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段永平的两句话,进行辩证法展开。
第一句
段永平:不捐钱的人对捐钱的人说把钱用在刀刃上是件非常不道德的事情,这也是整个社会大家都不敢 捐钱的主要原因之一。说他不道德的原因是,这种说法让很多本来可以得到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
主观和客观构成了一组正反面,动机(希望更好的用钱)——属于主观的部分,而这个动机造成的客观——却是——人们不敢捐钱了,于是很多本来可以得到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了——这就是说他不道德的原因。
段永平的这句话,是唯物主义。
动机很重要、主观很重要,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客观——这种客观,会引起后续一系列连续性反面——理性的人只能基于这种客观作判断,而动机必须经由客观——才能对客观起作用。
这是好心办坏事,如果知道办了坏事,仍然要坚持这么干,那么这个人的好心——只是他声称的、而真实动机则是要毁了这件事。
有言无行的人,是知和行的不合一,这是不健康的。当然,捐钱的人对捐钱的人就可以这么说了——把钱花在刀刃上。此时,是肯定和否定的正反面兼具。
不捐钱的人对捐钱的人说把钱用在刀刃上——这是只有否定、而没有肯定。或者说肯定的成分太少、否定的成分太多——所以,就表现为了只有否定的一面,这是不健康的。
事实上,这是双重否定——不捐钱,这是否定,批评捐钱的人做得不够好,这又是否定——这是重否定。
没能力捐钱的说法是不成立——一块钱也是捐!能力大就多捐钱、能力小就少捐钱。一餐饭钱就不少了。
第二句
段永平:问题肯定有,但对刚刚 起来的一些公益萌芽说三道四往往可能成为这个社会公益事业最大的问题。漏洞肯定有,但不做任何事 不等于可以弥补漏洞。相反,由于很多像我们这样的公益人士的存在会大大加速补好漏洞的速度。
无和有构成了一组正反面,好和坏构成了一组正反面,而好和坏这组正反面,是以有和无这组正反面为前提条件的。
所以,要先从无走向有,然后再才是坏走向好。
马斯克:先去做,做成一堆烂泥,再慢慢的改,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是先开始再改进。
言和行构成了一组正反面,言(造成舆论)的下一步就是行——这是言走向行——对行的取缔和打击。
古代的智者,比如商鞅,
《史记》: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於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对于要进行的事业,评议是危险的——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批评使之不及,表扬使之过头——都是不利的。
段永平对问题的态度——用时间解决它。
段永平:生活电器现在的主要困难就是时间,也 就是说,现在的困难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就能解决了。再说我们哪个产品一开始进入时没有过这样那样的 挫折?3 年后你也许会看到完全不同的结论,呵呵,至少我希望如此。
用时间能消灭的困难,都不是困难。同样,用时间能消灭的不确定性,都不是不确定性。用时间能消灭的确定性,就不是确定性。
也即一时和长期的正反面,如果是长期的问题,那么就是解决不了的,如果是短期的、一时的,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
问题:富人为什么要做慈善?
《易经》: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这会有亲、有功的客观效果。——于是可大、可久——于是可成位乎其中,这在客观上有成位乎其中的作用——也即巩固其富有地位、减少威胁的作用。
加速和减速构成了一组正反面,段永平这样的人是加速,所以,就特别反对那些减速的人——不捐钱还批评捐钱的人——他们使公益和慈善有走向了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