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过娃的家长一定深有体会,孩子在6岁之前如果是操心的阶段,那么6岁至16岁大概会变成烦心的阶段,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甘比有三个。她和丈夫刘銮雄共育有两女一子,大女儿和小女儿今年分别15岁和6岁,儿子11岁。
我问甘比:“你能不能事无巨细地说一下你通常一天里都忙些啥,太久以前的你可能记不全,我们就说昨天好了,所以昨天你做了什么?”
她就忍不住轻轻笑了一声,开始说:“通常我早上六点就会醒,不过现在是暑假,所以我让自己多睡了一会儿,早上八点才起床。早餐时,我和孩子们以及家人一起享用了早饭。之后,我带着小女儿去了我的针织手作铺……”
甘比提到的这家针织手作铺,是她在疫情期间无意中发现的兴趣所在,也成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她轻描淡写地继续道:“接着,我约了朋友到店里一起编织。其实编织并不难,有机会我可以教你。”
中午12点左右,甘比和小女儿回家与家人共进午餐。饭后,她会安排儿子和小女儿读书。约在下午三点钟,甘比带着两个孩子去了铜锣湾。由于他们的家就位于渣甸山上,离铜锣湾很近,所以出行非常方便。这次出行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儿子的愿望,给他买一个乐高玩具。买完乐高后,他们还顺道送小女儿去上瑜伽课。随后,他们在铜锣湾随便吃了点东西。
讲到这里,甘比有点忍不住笑出声来,可能她会觉得怎么和Tatler的编辑尽是聊这些琐碎家常,而在我们眼里这些琐碎的日常正是她最珍视的时光。所以她还是忍住笑,坚持把一天里发生的所有事情说完:“吃完东西,回到家就差不多到了晚餐时间。晚饭后,我们一起看电视,和孩子们闹着玩,不知不觉时间就到了九十点钟……因为今天要来拍摄,我昨晚还是提前上床休息。但小女儿因为不能和姐姐一起到拍摄现场而难过不已,她抱着我哭了很久,甚至在今早七点起床时还在缠着我,希望能和我一起来。”
我们可以读出甘比对一些平凡生活日常的珍惜和呵护,也能看出她在家庭与事业之间游刃有余,平衡得恰到好处。就像片场里她手中那条逐渐成形的金鱼,每一针每一线都透着她对生活的用心编织。
“对了,我穿来的这条裙子,是昨晚睡觉前织好的,今天特地带到片场来了。”
甘比连夜编织的长裙,正是照片中呈现的那件。裙摆厚实,撑开后让她宛如一位精致的瓷娃娃,而上身的剪裁又极为贴身。尽管她谦虚地表示裙子故意织得宽松些,以掩盖身材,但事实上,这条裙子似乎与她的身形完美契合。
甘比并不确定自己的这条裙子是否会被负责造型和拍摄的编辑采纳,不过拍摄当天摄影师和编辑江瑞看到甘比连夜织成的长裙,内心充满了惊喜。因为他们知道甘比爱编织,所以在准备造型时也特意为甘比挑了好几套针织感很强的服装,但这条裙子无疑更能展现“甘比风格”的独特魅力。她钟爱可爱元素,无论是在这条长裙上加的缎带小蝴蝶结,还是她针织手作铺中的各种作品,皆展现了她内心的那份童真与细腻。
甘比说她对可爱元素的喜爱大概从十岁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没变过,她也把她的这种喜爱融入她的生活中:她将家中布置得缤纷多彩,充满了企鹅公仔Pingu和村上隆的艺术品,这些都是她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
然而,对于甘比来说,她在编织上的真正才能并不仅仅体现在编织技艺上,而是在于她创作时所展现的创意。甘比的作品常常带有独特的艺术感,这与她20多年前开始的艺术品收藏经历密不可分。作为一名艺术品收藏爱好者,甘比从年轻时便开始涉足艺术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艺术鉴赏经验。她将这些年来对艺术的感悟融入编织作品中,使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个性与创意。
编织对于甘比而言,早已不仅仅是一种消遣或兴趣。她的编织作品从形状、颜色到细节,无不透着她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与审美。甘比最初发现自己对编织的天赋,源于她对孩子们的关爱与陪伴。疫情期间,她用毛线为孩子们编织公仔,而这看似简单的起点,却让她找到了释放创意和情感的全新途径。很快,她的作品不仅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也让她深刻认识到自己在编织上的潜力和创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甘比将这一爱好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她在铜锣湾的东角LAFORET商场开设了第一家针织手作铺。这家小店起初只是她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但逐渐地,甘比发现这里成了她与社会重新建立联系的桥梁。她的作品因其独特性与手工艺的精湛而备受欢迎,每一件绣有“Hand Made by Kimbee”标签的作品都代表了她的心血。她的店铺迅速扩展,如今已经拥有了十几个铺位,成为当地颇具人气的手工艺品集散地。
