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异物闯入眼睛
长时间盯着屏幕后
眼睛不适袭来
我们会本能地伸手去揉眼睛
看似无害的小动作
却会加速眼睛“磨损”
我们的眼球确实是非常柔软而脆弱的,尤其是角膜这一部分。角膜不仅薄,而且富有弹性,它的这种特性使得它能够通过精确的弧度将光线聚焦,然后准确地投射到视网膜上,这样我们才能清晰地看到外面的世界。
但同时,角膜的柔软性也意味着它很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比如用手揉眼睛时,角膜可能会因为压力而发生形变。这种形变虽然通常是暂时的,角膜能够很快恢复原状,但如果频繁或用力过猛地揉眼,就可能对角膜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出现眼睛问题。
因眼部不适或瘙痒而揉眼睛,如:由于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结膜炎时,常表现为眼痒、眼痛、流眼泪等症状,为了缓解这些不适而出现揉眼睛。
如果有过敏,接触到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后,眼部也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导致眼睛瘙痒,从而引发揉眼行为。
还有一些干眼症的人,由于用眼时间过长或环境过于干燥,也可能会导致眼睛干涩,为了缓解干涩感而出现揉眼睛。
如果近视、远视或散光等视力问题未得到及时矫正,看东西时会感到模糊,可能会下意识地揉眼睛。
在玩耍或户外活动时,可能将沙砾、小飞虫、头发等异物带入眼睛,导致眼睛不适,可能会通过揉眼来试图排出异物。
睫毛逆向生长,刺激眼角膜,导致眼睛有异物感或痒感,从而揉眼睛。
长时间看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导致眼睛疲劳,可能通过揉眼来缓解疲劳。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佳,也可能导致眼睛不适,进而揉眼睛。
如鼻炎等鼻部疾病,可能通过鼻泪管影响眼睛,导致揉眼睛。某些全身性疾病(如抽动症)也可能表现为揉眼睛等眼部症状。
这个看似平常的揉眼动作,其实对我们的眼睛有着全方位的潜在伤害。
感染或过敏
用不洁净的手揉眼睛时,会让眼睛接触更多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甚至是过敏原,进而导致感染性或过敏性结膜炎。麦粒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针眼,就是细菌引起的睑腺炎。
擦伤角膜
铁粒、沙子等异物进入眼睛,此时揉眼睛就会加重异物在眼表的移动和摩擦,造成角膜上皮损伤、脱落,角膜溃疡、结膜裂伤等等。
加深近视
研究发现,近视眼的人长期揉眼睛会导致视力进一步退化。
加重青光眼
青光眼是由于眼内液体积聚引起的,会损害视神经并最终导致失明。揉眼睛会扰乱血液回流,可能导致神经受损和永久性视力丧失。
导致黑眼圈
用力揉眼睛,可能导致眼内细小血管破裂,引起眼睛充血,血液流向周围组织,导致黑眼圈的形成。
让眼皮松弛
揉眼睛不仅仅会伤到眼球,还会使眼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去弹性,让人看起来更加衰老。
虽然我们都知道揉眼睛不是一个好习惯,但面对眼睛不适时,很多人还是不自觉地去揉它。学会正确处理眼睛不适,减少揉眼睛这个不好的习惯。
眼睛痒和红肿,还有分泌物变多,这些症状可能是感染或过敏引起的,它们看起来很相似,让人难以分辨。如果遇到这些情况,我们得先确定是不是过敏反应,如果是的话,就要避免接触那些让你过敏的东西,并且及时采取措施治疗。
当你感到眼睛干燥、容易疲劳,这可能是视疲劳或者干眼症(也叫做角结膜干燥症)的迹象。干眼症不仅会让你感到眼睛干涩,还可能伴随着痒感、异物感、灼热感、分泌物增多,严重时甚至会有怕光和对外界刺激敏感的现象。
我们可以从改善用眼习惯和周围环境入手,比如使用一些滋润眼睛的滴眼液,尤其是那些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如果症状比较严重,最好还是去医院看看。
当感到眼睛疼痛,并且已经排除了长时间用眼导致的疲劳,那么这可能是一些眼部疾病的迹象,比如麦粒肿、青光眼、角膜炎或者视神经炎等。这时应该尽快去眼科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以免耽误治疗。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视力变得模糊,那么最好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这可能是由于眼部疾病,如结膜炎、眼部感染、白内障或黄斑病变等引起的。也可能是由其他健康问题,如糖尿病、高血糖或高血压等引起的并发症。
揉擦眼睛可能会使异物在眼球表面滑动,造成结膜受损或角膜刮伤,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角膜表皮层脱落,暴露出角膜的浅层神经。如果眼睛里的异物不能自行排出,应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
蚊虫飞入眼睛
千万不要揉擦,因为这可能会导致虫子破裂,尤其是当虫子身上有尖锐的刺时,情况会更加危险。这时,你可以尝试通过刺激泪液分泌来冲出虫子,或者翻开上下眼皮,用清水冲洗眼睛。无论是否成功取出虫子,都应到医院检查是否有残留异物或眼部损伤。
502胶水、农药等可能引起化学伤害的物质
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并在冲洗时转动眼球,如果可能的话,翻转上眼睑以彻底清洗。冲洗后要立刻去医院。
沙粒、棉絮、毛发、睫毛等异物
它们可能会在眼球转动时卡在上眼睑或穹隆结膜处,建议在眼科医生的帮助下取出。
铁粒、板栗刺等尖锐异物扎入角膜
需要去医院进行专业处理,对于那些可能造成严重眼部伤害的情况,如异物穿透角膜或眼球,一旦发生,必须立刻到医院眼科接受治疗。
揉眼睛这个小动作,经常做会给我们的眼睛带来不小的麻烦呢。当眼睛感到不舒服时,一定要管住手,不要给眼睛造成更多伤害了。
来源:生命时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图源:包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