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好朋友C律师,摆脱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迷状态,最近1个月整个人容光焕发,充满斗志。我很好奇,这个转变过程发生了什么?因此,在一次聚会上,我也饶有兴致地听他讲了起来。
过去的这一年,他觉得“很丧”。
作为团队一名骨干律师,可以说,工作得毫无成就感,大量的时间都被捆绑在堆积如山的“低客价案件”中,客户质量低、沟通成本高、推进速度慢。长期以来,在「案件承办的不顺」与「生活时间被安排的错乱」中痛苦挣扎。
他甚至一度怀疑自己适不适合做律师?以及还要不要继续做律师?
2. 这是他内心的声音,也是我之前见他“低迷”时的真实写照。如今状态大不一样,核心因素只有一个「客户的肯定」: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案件,诉讼金额比较大,对手方的能量很强。C律师所面对的是:并不扎实的证据和还未完全建立信任的客户。
在整体配合并不顺畅的情形下,C律师通过敬业精神让客户重建信任,又通过一些思路上的专业建议,找到了巨大难题的破解方法。前后配合客户与对手完成了3次的谈判,甚至有一次从早上谈到了深夜。最终,“以诉促谈”让双方达成了和解。客户在年前拿到了“关键款”,也被他的精神所感染。
3. 对于C律师而言,这个案件虽然并没有取到多么大的“物质”回报。但,整个过程中,与对手的博弈,与客户的配合,用专业撬动案件向前的每一步,以及最终化解的双方僵局,都让他感受到了无比大的“价值感”,仿佛给自己进行了一次“快充”,拥有了新的能量。
4.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命题,抛开“挣钱”之外,绝大多数的律师,仍然关注职业本身所蕴含的“价值感”。
那么,价值感来自于哪儿?如何提升团队律师的价值感?我想,大致也就四个方面,客户、同事、同行、社会,我一个个来说。
比如,前段时间,一个律师团队负责人在朋友圈里发了组织团队看梁宁的新书《真需求》,并针对自身服务的客户实际,围绕客户思维的建立,展开了讨论。
比如,有的律师团队会对获得「微信书面表扬」或「赠送锦旗」的主办律师给予现金激励;
再比如,团队设置月度客户服务奖,对在服务客户过程中提出创新想法、建立流程、优化文档的律师,进行表彰。
这些举措,都是在放大客户价值对律师的正面影响。
对于律师团队来说,客户是业务的来源,满足客户需求、解决客户问题是根本。当律师能够为客户争取到理想的权益,帮助客户化解危机,客户给予的认可和信任就是最直接的价值体现。
比如,某规模律所的分所设计了一个品牌活动,就叫做遇见高伙,高伙每个月轮流作为主持,围绕其他律师提前准备的问题,进行认真回答和交流。组委会有一个硬性要求,就是每个问题的回答不得少于30分钟,否则会有惩罚,聊深聊透是核心。这是解决合伙人与律师之间的价值传递。
比如,在团队中,我接触过很多团队有个非常好的形式,就是叫做“每月选题会”,大家每隔一个月,会就所关注的问题提一个思考点,可以是感悟、观点、方法等。每聊一个话题,能够汇集所有人的建议,后面提出者进行梳理,然后形成一篇文章。这是解决同事们之间的价值共通。
7. 同行价值。这个有后劲。
比如,某刑事团队非常开放的在律所专业分享会、法律产品大赛、业务沙龙等各个活动上展示自身不同的服务产品,让越来越多的同行了解团队,同时,也让每一位团队成员都有机会在同行面前展示自己。
再比如,还有一个律师团队的老大每年会带队走访一个城市,与当地不同律所的律师团队进行交流,在信息和经验互换的过程中,团队成员的视野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这些尝试,都有利于律师团队获得更多的同行认同。
在律师行业中,同行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但也存在着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可以鼓励团队律师积极参与行业研讨会、论坛等活动,展示团队的专业成果和独特见解,获得同行的认可和尊重。同时,通过与同行的交流,律师团队也能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前沿法律知识,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8. 社会价值。这个愈初心。
比如,我之前在文章中提到过的W律师,他每年都会同团队成员做一些公益案件,保持一份对于职业的初心,可以更爱这个职业。
比如,我非常敬重的一位律届大佬,参与了藏区定点援藏法律服务,在当打之年,花费一年的时间深入基层,可想而知其中的决心与要克服的困难。但这都是他职业的更多维体现。
律师作为法律从业者,肩负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
组织团队律师定期开展公益法律咨询活动、代理法律援助案件等,能让团队成员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工作的社会意义。这种社会价值感不仅能提升律师个人的职业荣誉感,也能为团队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才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