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最新进展(一)—2024USCAP乳腺癌专场最新报道系列

文摘   健康   2024-10-10 08:02   四川  

引言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化疗药物研发的不断进展,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2024年USCAP发表的与乳腺癌有关的摘要中,有6篇有关新辅助化疗的内容,包括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疗效和预后的预测因子、前哨淋巴结冰冻切片评估在已接受新辅助化疗的TNB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局部/远处复发风险与病理反应评估(编号:99、111、135、137、140、172)。以下将逐篇介绍。

【99】 Magee方程3与MammaPrint预测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比较

 背景 

与其他亚型相比,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的反应通常较差。目前已开发各种模型和基因分析来预测乳腺癌对化疗的反应。MammaPrint(MP)是一种基因检测方法,常用于早期乳腺癌预后的判断。MP检测设定了一个参数来预示复发风险,可用来预测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的化疗反应。多变量模型Magee Equations(MEs)是可以用于选择ER阳性的乳腺癌病例进行分子检测的一种免费、可行的方法。ME3评分已被证实具有化疗预测价值,既往研究表明评分>25分的患者病理完全缓解(pCR)率更高(Farrugia DJ et al. Mod Pathol. 2017. PMID: 28548119 and Bhargava R et al. 2020. PMID: 32661297)。


 设计 

本研究对本医学中心8年来ER+/HER2-的乳腺癌病例进行MP检测结果进行评估。27例粗针穿刺活检标本经MP检测和ME3评分后,均接受新辅助化疗。通过对乳腺手术切除标本评估残余肿瘤负荷(residual cancer burden,RCB)以判断化疗效果,同时比较MP和ME3预测结果。


 结果 

27例研究对象中,24例MP提示高风险(见表1)。3例MP低风险(LR)伴ME3评分≤25,RCB评分为2或3级。24例MP高风险,其中仅有10例ME3评分>25,包括2例RCB-0级和RCB-1级;14例ME3评分≤25,均显示RCB-2级或3级,这14例(约占24例的58%)ME3预测无统计学意义。pCR和RCB-1级的病例占ME3>25组的20%(2/10),而占整个高风险组的8%(2/24)。化疗前粗针活检14例淋巴结阳性病例中,在化疗后有1例转阴(见表1);未转阴的13例淋巴结阳性病例中,有8例(62%)显示MP高风险组伴ME3≤25,这表明ME3精准预测淋巴结低转化率。5例ME3>25,其中1例淋巴结转阴,转阴率为20%(1/5);而13例MP高风险组,仅有1例转阴,转阴率为8%(1/13)。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与MP相比,ME3更能准确地预测化疗反应。虽然两种方法都能预测化疗效果明显的病例,但MP高估了受益病例数量。因此,ME3可能代表了一种更准确、更易行、更经济的预测新辅助化疗效果的方法。

表1:MammaPrint和Magee Equation 3预测RCB、淋巴结状态

MP: Mammaprint; ME3: Magee Equation; RCB: Residual Cancer Burden; LN: Lymph Node; HR: High-risk; LR: Low-risk

【111】乳腺血管肉瘤新辅助化疗(NACT)后病理反应与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相关性研究


 背景 

原发性和继发性乳腺血管肉瘤均以多发病灶和高侵袭性为特征。尽管采用多种治疗方式,但血管肉瘤的局部和远处复发率仍居高不下。因此,新辅助化疗(NACT)被用于提高血管肉瘤患者的生存率,但是否能够获益仍存在争议。


 设计 

本研究收集27例确诊的乳腺血管肉瘤(AS),包括原发性4例,放射相关(RA)的继发性23例,探讨其病理分子特征与新辅助化疗(NACT)后病理反应的相关性。目前应用的两种NACT方案有蒽环类药物(多柔比星或AIM)和非蒽环类药物(gem/doce)。NACT后病理反应分为四级:I级:≤50%,II级:51-90%,III级:91-99%,IV级:100%。在配对肿瘤-正常靶向DNA NGS平台上进行了一部分病例(n=8)的基因组学分析。


 结果 

纳入患者均为女性,年龄范围为29-88岁(中位年龄为67.5岁)。就诊时体征表现为:皮肤增厚、红斑、瘀伤和可触及的肿块。RA-AS的平均潜伏期为8.8年。肿瘤大小范围1.3-30cm(平均8cm)。所有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残存肿瘤组织学生长方式具有异质性,包括:血管生成(n=21)、血湖(n=9)、实性结构(n=9)、上皮样结构(n=7)和乳头状结构(n=6)。NACT后两组不同病理反应组(反应不良组与反应良好组)例数基本持平:反应不良组(1-2级;n=15)和反应良好组(3-4级;n=12)。通过NGS靶向检测,7例RA-AS都出现MYC扩增,而原发性AS主要为KDR突变。TMB或其他基因组改变在不同病理反应或结局均未见差异(图1)。尽管良好反应组有更低的转移率和死亡率,伴更高的总生存率(OS),但并无统计学差异。此外,伴IV级病理反应的3例患者均保持NED。两种NACT方案之间患者生存率未见差异。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对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有显著影响(p=0.04,p=0.02)。全组的5年OS为19%,与大小>10 cm(p=0.005)、多灶性(p=0.006)和远处转移(p=0.03)显著相关。


 结论 

乳腺血管肉瘤NACT后病理特征具有异质性,表现为反应良好/反应不良组的均匀分布,与预后或特定基因组改变无关。与其他AS临床亚群相似,NACT后血管肉瘤5年OS较差(19%),并且与肿瘤大小、多灶性和转移相关。

【135】延长冷缺血时间(CIT)和新辅助化疗(NACT)对乳腺癌相关生物标志物表达的调节作用之间的相互作用:NACT切除后标本是否需要特殊的CIT?

