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希|民国赌徒趣闻

文摘   2024-11-03 19:30   内蒙古  

医学证明,赌,是一种毒素,这种毒素生长在人体内。蕴藏有这种毒素的人一旦参与赌博,这种毒素就会释放出来,从而驱使这个人不能自拔,直到输得倾家荡产,直到欠下巨额赌债,最后自绝于世。

赌徒的故事,实在太多了,许多文学作品更塑造了一些赌徒形象,无论是茨威格的《一个女人的二十四小时》,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赌徒》,都出色地塑造了不可救药的赌徒形象。正常读者也许无法理解,已经输到这个份儿上了,怎么还不知罢休呢?其实只有赌徒自己才知道,赌桌上似是有一种神奇的魔力,紧紧地抓着自己,想退都退不出来。

后来我们看到几个高官,去澳门访问时,受不住诱惑,去赌场碰运气。一开始赢了钱,心里高兴,还想再捞一点儿;赢了一万,想再赢一万,给二奶买枚戒指;又赢了一万,还想再赢一万,给小蜜买条项链。赢着赢着,情况逆转,开始输钱了。好不容易赢到手的钱,输进去了,输光了赢来的钱,又搭上自己的钱,自己的钱输光了,拿点公家的钱吧,想着赢回来再也不赌了。只是运气总是不行,越输越多。有脸面的人,知道回去不好交代,自己想个办法万事皆休了;不要脸面的人回来,等着东窗事发,抓进去,判个十年二十年,再重的枪毙,也算摆平了。

如本人这等的傻帽儿实在想不明白,已经当上那么大的官了,工资也不低了,做西装用公款,出国考察周游世界也用公款,已经一切得到满足了,怎么还玩儿火呢?其实只有当事人才知道,欲罢不能呀!坐在赌桌上,什么主义、组织、纪律、国法,全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眼睛里只有赌桌上的几张牌,心里想的只是一个“赢”字。崇高信仰,全忘了。

唉,可悲!

这里,我倒想起两桩关于赌徒的故事,头一桩是听来的,第二桩,是我家先人告诉我的。由此,也可以推测赌徒们的心理状态,想见当年赌徒们的状况。

一户人家,譬如姓李吧,自然是有钱人家,儿子不知怎么玩儿起赌博来了,老爹也不管,觉得儿子玩儿赌博总比包二奶好,真包个二奶,闹得家庭不和,还不知道要花费多少钱呢。

只是不走运,这名男子陷进赌场一发不可收拾,一天比一天输得多,没有多少时间,全家资产都被他输光了。输光了老爹的商号,输光了老娘的存款,输光了自家的房产,最后输得一家人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

这户人家破败之后,迁到贫民区居住,男子再也没有钱去赌场了,虽然还不至于挨饿,但日子早就没有以前风光了。此时,男子的老爹想起一件为难的事,当年家境兴旺之时,曾经给男子订下了娃娃亲,也是大户人家,对方是千金小姐,如今家境败了,不能迎娶这位千金小姐了,人家千金小姐也不肯嫁过来了。无奈之时,老爹想出办法-退婚。

这位老爹来到姻亲家里,万般为难地向老姻亲说道:“一件事情,真是难于启齿,不才教子无方,小犬不知上进,几年时间染上赌博嗜好,竟至倾家荡产。如今家境败落一文不名,已经无力迎娶令媛,即使迎娶过门,也要委屈令媛忍饥挨饿,更有损于吾兄名声,如此,只好请吾兄网开一面,将这门亲事忘掉了吧,只愿令媛能嫁到名门,也才不委屈孩子的才学教养。”

本来,这是一件非常好办的事。男方主动提出退婚,拉倒算了,也没有登记结婚,也没有任何订婚文件,只当是没有这么一回事,谁也不欠谁的。你穷小子再找一个卖肉姑娘,我家小姐自能嫁到博士家庭,两不相干,才是干净。

谁也没有想到,那不是旧社会吗,明明已经许配了人家,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哪里有退婚的道理?老亲家不答应,就是穷到沿街乞讨,我家女儿也要嫁他,王宝钏抛绣球嫁给了一个乞丐,流下了千古美谈,我家女儿是至死不能退婚的。

