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性的优雅,无人可以免疫

时尚   2024-09-11 14:46   上海  

刚刚过去的巴黎奥运会,在我的手机上引发最夸张的刷屏效果的事件,就是郑钦文女单夺冠。奥运会刚结束,我就得到了另一个好消息,传奇网球运动员李娜即将成为Tatler的封面人物。


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李娜,喜欢郑钦文,喜欢费德勒?跟网球这项运动发展到今天的一系列独家特色有很大的关系。在2023年法网同期,我们就用一个巨大的专题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这个专题我自己印象极其深刻,其中的三个点百读不厌。

网球场的尺度提升了思考的重要性。 


球场大了,使得打球时的思考越发重要。为什么?乒乓球的平均来回时间在0.5秒以内,运动本身强调快速反应、强调本能、强调直觉以及肌肉的灵敏性。网球的平均来回则基本在1秒以上,有时还会到2秒。要想提高球技,可以利用好这个时间差去思考,增加这项运动的策略意识。


也就是说,打网球不能只依赖本能反应和肌肉记忆,也需要对技法进行构思和预判:下一个球要怎么打,要打到哪儿去。思维方式也很重要,不能想得太多,也不能不想。


有时候,面对一个简单直接的球,多犹豫一下,最后反而会打飞。也有时候,自己打出一个高难度的球,笃定对手肯定接不到,沉醉在自我满足中并未来得及准备,结果却被打个措手不及。是不是像极了生活?

网球是一项孤独的运动,在场上你必须独自一人做所有决策。


不像篮球、足球有固定比赛时间,网球没有。网球打两三个小时很正常,红土场地因为球速慢的原因,超过三四个小时的比赛用时相当常见。到目前为止最长的网球比赛用时是2010年温网男单,伊斯内尔对马胡,大战三天,打了11小时5分钟,两人一共喝了80瓶水,这还是第一轮比赛。


网球比赛没有暂停一说。即使球员出现伤病,也只被允许有限次数的短暂停呼叫治疗师入场治疗,除此之外其他拖延比赛进程的行为会被警告甚至罚分。


另外,很多运动项目选手都能在比赛中接受教练指导,但网球不行,球员一旦上场,不允许和主裁以外的任何人交流,不允许教练进场指导,即使坐在球员包厢进行“隔空”指导 ,打手势都是不被允许的。只要违规,就会被警告。


也就是说,一名球员要在场上独自度过三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场上的所有状况,不管是战术还是情绪,球员都只能独自面对,回忆赛前的比赛计划、对手的优缺点,并且在正确的时刻压缩这些信息,一个人做出决定。在面对巨大干扰的环境下,还要精细处理自己的动作,还要保证稳定、关键时候不出错。赢球的办法只能自己找。


李娜的自传叫《独自上场》,现在更能理解这个书名了吧。但这也正是网球很酷的地方。 

网球应该是唯一的比赛结束后(特别是在决赛)需要发表公众演讲的运动。 


可能也因为要全球跑打比赛的缘故,绝大多数职业球员英文都非常好。得益于这个赛后演讲的环节,我们看到了运动员竞技状态之外的个人魅力。感谢对手、感谢教练、感谢体能师、感谢赛事主办方、感谢赞助商、感谢球童、感谢场地……也有调侃丈夫的,比如李娜,她的幽默感让很多人印象深刻。 


2011年澳网半决赛,李娜成为第一个打进大满贯单打决赛的中国选手。赛后,她向主持人“诉苦”,说自己在比赛的前一晚因为丈夫姜山总打呼噜而睡不好,逗得全场观众哈哈大笑。


2011年法网第四轮,李娜先丢一盘,且在决胜盘0:3落后,就在这时,丈夫姜山离开了球场,随后李娜开始大爆发,连拿六局实现了大逆转。


赛后,心情不错的李娜拿姜山开起玩笑:“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或许就是因为我丈夫离开了赛场我才能连赢六局吧。”2014年澳网,李娜夺得了个人第二个大满贯冠军,现场她是这样“感谢”丈夫的:“当然了,还要感谢我的丈夫,他在中国也很有名。谢谢他放弃了一切,陪我旅行参赛,给我当陪练,帮我穿线,他做了很多。谢谢你,你是好人。但你也很幸运,找到了我。” 


大家看,上面的几个点,每个都有李娜的影子,成绩好又有个性,这就是我们热爱李娜的理由。



—— 范力

《尚流 Tatler》编辑总监




Tatler的朋友们
Tatler是1709年诞生于英国的一本文学与社会期刊,有人把我们称为“社交媒体的鼻祖”。我们聚焦人、圈子、社交、责任,关注新一代有责任感的企业家和富有创造力的思想家,希望重建符合时代精神的社交价值。这里,就是Tatler的朋友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