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仲尧‖七里

文摘   2024-10-17 06:20   浙江  
七里

何仲尧

走进七里,骤见二条道路让你感觉穿越了时空,一条康庄大道,两边别墅成林,现代气息比较浓厚;另条曾经的村中大路,二公里长,独轮车都难以交会的的宽度,似弄堂般的细长幽深,转弯拐角儿有高砌的石坎,梯进的台门,斑驳的墙体,感受到浓浓的古村氛围,仿佛走进了一个久远的年代,让人驻足留恋。南宋绍兴年间,蒋氏先祖千十、千十一、千十二公分别从珊堂、磨石山、蒋村迁人七里川堂、上马石、照墙三地,繁衍形成一个大村落,村内有古建筑,蒋氏家庙前有照墙,文官落轿,武官下马,明泾国公蒋贵9代孙蒋承勋亲题天恩敕祭祖匾额及泾国家庙匾额,嘉庆年间建造牌坊两座(义夫”“贞节),还有迥龙庙、旗杆台门”“新台门”“将军第等。古建筑、长弄堂、水巷,活脱脱一个浓墨轻描的江南水乡,处处透着古朴的气息。

其实,七里,又作里,生长鱼腥草的地方;元代称临川里,濒近江河之所在,古代白塔湖无堤可防,七里河是浣江的一部分。七里,明清属紫岩乡63都,民国时期属紫东乡。民国24年,实行保甲制,七上、七里和七下称第7保,民国37年,称12保。1949年废保改为七里村。

七里,人杰地灵,文风蔚然。有明孝子蒋子睿舍鹅孝母、代弟囹圄以及孝子蒋仪百里外汲水为父治病(康泉的的发掘者)的故事及故居。康熙二十二年,随施琅进入台湾的首任知府蒋毓英也是七里人,他不但兴农办教,也十分重视儒学文化传播,编纂了《台湾府志》;传说乾隆微服私访,被迫打道回宫也因路遇七里虎山;还有文人蒋载康读书处,蒋载康注经的宣妙寺(寺山属七里);嘉庆年间乡贤蒋元瑾元龙兄弟俩创建了指川书塾,延师以课族人;而里人蒋鸿藻(笠山)是光绪末年的《国朝三修诸暨县志》编纂者之一。尤其新塘埂的建造,更加体现七里人的智慧。

明万历年间,七里人蒋重良,字晴川,为解决白塔湖畈常遭沥山湖经常决堤连累之苦,用既成事实的办法将他先买了百来只花古缸、白酒缸、填人取土,插上倒挂杨柳,不声不响地藏在老祠堂内,精心培育,村人不解其用处,晴川先生也支吾不释。五年后,明天启二年(公元1602年),杨柳已长有碗口样粗,晴川自己与里人蒋九元等捐田,作为埂基及取土。接着联络全湖人民,个把月功夫,从旗山山麓到蔡家山麓,筑起一条近二米的新埂,把杨柳连缸带树埋入埂中,黄家埠人一见发了急,连续上告诸暨县官,说新筑堤埂破坏生产。县官唐顯悦见状纸亲来踏勘。蒋晴川不慌不忙,指着杨柳树禀告唐知县:新筑是误告,培修是真,如若不信,杨柳为证。知县见杨柳成荫,信以为真,故定名为新扩埂。黄家埠人无奈只得认输,况且同姓同族,没有必要撕破脸皮。

大革命时期,七里还出了个革命家蒋友谅,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员,蒋友谅出生于1904年。自幼聪颖好学,性格沉静敦厚,为全村人所称道。祖父蒋惠臣曾从商于杭州,祖母陈氏小识文字,工刺绣,精蚕桑,治家严谨。蒋友谅成年后,娶姚公埠姚子皋先生之女为妻。蒋友谅于1919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4年毕业后,受党的派遣,到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学习。曾任湖北省汉口市军委书记。1927年秋大革命失败后,被国民党杀害于武昌,牺牲时仅24岁。

七里属诸北抗日游击根据地,1940年和1945年,七里还先后发生过杀日本鬼子与打和平佬的二次战斗。处在白塔湖西边,七里人以舟代步,劳作都在湖里。坊间还流传几句谚语湖田财主一夜穷”“前半夜笑盈盈,后半夜动哭声,出处也在七里。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大水,淋雨为灾,滔天水涨,堤防突。斗门新闸亦坏且淤,湖内之民,兼顾不逞,大峧天溪坑长山何姓埂基,决口10丈。斗门鲫鱼,埂崩闸坏。湖内洪水位已达9.8米,保护范围内的28787亩农田,全部受灾,颗粒无收。鲫鱼倒埂缺口是在七里川堂总圩长蒋景耀所管辖的埂段上。倒埂后,蒋景耀把户管(解放前记载田亩的册子)缚在门口棋杆上,谁要是把倒埂缺修好,把户管拿去,田就归他。结果谁也没有来拿户管,蒋景耀只好自己出钱把埂缺修好,耗费巨大,从此家道中落,一蹶不振,而白塔湖其它上百亩、上千亩湖田大财主这年也应了这句谚语。

七里更出名的是山后的康泉,《国朝三修诸暨县志》却详细地写了521字,还为发现人蒋康侯立了传。康泉,在七里中村后上山腰,村民叫石猪”“八王拱。泉长0.9米,阔0.6米,深0.3米,终年不涸,大旱之年也不会露底。其水清澈无比,建国前,七里人育蚕巢丝,必取康泉水,所巢之丝,特别洁白,冬蚕酿酒,也选用泉水。《国朝三修诸暨县志》根据《乾隆府志》载:蒋仪字康侯,七里人,居室北岩下,向村水自泉罅出。仪偶过,尝之无异玉带(玉带,泉名,在绍兴县,相距康泉百余华里),日供父,父悦。浚为井,即以仪之字名之曰康泉。同邑冯梦祖作康泉记。描述康泉水:洪霖不盈,旱不涸。色白而洁,味冽而甘。饮之腹爽而体为之快。煮茶然不,信宿无渝垢。雍正时,诸暨知县崔龙云,爱其泉置水递若东坡之于惠泉。仪善别水味,晚年归居泉侧。郭澹门有诗回舟转想康泉水,活火风炉斗岑茶。可惜,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村人动工扩井,康泉已然成旱泉了。

如今,悠悠七里河流向浦阳江,扎根在嶙峋旗山上的松树更加郁郁葱葱。在废弃的七中大桥上四处眺望:七里依山傍水,蓄势聚气,而白塔湖这泱泱大湖扑面而来,清波粼粼汇集流经旗山脚下六个埠头,铁扫帚、金畚斗,龙十八湾,积淀能量,风生水起,像耸立的旗山引领着白塔湖湿地那样,会以新的面貌让世人刮目相看。

欢迎投稿,邮箱115887071@qq.com

店口乡贤文化
弘扬乡贤精神,挖掘人文历史,宣传地方文化,传承文明乡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