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投农业
01
在中国的浩瀚文化长河中,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象征。
在北国的寒风中,热腾腾的白酒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驱散冬日的寒冷。人们围坐在火炉旁,举杯共饮,酒香四溢,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亲情。
那一刻,酒不仅是酒,更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汇,是情感的纽带。每一杯酒,都是一段故事的开端,或是欢聚的庆祝,或是离别的惆怅。
而在南方的水乡,清澈的米酒如同那潺潺的流水,轻柔而细腻。酒杯轻轻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人们在月光下,举杯邀明月,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正如那句古话所言:“酒逢知己千杯少”,在酒的世界里,情感与故事永远不会缺席。
查永红便是其中一个故事的主人公。
02
查永红出生在江西上饶凤山村,这里曾是查姓族人世代居住的地方。自清代起,查家祖上便以酿酒为生,创立了“查记酒坊”。
查永红祖父是查家酿酒技艺的传承者,许多村民每年的三节家族祭祖时,都会用查家酿制的米酒祭拜先人。查永红从小在祖父的酒坊旁长大,耳濡目染地感受着酿酒的奥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查家酿酒的技艺逐渐失传,家族成员纷纷选择不同的生活道路。查永红的父亲,曾是乡村教师,虽然得到了酿酒的传承,却并不热衷于此。他希望儿子能够通过读书走出去,改变命运。
然而,查永红从小便对酿酒充满了执着。
高考后他成功被分配到上饶的一家化工厂工作,但在工作期间,查永红始终无法忘记那段与祖父一起酿酒的记忆。难道查记酒坊,要在我这一辈失传吗?查永红不愿看到这一幕。
1999年,30岁的查永红决定辞去上饶化工厂的工作,回到凤山老家学习酿酒。查永红父亲气得大骂,他认为酿酒一条没有前途的路,但查永红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决定。他在村里找到了一位曾经从事酿酒的查姓老人,从老人的只言片语中汲取一些酿酒的经验,但还是失败了。
2005年,查永红的儿子出生,他决定亲手为妻子酿一缸米酒,延续家族的传统。然而,这一次他又遭遇了失败。米酒的发酵出了问题,出酒率低,糯米干涩无味。查永红思考了很久,最终决定求助父亲。
“你回来吧,我教你”。父亲在电话那头淡淡地说道。
03
父亲从头开始教导查永红每一个酿酒的细节——从浸米、蒸饭、拌酒曲到酒缸发酵,每一步都充满了讲究。父亲教会了他如何通过“手摸心感”来判断酒缸的温度,如何通过细致的感官去掌握每一个环节。终于,经过多次试验,查永红的米酒终于酿造成功。
2011年,他在景区附近开设了“查记酒坊”,正式开始了酒业的创业之路。出乎查永红意料的是,在景区的那几天,生意出奇地火爆,米酒价格从每斤20元到40元翻了一番,但还是卖得精光。
此后,查永红不再满足于米酒的酿造,还开始尝试多种果酒,如猕猴桃酒、杨梅酒等,他的酒坊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酒类品牌。与此同时,他也得到了省内外酒商的关注,生意愈发繁忙。
在此之后,查永红开始尝试更高端的酿酒项目。他从父亲的口中得知了查家最古老的酒——“祠堂酒”。这款酒只有极少数家族成员品尝过,至今没有人知道其具体的酿制配方。
查永红决定依照父亲的味觉记忆,利用现代生化技术重新推演这款酒的配方。经过三年的不断试验,最终,他成功酿出了“祠堂酒”,这款酒的醇厚味道,让父亲非常满意。
查永红将它命名为“查酒”,它也是“查记酒坊”的镇店之宝。这款酒的口感独特,虽然色泽浑浊,但喝下去却醇厚顺口,回甘十足,成为了酒坊的标志性产品。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查永红不断创新,拓展市场,酒坊的名声越来越大,成为了知名的酒类品牌。而在最近一年,查永红还开始新建工厂,和阿里巴巴展开合作,致力于将婺源米酒打造成知名特色农产品。一期投产后,米酒年产值可超3000万元。
而在2025年1月3日到1月5号,查永红将带着他的酒水系列产品亮相第六届江西农博会,继续他的创业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