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研习“房中”的海昏侯刘贺

文摘   2024-11-03 17:54   广西  

2015~2016年,考古人员在江西南昌发掘了一座2000多年前的西汉列侯墓,后经墓中文物佐证,确定墓主人为第一代海昏侯刘贺。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其考古发现令世界惊叹。

海昏侯是一个爵位,前后一共传承了四代,从西汉延续到了东汉。

第一代 海昏侯:刘贺

这第一代海昏侯刘贺,也就是后世称的汉废帝。其在世33年间曾经历王、帝、侯三种身份的转变,真可谓人生无常。

刘贺家族世系及人物关系表


公元前97年,汉武帝和宠妃李夫人之子,刘髆被封为昌邑王,成为西汉第一位昌邑王。
公元前87年(一说公元前88年),昌邑王刘髆去世,谥号哀王,史称昌邑哀王。同年,汉武帝去世,八岁的少子刘弗陵继位,史称汉昭帝。刘髆死后,年仅五岁的刘贺袭爵,成为西汉第二位昌邑王。
公元前74年6月5日,刘弗陵因病驾崩,年仅二十一岁,在位十三年。谥号孝昭皇帝,葬于平陵。因为汉昭帝没有子嗣,同年7月18日,大将军霍光征召刘贺进京主持丧礼,继承帝位。但刘贺想到自己不过是霍光玩弄权术的一个傀儡而已。

27天后,大将军霍光联合朝臣,让自己的外孙女上官皇太后(上官凤儿,六岁当上皇后,时年十五岁,是历史上年龄最小的太皇太后。)下诏令废黜了刘贺,让他返回昌邑国(今山东省巨野县)。就这样,刘贺成为了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刘贺被废后,大将军霍光另立汉武帝曾孙刘询(也就是刘病已)为皇帝,史称汉宣帝。
汉宣帝继位后,刘贺被暂时幽禁于昌邑,此时昌邑国已被废为山阳郡。

公元前63年,汉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移居豫章郡海昏县(今江西南昌),海昏侯国形成。
几年后,刘贺会友时谈及当年被废之事,因言语不当被举报。汉宣帝诏令削去刘贺三千户食邑。经此打击,刘贺一病不起。


公元前59年,刘贺去世,年仅33岁。
据《汉书·武子传记载,刘贺有“妻十六人,子二十二人,其十一男,十一人女”。

刘贺死后,海昏侯又相继经历刘代宗、刘保世、刘会邑三代。

公元104年,海昏侯国最终被废除。海昏被分拆成建昌、海昏两个县。史上再无海昏侯国。


从公元前63年到公元104年,百多年风雨飘摇,前后四代海昏侯都不过是任人摆布的棋子,在帝王更迭中,逐步沦为弃子,其人生或如刘贺大起大落,或如刘代宗失而复得,又如刘保世和刘会邑得而复失。终究,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不过,尽管刘贺在世仅仅30多载,却留下十一子十一女,可谓生育蕃盛,人丁兴旺。


想不到吧,刘贺居然这么能生!

海昏侯墓被发现,我们才得知刘贺居然还研究过“房中”。

刘贺墓出土的约60枚书简,“房中”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刘贺墓出土的“房中”书简与“祠祝”、《易占》和“六博”相邻放置,说明这些著作的地位和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房中”书简以黄帝、容成君臣问答的形式来阐述,因为先秦两汉时,容成公是这一方面“有代表性的仙人”。李贤等引《列仙传》说:“‘容成公者,能善补导之事,取精于玄牝。其要谷神不死,守生养气者也。发白复黑,齿落后生。’御妇人之术,谓握固不泻,还精补脑也。”可见“房中”的真正目的是进行修炼,以图益寿或者成仙,并非为图一时之快。同时,这些书简与《礼记·中庸》《曲礼》《论语·述而》等同出于一个竹笥,说明它们在汉代时都是“正正经经的学问”。


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部分内容

刘贺墓出土的“房中”书简大多残缺,其内容包括“八益”“七损”“十势”“十修”与“十道”。这些内容和马王堆汉墓竹简《天下至道谈》《合阴阳》等相对应,语句大致相近。

《汉书·艺文志》曰:“房中者,性情之极,至道之际。……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殒性命。”


刘贺在世虽短,不仅儿女众多,后代还正好男女各半,后代性别平衡调控精确,是否与习练此术有一些关系,看官各自见仁见智吧。




宾彬名中医工作室
弘扬传统医学文化,传播治病防病和养生保健知识,提高公众健康水平,促进家庭与社会和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