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一大叔,将“海鲜之王”卖出了天价,一只就值130万!

文摘   2024-12-22 16:30   江西  



编辑/投农业


01


秋风起,蟹正肥。螃蟹,这个带着金甲的水中勇士,自古便是中国餐桌上的绝妙佳品。它们或栖息于淡水湖泊,或穿行在海洋潮汐之间,因地而异,孕育出不同的风味。


河蟹是江南水乡的代表,青壳白肚,金爪黄毛,最为诱人。农历九月,公蟹黄满,十月,母蟹膏肥。一口下去,蟹黄的丰腴与蟹膏的绵密交织,齿颊留香,满是秋天的味道。


海边的梭子蟹则鲜美多汁,生猛而张扬。经过蒸煮,壳色由蓝转红,鲜香四溢。一口咬下,蟹肉纤维分明,弹性十足,海风的咸涩和阳光的温热仿佛都融进了这小小一只蟹中。


品蟹之道,最妙不过蘸上几滴香醋,再加些姜丝提鲜。有人说,吃螃蟹是一种仪式,从挑蟹、蒸蟹到剥蟹,每一步都满怀期待。而当鲜美的蟹肉入口的那一刻,所有的等待与繁琐都化作了满心欢喜。


阳澄湖大闸蟹的美味人尽皆知,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蟹王的桂冠竟然最终由江西吉安吉水摘得。而在这荣誉的背后,是一个江西大叔。



02


王银,江西九江人士。2022年11月,在上海海洋大学第十六届谢文化节暨2022年,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上,王银选中的一只体重569.8克的井赣牌雄蟹,从来自全国各地近100家单位选送的2300余只河蟹中脱颖而出,获得蟹王称号。


这只螃蟹最后被拍卖了130万,但王银无偿捐给了上海海洋大学做学术研究。


虽身为江西人,但是王银早前并未踏足吉水,只听说那里山水灵秀,是块好地方。16年,吉水县盘古镇将低产田翻新成了标准化农田,邀请全国多省稻虾养殖专业人士前去考察,王银就是其中一位。


王银到了那里一看,只觉地平水净,田肥水美,赣江水还能直引入田,天然无污染,脑袋里瞬间冒出四个字——“稻渔共作”。这块地可以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效果。而且当地工资水平较低,在用工成本这一块能省不少钱。


但这里的建设成本着实让王银两眼一黑,一亩投入的成本就高达3000元,再加上其他七七八八的投入,总成本是一笔“天文数字”。想到这,王银差点掉头回九江。


就在王银犹豫的时候,当地部门拉了他一把。不仅给贷款,还修路、修水渠、拉电网,把基础设施一口气补齐了。这下王银没理由后退了,2017年1月,王银创办了吉水县盘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口气流转了6800亩地。


公司成立后,王银开始实施稻渔共作模式,稻田里养小龙虾、大闸蟹、鱼。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龙虾和螃蟹可以吃掉稻田里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物还能当肥料,化肥都省了。


但创业不可能一帆风顺,前几年疫情突然爆发,运输被封,饲料进不来,虾苗也卖不出去,公司眼看着要亏本了。



03



这时,公司里面的教授提议用龙虾苗养螃蟹,搞“内循环”。一斤虾苗20多块钱,用它喂螃蟹,跟烧钱没什么区别,王银连想都不敢想。


但除此之外真的没任何办法了,王银只好咬着牙试一试。


结果,龙虾密度减少了,个头反而长得更大,螃蟹养得又肥又嫩。市场一开,这批虾蟹价格翻了几倍,居然比平时赚得还多。


2021年,王银基地已经发展到了稻虾4800亩、稻蟹2000亩、稻鱼400亩,成了江西省内的“扛把子”。


王银心里很开心,但开心的不只是自己赚了钱,也是帮贫困户生活过得更好了。


18年,王银成立了润泽养殖专业合作社,3个村、500多户贫困户全都入了股,分红一分不少。基地还为村民设立了工作岗位,村民们能一边收租分红,一边还打工赚钱。原先连摩托车都买不起的村民,现在已经开起了十多万的小轿车。


王银出生在农村,也心甘情愿扎根在农村,他要把农村这块地变成人人憧憬的金窝窝。


投农业
找项目、找资源,找投农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