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元一顿的挂面,成了北方人“群嘲”的对象,却让他一年创收3600万

文摘   2024-12-12 16:54   江西  



编辑/投农业


01


北方人是出了名的爱吃面,一天三顿,顿顿吃面都吃不腻。但北方人不是对所有面条都有好感,在他们心中,现擀手工面>方便面>不吃>挂面,南方人常吃的挂面处于最底层,实在饿极了才会将就来一碗挂面。


“吃了一顿感觉天都塌了”“宁愿饿肚子都不想吃挂面”,挂面似乎成为了北方人的群嘲对象,被摁在了鄙视链底端。


然而对于许多南方人来说,一捆挂面能吃五六顿,一顿平均下来只不过2元钱,加上浓郁的番茄和营养的鸡蛋,这是许多南方人心中家的味道。从家的港湾转向社会谋生,下班后的一碗挂面是许多南方打工人的慰藉,是汪曾祺的鸭蛋,是周树人的橘子。


挂面或许不像北方面条那样现擀现吃、劲道爽滑,但它的便宜、方便、普通、易储存、常见不应成为被嘲笑的点,我们可以不吃挂面,但却不能失去挂面,挂面需要被正名。


说到挂面,也许很多人会想起陈克明面条。但今天的主角不是他,而是同样姓陈的陈老表挂面。



02


它的主人来自于江西南昌的陈小余。第一眼看见陈小余,你或许不会将他跟手艺人联系起来,时年四十余岁的他穿着挺拔,带着眼镜,浑身透着斯文、温润尔雅的气质。追问他的早年经历,可以发现他早前并不从事挂面事业。


真正转向从事挂面事业的契机,是由于陈小余发现做手工挂面的村里人越来越少了,且村里做手工挂面的人大多都是70来岁的老人。眼看着这项传统手工艺即将濒临灭绝,作为第五代陈老表手工挂面的传承人,陈小余认为自己一定要挑起这个担子。


但制作手工挂面对于天气的温度、湿度的要求都很高,进而导致挂面的制作周期很短,一年只能做三、四个月,所以几乎赚不到什么钱。想要把这项手艺传承下去,必须要做出改变。


陈小余回乡后,立马注册了“陈老表”这个品牌商标,打算开办公司,改进制作工艺,采用现代技术代替人工。然而父辈对陈小余的做法并不理解,这样生产出来的挂面能做出原来的味道吗?


原先的父辈们制作手工挂面比一般的手工挂面更费时,小麦粉加上盐和水、再和面、醒面、盘条、绕条……,从做面开始到结束,需要耗费8、9个小时。



03



陈小余想要提高效率,但口感和味道同样需要得到保证。因此陈小余在改进制作工艺时,只在和面这一道程序上采用机器制作,其余步骤例如盘条、绕条等,则全部采用手工操作。


而为保证全年都能生产挂面,陈小余则着手建立了恒温房和烘干房,摆脱了天气的限制。


在制作过程中,陈小余保持匠心、诚信经营、质量为本、绝不在生产过程中添加工业添加剂以及防腐剂,坚持传统工艺、绿色健康、货真价实。


改进制作工艺后,保证口感和味道的同时,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原本2天只能出1担面,现在年产量能够达到100万公斤,新型陈老表挂面逐渐得到了父辈们和消费者的认可。



陈老表的名号逐渐被打了出去,许多市区内的超市和餐饮店都有陈老表手工挂面的身影,陈小余也借助网上商店将陈老表手工挂面远销全国各地。


现如今,经过数年的发展,江西陈老表食品有限公司还增加了米粉业务,年总生产量高达1000吨以上,一年的年产值突破3600万。


在成就“陈老表”、成就自己的同时,陈小余也没忘回馈社会,他专门成立了扶贫车间,给贫困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周边十多户贫困户就业。


下一步,他将和南昌大学进行合作,建设传统食物研发实验室增加手工磨豆腐、辣椒酱等食品研发。更值得一提的是,陈小余将在2025年1月3日到1月5日,带着承载匠心的手工挂面亮相第六届江西农博会。


投农业
找项目、找资源,找投农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