甘比不仅仅是一个编织爱好者,更是通过编织在寻找内心平静与疗愈中获益良多。她经常在店铺里与顾客交流,许多人是因为看到了她的作品或听闻了她的故事后慕名而来。这些面对面的互动,让甘比在疫情期间重新找到了与外界的连接。她的针织手作铺不仅是一个售卖商品的地方,更是她表达自我、分享生活哲学的平台。
甘比说,其实学编织很容易,一旦学会了,她就能够通过编织将内心的情感、创意与生活态度展现在作品中。每一针每一线,都是她对生活的反思与沉淀。这种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精神力量。这也是让我们在拍摄现场看到她的那种专注与忘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冥想的状态,周围的一切都消失不见,唯有手中的毛线与心中的构思。短短15分钟,她便完成了一条手臂长的“金鱼”,这种高效与精细的结合,让在场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叹为观止。
很多人在认识甘比的时候,都忽略了她藏家的身份。甘比的艺术品收藏经历开始于20多年前,而且她和丈夫刘銮雄的收藏规模也是能够排在世界级藏家行列的。
甘比说,她不会局限于当代艺术还是古典艺术的收藏,其实她都喜欢。她也不在意艺术家来自哪个国家,毕加索、吴冠中、张大千、村上隆……她都有。她说她只在意作品是不是自己喜欢的,这是最重要的,不能把它当成一项投资来做,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价钱是自己愿意出的,那这件艺术品的价值就是自己所赋予的。当然谈到她由衷喜欢的艺术家,村上隆一定是其中一位。
“我一开始喜欢收藏村上隆的作品是因为他的作品给人很开心的感觉!之后和他认识了,了解到其实每一个艺术家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我了解到他的作品虽然令很多人很开心,但他自己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艺术家,他为了拍自己的科幻片《水母看世界2:Mahashankh》一度濒临破产的边缘。所以说,每一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都会有自己的梦想与执着。”甘比说。
大约是2002年甘比初次涉足艺术品拍卖,因此她和苏富比和佳士得等知名拍卖行也打了20多年交道。如果要了解一场顶级拍卖、作为藏家参与有什么门道,向甘比讨教或许是个不错的人选。
甘比说:“同时和苏富比、佳士得等多家拍卖行保持沟通的好处是你能多角度地了解到艺术品市场的最新动态,如果只盯着一家买,你可能永远听到的是好消息。另外你也可以通过艺术品市场的流通来判断当下的市场好不好。比如近几年,一些艺术品流出到市场上,是我十几二十年前见过的,一般好艺术品的流通周期也不会那么快的,要不是艺术品本身的价值要打个问号,要不就是当前整个经济环境要多加留意。所以长期频繁参与拍卖会是有用的,你会在自己的脑子里建立起一个数据库,对你将来做判断会有好处。”
我们最后突然好奇地问甘比:“那你现在卧室里放着的是谁的画?”甘比说是马蒂斯。
关于艺术的话题,显然我们才开了个头,但毕竟甘比还处在带着孩子放暑假的状态,带在身边的大女儿已经露出期待的眼神,因为甘比答应带她拍摄完后就在深圳找一家好吃的餐馆。于是我们的采访便在这里告一个段落,最后我们抓紧三分钟的时间问了甘比一些小问题。
昨天早上10:30你在干吗?
甘比:
在东角Laforet,Happy Yarn,我的针织手作铺。
微信里有多少个好友?
甘比:
211个。
有小红书账号吗?
甘比:
有,甘比Kimbee,粉丝不少的哦。
看一眼小红书的首页,你觉得大数据了解你吗?
甘比:
非常!首页上有编织的话题、我的女儿刘秀桦,还有一些我的朋友们的消息……
上一次和陌生人愉快地聊天是什么时候?
甘比:
在店里的时候,经常和大家聊得不亦乐乎。不开这个店其实没什么机会和陌生人交流,所以我也很开心有这样的机会。有时候她们刚好选中了我织的东西,我会很开心,夸她们有眼光。遇到那些为了我专门来打卡的人我也感到很荣幸。
会自己出门吃饭吗?
甘比:
很少,都是陪家人。
会自己一个人去逛街吗?
甘比:
不会,除了上班这些一定要自己一个人去做的事情之外基本不会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