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3日,袁木去世,享年91岁,也算是高寿了。当年看到这个消息,我写下了《“辕驾”袁木》一文,阅读量在10万+,可以说反响比较大。
袁木是前辈,是高官,我是后生,是平头百姓,不搭界。当年我写下这篇东西,其实不是在纪念他,而是纪念自己的曾经,纪念和我同龄人的曾经。他在我(们)的“曾经”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以至于我后来一见到有“袁木”的文章,不管心情如何,都必须看。至少,我是这么一路关注他的名字下来的。
“袁木讲话,东西涨价”
以后面我要叙述的袁木的工资性质而言,他是中央的“笔杆子”,工作一直在幕后。我记得,他是在1987年任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后,才为公众所知。
1987年到1988年,改革在深入,物价波动很大,尤其是到1988年,价格闯关,就关乎普通民众的生活了。每一次涨价前,国务院发言人袁木都受命在电视台露面,或者告诉民众物价稳定,或者说涨价范围仅限于烟酒之类。不过,在民众看来,只要袁木在电视台一露面,就是涨价的信号,并会引发空前的抢购狂飙。久而久之,就有“袁木讲话,东西涨价”在民间流传。
这是我对袁木的第一印象。
对袁木印象的加深,是1989年4月29日那场对话,在电视直播中看到的。对话后,袁木为人所共知。
此后,从1989年到1992年2月之前,袁木在《人民日报》等大报上出报率非常高,中央开一次会,他要以答记者问的方式阐释精神。他的身份有三重: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他是笔杆子,文章多,很活跃。关于社会主义是什么,他连篇累牍的,有好几篇文章;关于“反和平演变”,他有比较系统的论述。
我直接领教袁木的演讲才能,是在1991年3月。大学刚开学,学校组织观看《当代社会主义问题十讲》录像带。录像带是由袁木领衔,演讲的人包括有林、靳辉明等官员,中国人民大学的罗国杰等。组织者说,这套录像带本来1990年底出版了,上面就要求组织观看,但考虑到寒假前紧张的考试,推迟到开学看。并言明,校方统一组织观看,不得请假。
印象中,袁木的确有演讲才能,抑扬顿挫的语调,与对话时比,多了各种自信。他讲了关于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好几个问题,我记下的只有他讲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能退回到资本主义一个小题目吧,也没记内容。
江湖传闻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袁木出报率几近为零。退休后,本来也可以波澜不惊,安度晚年,但是,因为他是我们的“曾经”,江湖上依然有关于他的“传说”。比方说,微信传他在美国打高尔夫球的照片,他女儿申请1990年去美国签证时的尴尬。
实事求是地说,这些传闻都是不实的。
关于他在美国打高尔夫球的照片,其实是袁木参加2005年在桂林举行的一场高尔夫球赛的照片。而关于他女儿签证的事,尽管白纸黑字,但袁木去世后,他的儿子出面否认:“说什么他去美国,说我们在美国有个妹妹,我们家里没有女孩,都是造谣,我们也不相信。”
关于袁木有女儿的“白纸黑字”,来自于美前驻华官员李洁明的回忆录。内中说:1989年10月,有位女青年来申请签证,签证官贺士凯负责办理:
贺士凯朝这位年轻女子的申请书上一看,她姓袁。再一瞧父亲栏内填的名字,贺士凯悄悄把桌子底下的麦克风音量转大。他要领务组的华籍雇员以及其它排队等待的中国人,都能听到他们的对话。贺士凯以房里人人都能听到的声音,不敢置信地问:“你真的是袁木的女儿?”这名青年女子倾身向前,低声答说:“是的,我就是袁木的女儿。”贺士凯以让领务组全室轰隆作响的声音说:“我不敢相信这么讨厌美国、天天诋毁辱骂我国的袁木,会要他女儿到美国留学。”此时,领务组的工作几乎全停下来,人人竖起耳朵要听听下文。袁木女儿用普通话怯生生地说:“他是他,我是我。”……由于袁女学业成绩不错,也得到一所美国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贺士凯最后也准许给她入美签证;只是,他在批准前刻意弄得她坐立不安。
既然袁木没有女儿,李洁明的回忆再惟妙惟肖,也只能归于道听途说之列。
人生轨迹
