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总结,有多少律师团队在“走过场”?
创业
其他
2024-12-25 21:10
四川
每到年底,各个律师团队就开始规划总结会了。负责人更是煞费苦心,选个好地方,期待着:找出问题、聆听心声、交流感情、鼓舞士气、下达计划。但也可以预见,不少团队的总结会大概率会流于形式——因为这么多年来,大家的总结趋于套路,一个接一个的宣读“总结报告”,说些不痛不痒的事项,最终还会演变为:问题浮于表面、心声欲言又止、感情表里不一、士气昙花一现、计划模糊不清。
会议开了,又好像没开,感觉大家就是“走了个过场”,总觉得是哪里不对。实际上,绝大多数大律师团队并不知道如何把总结会开好。对此,今天咱们展开聊聊。01.
先目标,再总结
有目标,才有总结。与很多企业不同的是,律师团队呈现的总结会往往是「事后算账」。我参与过很多团队的总结会,绝大部分人员都是只总结这一年做了什么,而且听起来很饱满。表面上,没有什么问题,但细细看来,却很有问题。最显著的一点就是,过分强调了个人,却没有从团队整体层面出发。XX律师团队在总结时,A律师汇报说:做了多少民商事案件,写了多少文书、参与了多少公共事务、进行了多少次客户拜访等;B律师汇报说:协助参与了多少案件、做了多少法律分析、检索梳理了多少行业数据报告等;C律师......
大家工作量很饱和,负责人也很满意,但总觉得哪儿不对,事情都做了,但是看不到差距,接下来做什么仍然很懵,极其被动。
总的来说,这样的会议就是无效的总结会,因为没有目标,就没有总结可言。目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既能接近短期利益,又能兼顾长期发展。某个律师团队,准备今年重点扎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法律服务,核心业务是股权设计、合规体系搭建、常年法律顾问等,这就是个目标。那么,具体下来,拟定一年团队总业绩收入是200万,围绕中小型科技企业的部分要达到20%,剩下的80%传统业务。围绕重点客户的拓展,就是今年的增量目标。守住传统业务的基本盘,就是存量目标。有了这个规划后,在落地上,就安排了A律师负责拓展增量,形成X家中小型科技型企业签单,B律师负责研发并梳理XXXX业务产品和流程等。如此一来,到了年底,假设20%目标没完成,还差5%;具体到个人,B律师完成了既定目标,此时的差距在于A律师,其改善计划就是:A律师要调整客户拓展的思路和具体路径,在渠道梳理上XXX、客户触达上XXX、拓展形式上XXX等。也就是说,如果没有20%的大目标,就找不出5%的具体差距,自然形成的改善计划也会落不到实处。所以说,前期的目标比事后的总结更重要。02.
有流程,才落地
所有的总结会,最终都会落在一个点上,即形成有效的行动计划。
何为有效?就是实现目标!如何实现?先要找到距离目标的差距,形成缩小差距的行动计划,并落地执行。按照这个思路,一个明确的会议流程应该是:回顾目标—寻找差距—总结经验—形成计划,一个个来说。所有的总结,不应当只是总结做了什么,而是总结该做什么,以及做的结果。比如:团队制定了年度的知识管理的工作,形成XX件/类文书模板、常用X类ppt模板、XX行业知识手册等,这是该做的事儿;总结出完成了多少,有哪些没有完成,是做的结果。
差距,是距离目标的差距,不是距离个人标准的差距。很多团队成员在反思问题时,差距表述不具体,即使总结了,也不会有改善。比如,“基于目标实现客户续签7家,结果完成了5家,差距是与客户沟通能力不足”,这个表述就相当模糊。应该是,2家差距在于服务满意度、对接人变更、沟通技巧、物料支持等,可能存在多个不足。所谓经验,不是人生感悟,而是聚焦差距,形成可落地的方案。比如:依据上面的差距,我们要提高服务满意度、加强沟通技巧培训、提供物料支持。这样的经验,更像是感慨,无法落地。
应当做的是量化拆解,对于客户,每年增加2次线下拜访,每半年进行1次满意度调研,并出具书面调整意见;对团队内部,进行沟通技能培训,邀请外部讲师及内部优秀成员进行分享,并由优秀成员带领实际参与客户对接;客户物料后半年完成三大类,沟通反馈表、舆情监控报告、服务报告……
计划不只是做什么,还有谁来做、什么时间完成。上面提到的经验,最终还是要由人来完成,因此,要有具体负责和协助的人,同时明确时间节点。当然,会议也一定是由整体到局部,团队整体回顾目标、寻找差距、总结经验、形成计划的同时,目标、差距、经验、计划都要到个人。
会议,并不是一群人围在一起,而是一种有规则的群体沟通方式。会议召开之前,要精心规划,明确主题、人员,并预判大家的参与程度,由此来确定议程。会议真正的开始,不是坐在会场上,而是在筹备时就开始了。我参与最为成功的一次团队会,在一个月前,负责人就确定了年中会议的时间和具体的讨论事项,并要求成员提前一周提交ppt。
负责人希望能够实现一个结果,就是形成下半年的行动计划。
因此,会议还没开始,负责人就提前看了成员提交的ppt报告,不满意就打回去重写。他自己也认认真真总结了大家提到的问题,同时将整体下半年的思路按照:创收、客户、管理等维度进行了拆分。
结果是,当天的会议有条不紊,在会议结束时,记录人员也梳理出了下半年的目标清单,并要求大家将自身的目标拆解,形成责任书,并于下周收集完成。前面说的是“务实”部分,实际上,特别在总结会时,一定也要有“务虚”的地方。怎么理解呢?一位律所主任告诉我,开会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是一次欢聚,大家也要讨论一些不那么紧急的事情,扯扯淡,交流交流感情,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非常认同他的说法,而我也深深被这种“温暖友爱的文化”吸引和折服。一板一眼的总结会结束后,大家换了行头,在饭桌前围炉聚饮,百味交融。当天,主任非常尽兴,在冬日深夜,一大半人不胜酒力纷纷倒下,兄弟姐妹相互搀扶,回寝安睡,形成了大家的集体记忆。对此,我深有感触,一场有效的会议,一实一虚,告别过往,迎接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