麻烦了。

女子一方坚守传统美德,但是男子一方已经无力迎娶,而且老爹更是对赌徒儿子丧失信心,一定要将这个不肖儿子赶出家门。

经过再三协商,最后还是女方家长厚道,老岳父说,既然老姻亲已经决心不认儿子,万全之计,只能将男子接到女方家,两人成亲,好好过日子,只是有一条规矩,再不能参与赌博。

这男子已经到了这般地步,能有人收留已是大喜过望,什么条件都答应,保证再不参与赌博,只在女方家里闭门思过,和妻子好好过日子,一定改邪归正,再不荒唐了。

如此,倒也真救了这个孩子,接到女子家中,和女子成亲之后,两个人情感和谐,此生足矣。那个赌博成性的男子,果然安心过日子了。

老岳父自然还是不放心,家中一切花钱的事情都不让女婿参与,连上街买东西都不派他出去,每天早晨只给他一分钱,派他去胡同口水铺去打水。一分钱的事情,还会有什么意外吗?

这男子倒也确实死了赌博之心,每天早晨拿着一分钱,提着水壶走出家门,走到水铺打一壶水回来,此外再不走出家门一步,果然浪子回头金不换了。

一天早晨,也是出来得太早,水铺还没有开门。几个无赖少年在水铺门外逗趣,其中一个设赌的人手里攥着两根草棍儿,一根长,一根短,让别人抽长短棍儿赌博,抽对了,当场赔钱。押一分,赔一分;押一角,赔一角。一伙人玩儿得好不高兴。

抽长短棍儿本来是一种儿童游戏,小学一年级学生之间就玩抽长短棍儿,抽出长棍儿为赢,赢方可以打庄家一下脑门儿;成人之间抽长短棍儿,赢有现钱参赌,只靠一分打水的钱铤而走险,最后一发不可收拾,把老岳父家的宅院输掉了。

不过,活该!先人生前对我们说,谁让他收下那么一个孽障呢?人一染上赌博恶习,那是绝对不能改掉的,只要一有机会,他必跳下赌海,不到身败名裂,不到投河,他是不会罢休的。

还有一件不活该的事,是我老祖父亲历的一桩趣事。

老祖父生前好友,用现在词汇说是“铁哥们儿”,譬如姓陈吧,老祖父称他是陈二爷。大户人家,有钱,只是后辈不上进,个个染上了不良嗜好。最小的孽障儿子品德倒是不错,唯一嗜好,赌博,很是让陈二爷伤了脑筋。陈家孽障儿子常来我家,大家看着倒也斯斯文文,实在不像是坏孩子。陈二爷更希望我老祖父能够劝导他戒掉赌博恶习,改邪归正,不要落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如此,每次陈家孽障儿子来我家,我的老祖父都要对他苦口婆心尽力劝导。那时候也不懂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就是劝导他要戒掉赌博恶习,做一个造福社会、献身国家的有为青年。陈家的孽障儿子倒也唯唯诺诺点头答应,每次都向我老祖父表示,再不参与赌博,倘再参与赌博,就不是人。

信誓旦旦,老祖父自然相信了这位孽障儿子,以后又来,还和他谈经论道,两个人说着很投脾气,老祖父对他的印象越来越好,已经相信他改邪归正了。

转瞬到了冬天,一天早晨,天还未明,老祖父突然听到前院传来急促的敲门声,老祖父赶快披衣走出房来,才走到前院,隔着院门传来悲痛的哭声,不必辨别,一听就是陈家孽障儿子的哭声,老祖父立即开门,只见陈家的孽障儿子披麻戴孝,手里拿着哭丧棒,跪在门外,声嘶力竭地哭喊着:“伯伯,我家,我家······”

见状,老祖父自然想到陈家一定遇到意外,便着急地说:“别着急,别着急,有话说仔细。”

