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想做额外的事情打动你。
上篇文章我在说了这两句话之后,我觉得还是说不够。
不仅说不够,还可能要浅白地解释一下,
为什么我会那么说。
国产运动品牌一直以来的强项,都是性价比高,用着亲民的价格去占领市场,可是这几年来我们看到了市场的饱和,还有制作成本的快速上涨,这使得国产运动品牌在性价比上的优势越来越少,所以国产运动品牌需要用上其他的方式去“说服”他们的消费群体,让他们愿意付出更高昂的溢价去埋单。
这本质上和喝进口里的饮料一样,在超市可以买到几块钱的饮料,为什么几十块的奶茶还是有人去消费呢?在市场还没成熟的时候(从业者还不知道如何卖出溢价,愿意给溢价的消费群体也不足以支撑整个生意),就需要有个先锋者做出个模范,把生意模式做起来之后,国内的从业者就能够借鉴模仿,然后衍生出属于自己的那一套。这就是为什么有了星巴克多年之后,我们也有了喜茶。
跳回国产运动品牌,安踏还是在性价比区间一度徘徊,李宁领跑得非常激进可是却也有了很多负面言论,其他的品牌则更还是在摸索中。耐克和阿迪达斯在国内驻脚多年,了解国内的情况甚至把“球鞋文化”做了出来,仿佛国内市场是他们的,就算新疆棉事件之后,国产运动品牌也憾不动他们的地位。
为什么?就是在众多消费群体心中,国产运动品牌就是只值得这个价钱。
国内这两大巨头经历了那么多,却好像走了一个圈,走到了原地,再也不知道如何前进。安踏已经不再积极地去做联名,李宁的时装秀再也不让人期待(期待的都是想吃瓜 ),为什么会是这个情况呢?
因为…国产运动品牌只想做生意,
并不想做额外的事情打动你。
因为很多事情,比如说非常小众的赛事,非常小众的歌手或者球星,国际运动品牌已经在非常早期地和他们合作,当这些事情做的越长越持久的时候,品牌才能发挥它的魅力,相对地才能更让消费群体印象深刻。
用国内的例子来说,耐克高中篮球联赛始于 1998 年,和陈冠希的合作超过了 20 年,耐克是刘翔退役宣言中唯一提到的品牌。从国际视野来说,藤原浩的合作接近了 30 年,Travis Scott 的合作也是非常早期就开始,就算现任的滑板奥运冠军,耐克也是非常早期的就与他合作。所以耐克尝到了成熟的果实,并不是短期投入就能达到的。
上面举例的都是宏观例子,再说些小众的。耐克在国际上的一款著名联名鞋款“天津喷”,2015年发售,特意找到了小众收藏家的天津商家Colour 来合作发售。当在美国的耐克能够找到天津的小商家,为何国产运动品牌却不能再做这种事情呢?
长期投入是必要的,时间性拉得越长越能说服人心,里面的想法却是复杂的,大则涉及到的品牌价值观,小则如何维护合作伙伴的关系(或者是对着运动员的信任),也可以是对着内部员工的宽容,相信他们挑选合作伙伴的决策。这说起来非常容易,当你是那一位在某个运动员投入无数资源的决策者,而那位运动员表现不佳的时候,那位决策者还能在公司内得到支持和安慰,谈何容易?
当一个国产运动品牌一直想着做生意,或者只想和赛事胜利者合作,那种追求一步到位只是短暂的自嗨,而不是酝酿已久的喜悦,这并不是传递出震撼人心的情感,只会让人看到商业的残酷无情。在运动竞技中,我们究竟在追求什么?肯定的,不只是胜负。
举个直白的例子来说,就是安踏用着谷爱凌让我觉得很功利,对着汤普森的合作又让我觉得很感动,我本身是希望安踏需要设立一个模范,对着汤普森类似的合作做得越多越好。
国产运动品牌要有这个认知,了解到我们已经经过了比较性价比的大环境,现在在购物选择上,我们已经需要更深层的选择,带着个人情感喜好的,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品牌自己本身,总不能还是一直这样子只是追求性价比,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