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复盘这半年南昌市场,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这样成交量急剧下降的市场环境下,什么样的房地产企业能活下去。
2024年这上半年,南昌整个土地市场十分惨淡,截止今年7月份,南昌市本级仅挂出了7宗地块,其中只有3宗(经开城投、西湖南崇、青山湖嘉龙)以兜底或底价成,另外4宗流拍。
成交的3宗,市场化竞买成交的只有南崇、嘉龙两家本土企业,总计3.2亿的成交金额,对比下2023年南昌上半年土地出让金成交近80个亿,其中建发朗云、观塘两块地成交额就达到了30亿。
一级市场的表现,就是二级市场低迷的反馈,商品房市场举步维艰,土地热度自然就会急速下降,截止今年7月份市本级累计成交万101㎡,同比下降49.5%,去化周期拉长,导致一级市场逐步趋冷。
这几年市场,一年比一年艰难,不仅仅房价单维度的降低,对市场冲击更大的是成交量的持续下滑。导致成交量下降可以归纳为两个问题,一个是客户购买力问题、一个是客户购买需求问题。
第一类就是刚需客户,更多的是有需求但购买力不足,购买力的问题,核心本质还是价格问题,所以刚需项目的客户对价格敏感度很高,价格是这类客户决定第一要素。
第二类就是有购买能力的客户,这些客户偏功改、品改需求,但就在经济市场下行的环境下,这些需求也逐步被压缩,客户降低消费、降低杠杆,这类客户选择会更挑,不仅仅是价格,而且在产品的品质上也会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这类项目产品也处于红海竞争的市场。
最后一种就是最顶级的客户,这类客户更多的是关注项目的产品档次和工艺水平,对于价格而言也会比较,但不是第一要素,核心还是要产品高大上,让客户有身份感。
面对这样的市场和客户,未来怎么做到土地适配产品是非常关键的,以前是一年一个市场,现在可能是半年或一个季度又变一个样,那么穿越周期未来的不确定性会越来越强,体量大的项目会非常不利,造城的操盘逻辑已经不复存在了,项目越大利润最后被财务利息吃掉的概率越大,甚至是亏损最后给银行打工。
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房地产企业?不仅仅只是项目本身居住功能,更需要结合项目的配套及社区服务,换句话说“房、地产”,未来“地”的稀缺属性很重要,再加上能升级的也只有服务端,因为产品端已经快卷不动了。
未来房地产开发全供应链的企业还是比较占优势的,比如中建、中铁建这种以施工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虽然房地产和施工企业都是独立经营,但只要是母公司主营业务不变,下游的供应体系支撑还是比较充足的,还有就是本土有建造资源的小开发企业,成本有足够的优势,只要不乱拿地,还是可以慢慢做下去的。
还有一类,就是做极致深耕,打造服务产业链闭环的企业,原本新力在南昌是有机会的,为其感到惋惜,新力的产品打造能力在南昌还是得到很多业主认可,后期的社区物业运营也布局的不错,始终认为新力是一家好企业,只是发展的步伐迈快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