江湖上为什么一直会有袁木的传说?就是我前边说的,他是我(们)的曾经嘛,关注他的人比较多。而于我,则更多地想从历史上了解他。所以,在采访中遇到和袁木有交集的人,就问,而且是不厌其烦地问。下面关于袁木人生轨迹的粗线条叙述,基本上是根据采访得来的信息并加史料印证的。
1960年代,袁木先是新华社记者,参与写过在当年引起轰动的一篇大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署名袁木、范荣康,《人民日报》1964年4月20日),记述了大庆工人的幸福观。后来,成为北京著名的大批判写作组“钟佐文”的主笔。
那时,纪登奎主管中组部,需要笔杆子,袁木获青睐,成为中组部研究室之类机构的重要一员。“钟佐文”就是中组部的大批判班子的简称,与京城的梁效、池恒、洪广思大批判班子齐名。
纪登奎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后,就把袁木带到了国务院。1975年王洪文、张春桥主持修改《党章》时,他和时任王洪文秘书的肖木作为重要人物参与。两“木”成林,很有权威感。邓力群在自述中说到,陈云对二“木”非常有意见。起因是,二“木”参与修改《党章》时,曾征求陈云和邓颖超的意见,陈云提出《党章》中也强调党员的权利,结果遭到二“木”的训斥。邓力群后来要用袁木时,特意向陈云解释,训斥陈云的只是一“木”,肖木,不是袁木。袁木才过关。
据吴明瑜回忆,袁木在国务院主笔的大批判文章中,提出了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矛头直指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四个现代化实现之日就是资本主义复辟之时。
1975年6月,为处理浙江的问题,受中央委派王洪文、纪登奎、郭玉锋带队前去,袁木作为随行人员,协助调查研究和处理浙江问题,地位在上升。
粉碎“四人帮”后,邓力群得风气之先,首先拉起写作班子,袁木被重用,此后成为幕后“笔杆子”。从给华国锋起草讲话稿开始,1981年第二个《历史问题决议》、1982年十二大报告、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经济改革的决定、1987年十三大报告,等等,都闪现着他的身影。袁木的作用还很大,被同行称之“辕驾”。
大概在1983年,中央曾有个对袁木的安排问题,但在中组部通不过。中组部的人记得“钟佐文”,也记得粉碎“四人帮”后中组部大院里帖了许多揭发袁木的大字报。有这样的“瓜落”,又在清查“三种人”的档口,他的工作都出现了问题。赵总理出了个主意,说到中央财经小组去吧,就当了财经小组的副秘书长。此后,袁木成为赵的大笔杆子,从总理到总书记,赵经手的文稿,袁木的贡献很多。
李/鹏总理时期,对袁木重用,但他的职务是国务院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也还是个平级调动。1989年,他成为李总理的重要助手,在非常时期既是高参,又是大笔杆子,同时仍以国务院新闻发言人的身份出镜。4月29日,袁木一出镜,即转达李总理的口信,身份立刻确定:李总理的代言人。
一直到1992年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前,在台前,袁木不论是出镜率还出报率,都常态化。幕后,他是中央宣传领导小组的重要一员,参与起草李总理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和批判前总书记的材料、江1991年七一讲话,等等。同时,为配合当年的意识形态,他又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心、反和平演变系列教育的“辕驾”,到处去做演讲。
1992年寒假,我在北大听课时,他就在北大组织了大型的会议,讨论社会主义与改革、与反和平演变的关系等问题。我还去蹭听了一次,远距离见到在主席台上的袁木。
袁木的确有才华。从1960年代到1990年代,是中国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40年,袁木靠着一支笔,无论主政者怎么变,无论时代怎么变,他都能过善始善终,说起来,实属不易!
“徐庆全与八十年代”:书写有温度的历史
关注请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微信号:xuqq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