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元暴涨到40元一斤,浙江奶奶靠卖“这个”爆火,俄罗斯客户抢着买

文摘   2025-01-23 16:30   江西  


编辑/投农业


01


不是荤,却敢称“天下第一鲜”,它就是雷笋。

雷笋是雷竹的嫩芽,也就是雷竹的竹笋。每年春季,当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时,雷竹的根部会开始发芽,嫩笋从土壤中破土而出。雷笋的外表通常是绿色或者微带黄色,皮薄且嫩,质地脆嫩,味道清香。它是当地农民重要的食材之一,因其鲜嫩的口感和独特的香气而受到喜爱。

雷笋的采摘时间通常在春季最为适宜,这时候的雷笋嫩而不老,质感最好。当地的做法一般是将其切成片或者段,经过清炒、炖煮或凉拌等方式烹饪,成品口感脆嫩且富有竹香,常常被用作一道配菜或者是家常菜肴。

刚挖出来的雷笋,嫩到直接生吃都入口无渣,而且一点麻的口感都没有。做成菜肴更是鲜到没话说、腌笃鲜、油焖笋,天天吃都不会腻。

湖北崇阳县素有中华雷竹之乡的美称,种植雷竹的面积有四万亩,这里的人家户户都会做竹笋宴。但你可能很难想象,就在20年前,这里的人大部分连雷竹的名字都没听过。

而崇阳县之所以能发展到现在,都是因为一个人——叶琼。


02


叶琼原本就是杭州临安的雷竹种植大户,早在20多年前,她就能靠着雷竹年入20多万。她之所以只身来到湖北省崇阳县,是应了当地政府的邀请。

那时的崇阳县四面环山,交通不发达,许多年轻人不得不外出打工,留下的老人只能靠着种土豆维持生计。但崇阳县实际上比临安更适合种植雷竹,因为崇阳县的黄泥土更加肥沃湿润,这种土种出来的雷竹会更嫩更脆。从现实因素来考虑,崇阳县的人工更便宜,土地也更多,发展雷竹产业可行性很高。

于是,叶琼毫不犹豫地开始了她的雷竹种植之旅。来到重阳后,叶琼承包了一座荒山种植雷竹,但山上野生动物很多,为了保卫她辛苦种植的竹笋,她在竹林旁搭起了帐篷,夜以继日守护着这片原本荒凉的山地。

三年的艰辛生活,叶琼一点点地把荒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竹林。

然而,成功并非一蹴而就。2004年,当叶琼的雷竹终于成林时,她却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不理解的决定——她把自己辛辛苦苦培育的雷竹砍掉了一大半。

虽然外人不理解,但是叶琼意识到,为了提高产量,必须砍掉老竹,腾出空间给新竹,只有这样,雷笋的产量才能翻倍。果然,经过这一番“狠心”的砍伐,雷笋的亩产从两千多斤飙升到四千多斤,叶琼的雷竹产业开始崭露头角。


03



雷竹丰收后,叶琼本以为能够卖个好价钱,但自己种植的雷竹丰收季刚好和老家的临安雷竹撞上了。那时没人知道崇阳雷竹,所以卖出去的雷竹价格一直很低,只有两三元一斤。

为了打破困局,叶琼开始琢磨提前把竹笋的上市时间拉到春节前。

通过研究气候和土壤,叶琼想到一个妙招:用地膜为竹林“盖被子”,让雷笋提前成熟。经过三年的不断试验,她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厚度和保温方法,成功让雷笋提前一个月成熟。这一招让她的雷笋在市场上独占鳌头,价格也水涨船高,从两三元一斤飙升到40元一斤。

在技术的突破和市场定位的精准把握下,叶琼的雷竹生意渐渐有了名气。她不仅在湖北省内拓展了市场,还把目光投向了全国。

在她的带领下,崇阳的雷竹逐渐成为了一个知名品牌。2011年,叶琼还开始对竹笋进行分级销售,按照大小和质量进行包装,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这一举措让她的雷笋不仅在湖北省卖得火,甚至打入了浙江市场。

然而,叶琼并未止步于此。她把销售渠道进一步扩大,甚至亲自跑市场,做起了竹笋的“宣传员”。她在武汉的市场摆摊,现场做雷笋给路人品尝。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市场认知度的提高,叶琼的雷竹逐渐受到了更多批发商和消费者的青睐。她的儿子蒋国庆也加入了这个事业,用现代的营销思维将崇阳竹笋推广到了全国,甚至还拿下了俄罗斯的订单。

如今,在叶琼的带动下,崇阳当地雷竹产业已经达到了2万亩,年产值超过2亿元,成为了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不仅如此,她还帮助了大量农民和创业者,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和兜底收购,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叶琼来说,成功不仅仅是财富的积累,更是让当地的农民走向富裕的希望。

投农业
找项目、找资源,找投农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