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新辅助治疗后少见类型乳腺癌

文摘   健康   2024-06-10 08:05   四川  


引言
乳腺腺泡细胞癌是罕见的特殊亚型乳腺癌。在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上类似于涎腺的腺泡细胞癌,具有三阴性表型,但在临床上预后要好于非特殊型三阴性乳腺癌。其分子遗传学改变不同于涎腺腺泡细胞癌,而是更类似于非特殊型浸润性三阴性乳腺癌。本例是一个双侧乳腺癌患者,术前穿刺提示双侧均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有意思的是,经过新辅助化疗后,术后一侧乳腺经充分取材仅见典型的腺泡细胞癌残留,另一侧乳腺肿瘤完全退缩。推测本例可能为腺泡细胞癌混合非特殊型浸润性癌,而由于术前穿刺取材的局限性及两种成分对治疗敏感度不同,导致肿瘤前后组织学形态及类型的差异。非常荣幸邀请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王亚健医生进行病例分享。

01

病史摘要
女性51岁,“体检发现双乳肿物1周”
B超:右乳10点结节(18x14mm) BI-RADS 4c类;左乳10点结节(14x9mm) BI-RADS 4b类;右腋窝淋巴结肿大(17x15mm) ,转移性待排
左乳穿刺活检:

右乳穿刺活检:
02

活检病理诊断
“左乳11-12点穿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II
ER(+3%), PR (+5%), HER-2 (0), CK5/6 (-), Ki67(+90),
P53 (+80),AR(-)
“右乳10点穿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II
ER(+2%), PR (-), HER-2 (0), CK5/6 (-), Ki67(+90),P53 (+80)
“右腋窝淋巴结穿刺”转移性腺癌
ER(-), PR (-), HER-2 (0), CK5/6 (-), Ki67(+90)
03

病史摘要
辅助化疗:TEC方案,6周期
"左前哨淋巴结活检+双侧乳腺皮下腺体切除+右腋窝淋巴结清扫+双侧附件切除术"
04

大体所见

送检“左侧乳腺”不整形组织,体积15cmx10cmx2cm,剖开,切面见一颗粒区,面积1cmx1cm,灰白色,质韧,界不清。“右侧乳腺”不整形组织,体积14cmx17cmx2.5cm,剖开,切面见一肿物,体积1.5cmx1.5cmx1cm,灰粉色,质稍硬,界欠清

瘤床区全部取材制片

左乳肿瘤完全退缩,原瘤床区可见治疗反应

右乳:

05

考虑诊断

腺泡细胞癌

微腺性腺病相关的癌

伴大汗腺分化的浸润性癌

分泌性癌

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特殊形态(富于脂质、糖原等)

06

免疫组化
GATA3 (+), Mammglobin (+), GCDFP-15 (+), SOX10(+)
ER(-), PR(-), Her2(0), Ki67(+40%), CK5/6 (+), P53 (+80%)
Lysozyme (+), AACT(+), AAT(部分弱+)Dog1 (+),
S-100 (+), EMA(+), IV型胶原(部分+)
GCDFP-15 (+), AR(+), MUC4 (-),P-TRK(-)
P63 (-), Calponin (-)
07

术后病理诊断
“右侧”乳腺新辅助化疗后保乳切除标本,乳腺腺泡细胞癌( Miller-Payne分级 3级),标本切缘未见病变
“右腋窝”淋巴结(18个)未见癌转移伴治疗反应
“左侧”乳腺新辅助化疗后保乳切除标本,原瘤床区可见淋巴细胞浸润、泡沫细胞沉积、巨细胞反应及纤维组织增生,未见肿瘤残留(Miller-Payne分级 5级)

“左前哨”淋巴结(16个)反应性增生,未见治疗反应;双侧卵巢及输卵管组织

08

活检病理诊断
“右乳10点穿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II
ER(+2%), PR (-), HER-2 (0), CK5/6 (-),Ki67(+90),P53 (+80)

补做S-100LysozymeAACT均为(-)

09

本例特点

本例为罕见的乳腺腺泡细胞癌,有经典的组织形态学及免组表型

本例乳腺癌术前穿刺与新辅助化疗后癌组织形态不同,诊断的乳腺癌组织学类型不同,值得我们关注
10

乳腺腺泡细胞癌

罕见,迄今国内外报道约百例,WHO 5th(2019)将其归入唾液腺型肿瘤中,定义为由透明或颗粒状上皮细胞组成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与唾腺AcCC一样,有特征性的细胞学形态及免组表型:

  • 癌细胞胞浆透明或含有粗大嗜双色或亮红色粗颗粒(酶原颗粒D-PAS阳性)
  • 结构多样,可呈腺泡状、微腺/囊样、可见坏死的实性巣团状、单细胞浸润
  • 核圆形、偏心性,通常为低核级,常在实性区域更为异型
  • 浆液性腺泡分化标记如lysozyme、AACT、AAT阳性
  • 基本为三阴性(~10% ER and/or PR-positive , AR is also rarely positive (10%) )
  • S-100、EMA、LW-CK阳性
  • 肿瘤性腺体周围常无基底膜
分子遗传学改变不同于涎腺AcCC
  • 涎腺AcCC的典型分子特征(t[4; 9][q13; q31])在乳腺AcCC中通常不存在
  • 与上述重排相关的转录因子NR4A3是检测唾腺AcCC高度敏感且特异的新型诊断标志物,目前在乳腺AcCC检测中呈阴性 

与传统的三阴性乳腺癌及乳腺微腺性腺病相关的癌类似
  • 目前在乳腺AcCC中未发现致病性基因改变

  • 据报道下列基因发生突变:TP53, PIK3CA, KMT2D, ERBB4, ERBB3, NEB, BRCA1, MTOR, CTNNB1, INPP4B, FGFR2

11

乳腺腺泡细胞癌鉴别诊断
微腺性腺病:单层上皮的小圆形腺体,EMA阴性,基底膜蛋白阳性
伴大汗腺分化的浸润性癌:细胞的多形性及异型性更显著,常见顶浆分泌,GCDFP-15、AR阳性
分泌性癌: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EVT6-NTRK重排
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特殊形态(富于脂质、糖原等)
转移性腺泡细胞癌:形态难区分,病史是关键。GATA3、GCDFP-15在~50% 的乳腺腺泡细胞癌表达
12

乳腺腺泡细胞癌与微腺性腺病
有研究提出乳腺腺泡细胞癌可能起源于微腺性腺病,但尚无定论
两者可并存,可见移行
均有微腺型结构、细胞质颗粒
S-100蛋白弥漫性阳性
13

乳腺腺泡细胞癌新辅助治疗

目前乳腺AcCC患者治疗方式遵循一般乳腺癌指南

Ajkunic 等的综述中,汇总分析了1996年至2022年期间英语文献中发表的68个乳腺AcCC病例,其中8例患者接受了新辅助化疗。考虑到大部分病例Ki-67增殖指数相对低(most cases: 5–30%, Range: 5–71% ),认为新辅助化疗不应该是AcCC患者的最佳选择

Winkler等人的研究中发现穿刺活检中肿瘤组织与一般浸润性导管癌一致,胞浆内嗜酸性颗粒罕见,而新辅助治疗之后的手术标本中,腺泡样分化的癌是残余肿瘤的主要成分,因而认为腺泡样分化的癌对新辅助化疗缺乏反应

推测本例可能为腺泡细胞癌混合非特殊型浸润性癌,而由于术前穿刺取材的局限性及两种成分对化疗敏感度不同,导致前后组织学形态及类型的差异(此外,淋巴结情况前后对比也支持此假设)

14    

乳腺腺泡细胞癌治疗新选择
BRCA1突变以及与同源重组、DNA修复和MLH1相关的基因突变患者可能PARP inhibitors (PARPi)受益人群 
PIK3CA基因突变患者可尝试PIK3CA抑制剂

一些乳腺AcCC患者EGFR阳性,EGFR抑制剂可能适用

15

乳腺腺泡细胞癌预后

现有资料显示腺泡细胞癌是具有中度侵袭性的癌

但可进展为更具侵袭性的三阴性乳腺癌

16

小结

女性,51岁,乳腺AcCC,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组织学形态及类型不同

胞质内丰富的酶原性颗粒是AcCC诊断的关键

与涎腺AcCC分子基础不同

可能起源于微腺性腺病

可能对新辅助化疗不敏感

17

参考文献

18

具体讲解详见以下视频


病例视频



作者简介




王亚健

医学硕士,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主治医师

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中英文期刊论文4篇。

END



【本文系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标明来源;本订阅号为非盈利性专业学术交流平台,所有文章仅供公益交流,不代表本订阅号立场。热诚欢迎所有关心与支持乳腺病理发展的同仁,加入到我们的订阅号,积极推动我国乳腺病理事业的蓬勃发展,投稿邮箱:breastpathology@163.com】

乳腺病理
乳腺病理精彩病例和微课堂分享、优秀文献及重要会议推送,病理医师沟通学习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