旧时代规矩,家里老人过世,孝子到各家报信,只能跪在门外,不许进家门,叫作“磕孝子头”。

陈家的孽障儿子泣不成声,一连向我的老祖父磕了三个头,稍稍平静下来,才断断续续地向我老祖父说:“父亲大人······”

“你父亲怎么啦?”我的老祖父和陈家老人是莫逆之交,铁哥们儿,看见陈家孽障儿子哭得如此撕心裂肺,猜测必是遭遇不幸,更是着急地询问。

“过,过,过去了。”

“过去”,就是死了的意思。陈家孽障儿子是向我家老祖父报丧来的,也就是磕孝子头来的。

“不对呀,昨天晚上我们老哥俩还一起喝酒来着,怎么夜里就走了呢?”我的老祖父还是怀疑。

“唉,孩儿不孝!昨天晚上父亲大人回家,似是喝得多了一些,正好我在家里,父亲问我近来做些什么,孩儿禀报说,近来孩儿已经戒掉赌博恶习,改邪归正,努力读书,昨天孩儿报考英国怡中公司,今天得到通知,孩儿已经被录取了。”

“唉呀,这不是好事吗?”我的老祖父听说陈家孽障儿子考上了英国怡中公司,极是激动地说着。

“我父亲也是高兴万分呀,”陈家孽障儿子悲痛地继续说着,”只是,就在我老豪高兴之时,忽然之间只见他向后一倒,家人忙过去搀扶,只是已经晚了、状叔来还没有坐下、老人就毁了。“说着,哭述着,陈家孽障儿子几乎晕倒在残家门前。

“数紧、赵紧、你快报信去吧。“天津规矩,死人家儿子报丧,各家不得久前、要节节将他送走,立即打点去吊丧。

眼於着陈家孽障儿于站起身来匆匆就要跑去,我家老祖父一声将他唤住:“你同来,溶材的事,体去看了吗?”

民间习俗,死人必须在当天成险,大户人家更不能买现成棺材,早早看好木村、棺村铺将木村送到主家门外,立即破木打成棺材,当晚必须成殓。

陈家孽障儿子听见我家老祖父喊声,这才回过头来,站在不远处向我家老祖父议着:“刚刚去过一家棺材铺,正好有一副好楠木,只是人家说已经订出,说是早晨八点,人家就要取木材呢。我去儿家报丧之后,就回家取钱。”

“或呀、那就来不及了,”我家老祖父着急地说着,“你等一会儿,我家里有点现钱,你先拿去,交份订金,木材就不会落到别人手里了。”

说着,我家老祖父回屋取出上万元现金,交给陈家孽障儿子,陈家孽障儿子接过钱,也没仔细看、反正厚厚一沓,不少吧,又向我家老祖父磕了一个头,转身就跑走了。

送走陈家孽障儿子,我家老祖父匆忙做些准备,叫来胶皮车,十万火急,直奔陈家去了。车子停在陈家胡同外面,天津习俗,奔丧,不可以乘车直抵家门,一定要在胡同外下车,然后放声痛哭,再向死者宅院走去。

走下车来、老祖父放声痛哭:“老兄弟呀,你怎么说走就走了呀,我的老兄弟呀。”

老祖父的哭声传进陈家宅门,陈大人闻声立即迎出来,拉住我家老祖父的手慌忙询问:“哥哥,家里怎么了?别着急。”

我家老祖父闻声不对,抬起头来,一看;“唉呀老哥哥,你怎么又活了!”

陈家大人将我家老祖父迎进正厅,老哥俩相视无言,说过种种情形,陈家老人一拍桌子,放声大骂:“这个不肖的孽障!”

据陈家老人述说,孽障儿子已经多日没有回家了,一定是赌场上输了钱,不敢回家,这才到朋友家里去骗钱。亏他怎么就想出了这么个主意,更亏他怎么就借来了一身孝服,也算是好能耐了!孽障,孽障,不可救药了也!

(图文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往期回顾:

1.刘利元|那年的信

2.1896年李鸿章访问美国:万人空巷看稀奇,穿黄马褂随地吐痰遭罚款!

3.《老三届采访手记》黄土地的孽债




河套故事
修改头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