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问题是PE是历史数据。你如果相信他未来一定有10%就可以。巴菲特买的高盛以及GE的可转换债券就是 10%加option,非常好的deal。
买公司,买的是这家公司的未来。而不是买这家公司的过去,pe是10,这只证明这家公司过去是家好公司。
但在未来,可能有各种意外和变故,使这家公司达不到10倍的pe,此时它还是不是一家好公司就难说的。
比如,
段永平:PE是历史数据的意思是你不能单靠PE去推测公司未来的收益,不然会中招的。举个例子,GM(通用汽车)的PE一直都很低(以前老在5倍左右),但债务很高,结果破产了。
所以,pe不是决定性的,必须先排除掉破产的风险,而用杠杆、举债经营,则有可能什么样的pe都顶不住。
段永平:市盈率是倒后镜,不能作为能不能投的标准。关键是未来的盈利能力,看不懂的再低也别碰。
这是不懂不做原则,否则就可能遭受损失。不懂,也即是不知、未知,在未知中、操作于未知,则是败多胜少、错多对少的——这样自己的失败率就上去了、错误率就上去了——那么一个本可以卓越的人就变成平庸的人、甚至是蠢人了。
比如,段永平投资一家餐饮公司,
段永平:当时我买的时候,这家公司每股一年的现金流都有一块钱,它股价才一块多钱,这样说的话,我怎么买它只要两年时间把本钱赚回来了。
但是这家公司,第一,就想多扩张,就多开一些店,结果多开了店,花了钱又赚不到钱,也没有营业额;第二,它又给自己的食品涨价,最后一下就不行了。教训也谈不上,就是看错了,对它了解不够深,就跳进去了。
这是一家pe是2的公司,但因为不懂餐饮行业、不懂这个管理层、餐饮生意也不在自己的能力圈,于是投资失败。如果段永平多投资自己不懂的东西,那么他就是会成为一个笑话的。
段永平:多少倍pe和平均长期利息有关,12倍长期pe应该可以了,我一般大概也用这个数左右。(2011-01-05)
也就是说,比较保险的pe是12——这是一个“至少”的概念,也就是说12倍利润的市值(至少值那么多),是比较合理的——风险较小的——即使被套、也套不久, 即使被套、也套不多。
并且这个pe是对未来的预测——也即公司未来10年的利润“至少”有这么多,而不是“可能”有这么多。“至少”这么多,就是从最坏的可能性出发了,就会得到“对”的感觉。而“可能”,就是从好的可能性出发了,中间就会不断的有意外、达不到预期的发生,最终就得到了“错”的感觉。
段永平:看但不看重。pe是历史数据,我们买的是未来的现金流。所以除非你能从历史中看到未来,否则没意义。相对于pe,我会更多用e/e来衡量一个企业。这里有一个e是enterprise value(市值+负债-现金)。(2010-06-07)
段永平:细节没太大区别。用enterprise value最大的好处是让投资者注意负债的影响,不然只看pe的人就很容易以为通用汽车的股票很便宜。通用汽车公司破产以前的pe非常低,但e/e非常高。(2010-06-09)
段永平:enterprise value的本意是如果你要买下这个公司真正要花的钱。
用enterprise value,就可以和债券收益和银行利息收益进行对比了。同时,就更加重视负债的影响和作用——负债在市场缺钱的时候,会有致命的影响。这样就不会这种便宜的假象所骗。
比如,万科和茅台,曾经有段时间——茅台和万科的年报,两家公司的盈利相差无几,而市值几乎相差一半。而之后,茅台涨了十多倍,万科则最多时涨了不到3倍。——这就是因为万科是负债经营——相当于对利润加了杠杆、相当于靠别人的能力赚钱。而茅台则没有负债——是完全自己的能力赚的利润。
这两者的差距是巨大的。因为放大的时候,既是对利益进行放大、但也是对风险进行放大。既是对正确进行放大,也是对错误进行放大。而这种对正确的放大,不太会有质变。但对错误的放大,则往往导致质的变化——错误就会容易走向致命。
便宜一定有道理,因为市场是聪明的。但在普遍下跌造成的便宜——这可能是没道理的——是恐慌的人性造成的。
商业模式是这家公司的未来利润的重要保障,所以,要把商业模式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