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ER:直接液体燃料电池阳极气泡行为、影响、及输运强化策略

学术   2024-11-20 10:11   重庆  
(可代为解读,作者校稿后发布) 投稿通道 ↑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直接液体燃料电池(Direct Liquid Fuel Cells, DLFCs)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转换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DLFCs以其高能量密度和液体燃料易于储存运输的特点,被视为未来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在DLFCs运行过程中,阳极产生的气泡(如二氧化碳(CO2)、氮气(N2)和氧气(O2))。对电池性能造成了显著影响,成为制约其性能提升的主要挑战。这些气泡会覆盖阳极催化剂层的活性反应界面,减少电化学反应的活性面积,阻碍反应物的传递,增加欧姆电阻,从而引起过电位升高。此外,当气泡通过多孔气体扩散层时,可能阻塞孔道,限制液体燃料向阳极催化剂层的输送,从而导致燃料分布不均并引发浓差极化。气泡逸出多孔扩散层后,在流道中经历成核、生长、聚合及排出等过程,这可能引起电池性能波动和不稳定,甚至对阳极催化剂层造成机械损害。

于此,重庆理工大学周远博士、何雪丰副教授,重庆大学朱恂教授系统总结了气泡行为对DLFCs性能的多方面影响,包括活化损失、欧姆损失、浓差损失、流道压降损失以及电池稳定性等。重点讨论了减轻气泡不利影响的各种策略,包括电极设计、气体扩散层优化、阳极流场设计、操作参数调整及外加物理场的应用。此外,文章还对DLFCs在碳中和目标中的应用潜力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文内容
图1展示了典型DLFCs结构示意图,以及气泡在催化剂层和气体扩散层中的传输示意图,直观说明了气泡在不同界面上的行为模式。
         

 

图2总结了减轻气泡不利影响的各种策略    
图3 显示了不同电极纳米结构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以及气泡附着力的示意图。研究表明,通过调控电极的微纳结构,可生成更小的气泡并加速气泡脱离过程,从而提高气泡排除效率。
图4 展示了不同阳极流场结构的示意图和仿真结果。研究表明,优化阳极流场不仅可以提升气泡传输效率,还能显著降低气泡对质量传输的阻碍。    
图5 比较了不同气体扩散层孔隙率和孔隙结构对气泡传输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不同电池装配方式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扩散层的孔隙率和结构设计对气泡行为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图6 通过对比有气体通道和无气体通道压降情况,以及不同阳极流场条件下电池性能,分析了气泡行为与压力降之间的关联。研究还揭示了不同流量条件下气泡行为的变化规律。
未来展望
直接液体燃料电池(DLFCs)在追求清洁和低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全面研究了气泡对电池性能的影响以及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策略。尽管针对阳极气泡传输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要实现DLFCs的商业化应用,其性能仍需进一步提升。未来关于强化气泡输运的研究应聚焦于:(1)在催化层表面创建疏水区域(即疏水岛);(2)合理利用气体毛细效应;(3)在液体电解质中添加稳定表面活性剂;(4)针对微重力环境中气泡去除效率差的问题:通过对DLFC系统施加离心力场,形成“超重力”条件,以确保阳极/电解液界面在运行中无气泡积聚;(5)在阳极流场中施加连续的波动压力;(6)构建仿生电极或流道设计。DLFC系统的研究已从基础科学层面跨越到应用开发阶段,为移动设备和交通工具的供电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本文主要集中于DLFCs中的气泡问题,但其减缓气泡影响的策略同样适用于其他涉及气体的电极系统,例如电解水和氯碱工业等。    
文献信息
Gas bubbles in direct liquid fuel cells: Fundamentals, impacts, and mitigation strategies
DOI : 10.1016/j.rser.2024.115049
https://doi. org/10.1016/j.rser.2024.115049    

(原文请扫下方二维码进入知识星球下载)




点赞,在看,分享,来个一键三连吧!

电化学能源
聚焦电池前沿,启发科研创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