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金属电池(LMBs)被认为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可充电电池的有希望的候选者,因为锂金属阳极具有高理论比容量(3860 mAh g−1)和最低的还原电位(-3.04 V vs. 标准氢电极)。特别是,当与高镍层状氧化物(如LiNi0.8Co0.1Mn0.1O2,NCM811)配对时,它们有望创建可靠的高密度能量存储系统。然而,LMBs面临重大挑战,如不希望的锂枝晶生长、“死锂”沉积以及在连续锂沉积层/剥离过程中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破裂。此外,NCM811阴极侧的过渡金属离子溶解、相变和Li/Ni混合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更糟糕的是,这些问题在极端温度下加剧,强调了开发具有强大环境适应性的LMB技术的紧迫性。通常,低温和高温显著恶化LMBs中的离子传输和界面稳定性。在低温下,界面动力学缓慢和严重极化导致锂枝晶生长,最终导致电池性能严重退化。传统的电解质,如溶解在环状碳酸酯和/或线性碳酸酯中的LiPF6,可以在低温下固化,严重限制了正常电池操作。此外,高温加速不良反应和过量电解质损失。此外,LiPF6分解产生的酸性物质可以腐蚀阴极电解质界面(CEI),加剧阴极结构崩溃,最终导致不可避免的电池故障。显然,LMBs的界面性能与Li+的传输动力学和界面的热稳定性有关,这对于宽温度范围应用至关重要。因此,设计和构建具有高Li+导电性和热稳定性的界面对于在恶劣环境中实现可靠的LMBs至关重要。由于电解质直接影响界面的组成和结构,设计可行的电解质以调节LMBs在宽温度范围内的界面化学性质是一种有效策略。乙酸乙酯(EA)是一个有前景的候选者,因为它在宽温度范围内运行,具有适度的介电常数、低粘度、低冰点和相对较高的沸点。然而,EA的严重分解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稳定由EA基电解质衍生的界面特性至关重要。众所周知,添加添加剂被认为是形成保护性CEI和SEI的简单可靠策略。氟乙烯碳酸酯(FEC)通常用于构建具有高机械强度的富含LiF的界面。然而,过量的LiF可能会损害Li+传输,并且无法适应电极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因此,引入具有良好膜形成功能并与FEC良好协作的添加剂,构建具有高离子导电性和机械稳定性的坚固界面,对于推进全气候LMBs是必要的。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高国新团队设计了一种添加剂辅助的双功能电解质,以满足快速Li+传输动力学和界面的热力学稳定性,实现高能量密度LMBs在宽温度范围内的适应性。设计的电解质(称为EAFP)是通过在含有1 M LiPF6的EA和FEC(10:1,v/v)混合溶剂中引入2 vt%的1,3-丙烷磺酸内酯(PS)获得的。正如预期的那样,设计的EAFP表现出高Li+导电性、低粘度、良好的润湿性和固有的化学稳定性。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PS参与构建具有无机内层和有机外层的坚固CEI,以及富含无机物的SEI。这些无机物质增强了界面稳定性并为Li+传输铺平了道路,而含硫有机物改善了界面灵活性以减轻应力积累。因此,EAFP与Li阳极和NCM811阴极都具有出色的兼容性,确保Li||NCM811电池在从-40℃到60℃的广泛温度范围内工作。各种电极也扩大了EAFP的范围。基于电解质工程与高效界面构建之间的联系,这项工作为设计宽温度范围的高能量密度LMBs的电解质提供了新的视角。
该成果以“Electrolyte Engineering to Construct Robust Interphase with High Ionic Conductivity for Wide Temperature Rang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期刊,第一作者是Li Yanan。
点赞,在看,分享,来个一键三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