的,一些影像学表现可以结合临床背景和实验室检查做出诊断。
影像学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肝脏淋巴瘤的典型和非典型模式,以提供正确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图3: PHL。静脉期CECT图显示低强化病灶,显示肝段局部浸润。T2呈高信号,同时显示动脉和静脉穿行(“血管穿透征”), T1呈低信号,增强呈低强化,DWI显示明显扩散受限。
图4: SHL。静脉期CECT图显示肝右叶有孤立的不均匀肿块,靶状外观。大的无强化中心坏死区和临近肿块胆管扩张,高度不典型肝淋巴瘤。脾胰韧带还有一处病因不明囊性病变。
图5:SHL。门静脉期CECT图显示位于IV肝段前下缘出现了一个外生肿块,患者同时患有双侧肾脏疾病。所有病变均显示FDG PET/CT明显高代谢。
图6: PHL。静脉期CECT图显示了肝段浸润病灶轻微强化。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同时显示血管穿行其中 (“血管穿透征”),DWI显示弥散受限。治疗后肿块的大小明显减小,包膜回缩。
图7:肝MALT淋巴瘤。动脉期和门静脉期CECT图显示小结节,结节边缘持续强化,呈现“靶样”外观。T1呈低信号,T2上呈高信号, DWI显示明显扩散受限。
图8: SHL。脓毒性HIV感染患者静脉期CECT图像,显示肝脏两个低密度病变,结节内部有分隔强化,类似肝脓肿。同时存在另一脾脏病变,CT表现相似。治疗5个月后,实性成分增强消失。
图9: SHL。肝脾淋巴瘤静脉期CECT和PET/C显示多灶性结节。肝脏和脾脏多发低密度小结节,对FDG明显摄取。这种表现很难与微脓肿和播散感染性肉芽肿相鉴别。
图10: SHL。两个不同患者增强静脉期图像,他们分别患有动脉瘤性肠袢和增厚回肠袢,并发肝转移疾病(B中的周围结节簇状聚集,D-E中的不规则结节)。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继发肝脏受累的特征。
图11: SHL。静脉期CECT图像显示肝脏多发均匀低强化肿块,数月后明显进展,无任何明显优势病变。也可见脾肿大。主要鉴别诊断:多发性和少血管转移性疾病。
图12: SHL。静脉期CECT图像显示存在多个均匀低强化病灶,其中一些肝外腹膜病灶伴有外周强化。主要鉴别诊断:囊性转移瘤或多灶性胆管癌。
图13: SHL。静脉期CECT显示肝脏和脾脏的弥漫性增大,没有任何局灶性肝脾病变。外周线性低密度束与肝纤维化相关。在长期随访图像出现两个低密度肿块,伴有胆管扩张。
图14:PHL。门静脉周围。门静脉期CT增强显示门静脉分支周围有细微低密度区,肝内胆管扩张。门静脉周围受累T1呈低信号,T2轻度高信号,DWI呈明显的扩散受限。
图15: SHL。腹膜淋巴瘤病继发肝脏受累的罕见病例。静脉期CECT图像显示浸润性生长,沿肝门和膈面肝缘和肝裸区的包膜下扇形病变,以及沿镰状韧带的韧带周围延伸。
图16: SHL。门静脉周围和结节性肝内疾病的混合型。CECT图像显示肝叶两侧边界不清的低强化结节状病变,以肝门为中心的巨大肿块(可能聚集融合淋巴结),其沿门静脉分支有肝内成分。脾肿大和肠系膜淋巴结明显肿大。
图17:肝脏淋巴瘤的形态学类型和主要鉴别。
图18:孤立病灶:肝脓肿。CECT静脉期图像显示肝左外叶有不规则液体密度病变,伴边缘增强、节段性或楔形肝实质异常灌注。周围有多个具有相似特征的小病变,其中一些在大病变周围聚集形成簇状。
图19:孤立病灶:HCC。动脉期CECT图像肝右叶高强化肿块,在门脉期CECT图像显示消退,肝硬化引起形态变化和脾肿大。静脉期CECT图像显示肝右静脉瘤栓形成。
图20:多灶性病变:多灶性肝内胆管细胞癌。静脉期CECT图像显示肝左叶低密度肿块,伴有周围卫星病灶。浸润左门静脉。
图21:多灶性病变:转移性直肠腺癌。静脉期CECT图像。结直肠腺癌患者的多发低强化转移瘤。
图22:弥漫性浸润:急性肝炎。静脉期CECT图像。肝脏增大,门静脉周围水肿,胆囊壁明显增厚,管腔收缩,内壁密度增高。
图23:弥漫性浸润:肝脏弥漫性脂肪变性。CT显示肝脏密度低于10 HU,低于脾脏。
图24:门静脉周围肿块:门静脉周围水肿。近期肝移植患者的门静脉周围淤血伴液体密度和腹水。
图25:门静脉周围肿块:浸润性导管周围肝内胆管癌。肝门沿门静脉周围浸润性低密度肿块,伴有肝内胆管扩张和肝门坏死性淋巴结肿大。
图26:门静脉周围肿块:胰腺癌患者的肝内胆管扩张。沿着门静脉周围的管状液性密度。与门静脉周围肝淋巴瘤鉴别诊断:寻找并存的肝外胆管扩张和肝内外病因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