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也就是没有合适的东西就不买了,有合适的再买,就和一般人逛商场一样。我想每个人逛商场时一定不会把花光身上所有钱作为目标吧。

文摘   2024-11-28 18:33   北京  

段永平:我觉得对所谓价值投资者而言,其实没有那么考验。他们也就是没有合适的东西就不买了,有合适的再买,就和一般人逛商场一样。我想每个人逛商场时一定不会把花光身上所有钱作为目标吧。

逛商场的动机

逛商场的动机

1、是要拥有它。

2、而不是要去抛弃它。

是作为消费者的角色的。


也即对应了——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而为了保证买的公司是合算的,所以——买公司就是买现金我流折现(也即公司的利润),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买的东西,不会贬值,而且会越来越增值。

巴菲特:你要做的是看一家企业从现在到审判日(企业终止经营)之间会产生多少现金, 然后以适当的利率折现,再以比这低得多的价格买进。

因为最终企业关门的时候,它手里能拿得出来的现金,就是这家企业的最终价值,然后对这个价值在企业生命年数,进行折现——以自己当时买入的市值来算,看看这个年化收益率是多少?——比如,有没有超过国债利率?有没有超过银行利息利率?有没有超过指数收益率?有没有超过其它的投资机会的收益率?


如果超过了这些确定性的收益率,那么这个企业就是自己应该买入的。如果还不如银行利息,那还不如存银行。如果没有超过国债利率,那么还不如买国债。


所以,

巴菲特:看一家公司不能总想着多少钱卖出去,看一家公司正确的思维方式是,长期来看,这家公司是否能越来越赚钱?如果答案是能,别的问题都用不着问了。

在一个经济周期里,往往每5到8年就会发生一次危机,甚至行业重塑。所以,看一家公司,就以10年为时间长度,如果未来10年内,越来越赚钱的,那么这就是内在价值不断增长的公司了——买入这样公司的股票,大概率不会赔钱、并且能挣大钱。


至于20年后、30年后,那就不知道了,也可以暂时不用去管。因为10年过完,看不清第二个10年(也即相对现在的20年),就可以出掉了——价值投资买的是确定性。

段永平:涨上来以后就一直在陆陆续续减持,现在可能还剩不到最高持有量的20%了。我觉得现在买的人可能比我更清楚创维的价值,后面的钱应该是他们才能赚到的。

这就是赚认知的钱——也即赚确定性的钱。也许还能大涨,但已经是认知之外的钱了——与确定性无关、与自己无关——自己不会侥幸去赚。


在股市里逛商场的动机——其实是买收藏品。


渠道商的动机

而在股市里,抱着转售的动机去的,就是渠道商的角色了,

1、以折扣价进货、以低价进货

2、零售卖出、高价卖出。

之所以能够高价卖出,是因为知道有谁需要,或者知道什么时间有大量的需要——这是以时间换空间。也就是说,知道有涨价的支撑、那上时候必然有大量的买主(消费者——比如基金)。


但在市场中,但是往往会有低价倾销的现象,以至于自己进的货卖不出价钱来。所以,对于渠道商来说,渠道商之间是有协议的、是有联合的。并且 往往还要和源头厂家联合和协议,这样才能以时间换空间——赚取利润。


也就是说,批发和转售——是有大量的准备工作的、尤其是在联合方面,并且知道谁是买家、买家在哪里。


通常的散户,想做转售的渠道商角色,此中需要的条件,往往是不具备的。

1、要联合没有联合。

2、要信息没有信息。

3、看起来是跟着鲨鱼喝汤,但鲨鱼一个翻身,自己就变成了鲨鱼的口中食。

4、不会以时间换空间。(本来就是想赚快钱)

总之,就是行在未知中,行在没有明确支撑的猜测中,在未知中操作,于是各种不意、各种无备,于是败多胜少、错多对少——于是常常遭遇莫名损失、或者赚个蝇头小利。


综上——还是选择逛商场的动机好——还是买收藏品的动机好——所以,

1、买股票就是买入公司的收获期。(收获期内在价值才能不断增长)

2、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3、买公司就是买现金流折现。

这样尽量的使自己行在已知中。而动机是想要赚快钱的,往往赚不到钱,赚钱动机支撑不起这种无协议无约束的骑牛——会被牛甩出去。


价值投资的缺点,

巴菲特:每个人都读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书——而且他们都同意本的 理念。他们只是不喜欢追随他,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本的理念并没有带来足够的希望。我的意思是,人们真的想要很快的东西。

快=动则有功=极高的行动正确率和成功率(能力圈和不懂不做)=极低的行动错误率和失败率(能力圈和不懂不做)=有所不为。


慢=不为的时候=等待的时候。当行于未知的时候,就会慢——如果行于未知而能快——这是不符合逻辑的、也是不符合常识的。


云海读书
云海读书:研究段永平的成功之道!虎妞儿读书:研究伟人的成功之道!二鸟在林:研究生活中的经验现象!知识数:研究巴菲特的投资之道!中原古今:读史以明智,读《史记》、《资治通鉴》,一天历史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