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庆全:就是王若望不是王若水

文摘   文化   2024-08-05 11:18   北京  

本号202484日推出的《许良英还是王若望》后,有好几位读者或留言或私信我,认为:1230日会上,邓点名的人,不是许良英,但也不是王//望,而是王//水。如读者周俊生留言就很有代表性:

我看到的一个说法是邓把王若水误为王/若/望。中央准备处理王若水,这可能性很大,因为他在中枢,至于王/若/望在上海,再怎么“猖狂”,北京一时不管不上,但王若望又是老资格,邓应该熟一些,把王若水说成王/若/望完全有可能,加个“上海的”也正常,他不了解王若水,就认为是王/若/望了,是能够理解的。至于中央文件将错就错,为什么不可以?从古到今,好像还没有谁敢纠正过皇帝的金口。

我得先感谢周俊生的留言,也感谢他对本号的关注。因为不止他一个人提到这个问题,出于对读者的尊重,我就谈一下看法,也算是对读者的回答。

其实,邓在1230日的讲话,不管是经过整理的、收在“文选”中的,还是当事人回忆中d 传达记录,在点名开除方、王二人这一点上,一点歧义都没有。容我把这段话再引如下:

我看了方//之的讲话,根本不像一个共产党员讲的,这样的人留在党内干什么?不是劝退的问题,要开除。……上海的王若望猖狂得很,早就说要开除,为什么一直没有办?上海群众传说中央有个保护层,……”

至于刘//雁,据知情人说,与赵的插话有关。赵插话说:“刘//雁找了费孝通、钱伟长,商量1987年要开一个会,纪念反右斗争三十周年。费、钱觉得不妥,向我反映了,没有搞成。”邓接着说,刘//雁也要开除,并表扬了钱伟长与费孝通。

我在前一篇文章中说,当年我在学习中看到了作为文件下发的三人“言论摘编”,其中许、方、王三人准备召开的反右学术讨论会的“通知”是放在刘的“言论摘编”的附录,并未放在方的“言论摘编”附录。为何如此?原因就在这里,因为赵的插话,这次反右的学术讨论会的板子是打在刘//雁而不是方//之更不是王//望身上的。

这也可以反证一点:在这次会上,无论是邓还是赵,都没有误许良英为王,更没有误若水为若望的。

有读者认为,若水比若望有名气,这个我不好比较,我还是说感受吧。从1985年开始,王若望的名气很大,他发表了许多文章,有的文章矛头是对着邓的(原谅我就不举例子了)。关于这一点,当年的过来人都知道,研究改革开放史或者思想史的学者也知道。

以我来说,我得实话实说,在19861988年,我这个在读研究生虽然在北京,恕我孤陋,我的确不知道许良英的名字,但知道刘、王和方,因为他们在年轻学子的圈子中常常引起阵阵涟漪。在不同学校上学的同学之间,常常互通信息。所以,他们三人的讲话常常传得很快,很远。我至今还记得,读王若望在《深圳特区报》的文章那种惊心动魄。

所以,我这里没有办法引用王若望的文章来证明他如何重要,我只引两条概括性的材料吧:

第一条,中央意识形态的总管胡乔木对王的看法。1986130日,胡在一封信中这样说:

王若望公然宣传要走资本主义道路、要争取资产阶级的自由,在去年上半年达到顶点,引起了上海市委、党中央和各方面群众的严重注意和严厉批评……

第二条,1986928日,十二届六中全会讨论“精神文明决议”中是否保留“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个词时,彭真主张保留,他举的例子就是王若望:

至于名词本身,我看不是今天我们的主要问题。它现在是讲什么问题,就是王若望的多元化,所谓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王若望的多元化。上海有一位叫王若望。多元化就是不要党统一领导,就是反对四项基本原则。

包括邓在内的领导都在这次会上,邓还做了一锤定音的讲话。这至少说明,在领导层面,王不是一个叫不顺口的生疏的名字。

这两条材料来说,如胡乔木所言,王若望引起“党中央”“严重注意”还有异议吗?胡乔木说,王若望“在去年上半年达到顶点”,邓说“早就说要开除,为什么一直没有办”,胡、邓的话遥相呼应,是一致的。怎么能够想象邓或赵会误许良英为王//望呢?当然,也不能想象邓或赵会误王//水为王//望。

此外,对待王、方、刘,也是以王为首的。譬如说,1987115日开始,《人民日报》以每隔五天报一案的节奏,连续报道开除三人党籍的消息,为首的就是王若望:115日,上海市纪委开除王若望党籍。市委书记芮杏文发表讲话。配发本报评论员文章。5天后是方,10天后是刘。这种安排,反证王的重要性。

另外,在1987年下发的关于三人错误材料,对王也是特殊对待的。我在前一篇文章中,凭记忆说,下发的是三人的“言论摘编”。为写这篇文章,我查了一下,我记忆有误,这里要纠正一下。

在下发的三人错误材料中,方和刘的叫“言论摘编”,比较中性;而王的叫《关于王若望反对四项基本原则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错误事实》,直接定性了。

因此,不管若水和若望名字有多像,从处理三人王//望在其中的重要性来看,误许为王或者误若水为若望的事情,怎么有可能发生呢?

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就是王若望不是王若水。


“徐庆全与八十年代”:书写有温度的历史

关注请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微信号:xuqq1980

徐庆全与八十年代
书写有温度的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