 背景 

众所周知,延长冷缺血时间(CIT)和新辅助化疗(NACT)都能独立影响乳腺癌相关生物标志物表达,这一点在病理实践指南中已有阐述。然而,二者联合的作用尚未可知,目前尚不清楚这些作用对生物标志物的影响是中立的、阻碍的、促进的还是协同的。本研究通过对比非NACT标本,探讨了延长的CIT是否对NACT后乳腺癌生物标志物有更大的阻碍作用。


 设计 

从我院数据库中收集334例已确诊为乳腺癌的病例,每例均有配对的活检/手术切除标本,并经免疫组化检测ER、PR、HER2和FISH检测HER2,构成209对NACT后标本(NACT[+])和125对非NACT标本。每组分为延长CIT组(>1hr)和非延长CIT组(<1hr)。研究组为CIT延长后NACT标本,对照组是CIT延长后非NACT标本,观察活检/手术标本变化频率、免疫组化染色强度(ER、PR)、HER2的IHC评分、FISH检测的HER2/CEP比值。


 结果 

研究组为124对配对病例,对照组84对。研究组(即CIT延长,NACT[+])显示活检/手术标本两个方面的变化:①PR阳性细胞百分比(p=0.019);②PR染色强度(p=0.001),均较对照组(即CIT延长,NACT[-])显著增高。而在ER、HER2/CEP比值或HER2 IHC评分观察中,无类似情况发生。继而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中活检/手术标本表达率的变化(即[+]到[-]或[-]到[+]的变化),无论ER(p=0.087)、PR(p=0.14),还是HER2 IHC(p=0.088)和HER FISH(p=0.48),最终结果显示发生变化的病例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结论 

与非NACT患者相比,NACT后的患者中延长CIT对PR表达(染色细胞百分比和强度)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对于ER和HER2,未观察到类似结果。然而,没有证据表明延长CIT对NACT组的最终结果[(+) vs (-)]有更大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ACT后的患者并不需要比非NACT患者更严格的CIT相关处理要求。
137前哨淋巴结冰冻切片评估在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三阴性乳腺癌和临床淋巴结阴性患者中的应用

 背景 

符合美国外科医生学会肿瘤组Z0011(ACOSOG Z0011)试验标准的患者,接受手术时一般不做前哨淋巴结(SLNs)的冰冻切片评估。然而,临床淋巴结阴性(cN0)的患者如果接受新辅助化疗,通常会在手术时进行SLN冰冻切片评估,关于这组患者能否从术中冰冻切片获益,相关的研究数据十分有限。本研究关注已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伴cN0患者,探讨前哨冰冻切片评估在避免二次手术方面的作用。


 设计 

从我们的临床数据库中,选取2017.1-2018.12期间确诊为TNBC且伴有cN0,并于NACT后行前哨淋巴结冰冻切片评估的1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患者病历中收集相关信息,包括NACT后病理反应、冰冻切片诊断、SLN石蜡诊断,以及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的腋窝淋巴结病理诊断。


 结果 

182例患者病理完全缓解率为32%,其中135例行术中冰冻切片诊断,包括5例仅做肿瘤印片诊断;33例未行冰冻诊断;14例情况未知。石蜡切片中,6.0%患者(11/182)SLNs中发现转移癌,其中术中冰冻诊断发现7例,漏诊3例,剩余1例未行冰冻诊断(表1a)。因此,冰冻切片诊断准确率为98%(132/135),假阴性率为30%(3/10)。6例患者因冰冻切片阳性诊断,于同期手术行腋窝淋巴结清扫(4.4%,6/135)。11例患者的冰冻切片、SLN和腋窝淋巴结清扫结果汇总表见表1b。

表1a. 前哨淋巴结冰冻切片结果

表1b. 冰冻切片、前哨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汇总表



 结论 

本研究显示,在接受新辅助化疗的cN0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6%的患者术中前哨淋巴结冰冻切片中发现转移癌。仅有不到5%的患者因冰冻切片阳性诊断,而采取手术同期腋窝淋巴结清扫,表明冰冻切片在该组患者中作用有限,仍需大规模研究进一步验证本结果。

140704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病理反应及局部/远处复发


 背景 

随着化疗药物的研发,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不仅能够帮助难以手术的患者降级为可操作手术,而且能为临床医生提供肿瘤生物学信息,从而有助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设计 

回顾分析我院近18年来诊治的704例原发性乳腺癌,探讨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与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及局部/远处复发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 

704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中,197例(28%)达到pCR,其中28例(14%)存在残余DCIS。507例(72%)未达到pCR,其中21例(4%)仅有淋巴结转移灶。pCR组中2%的患者和非pCR组中14%的患者发生了局部/远处复发。比较以下两组: pCR组伴残余DCIS患者(AJCC分期视为pCR)和仅乳腺瘤床“pCR”而淋巴结有转移灶的患者(AICC分期不视为pCR),复发率分别为7%和5%。与局部/远处复发相关的其他因素包括肿瘤组织学3级和Ki67>20%。


 结论 

这项单一机构研究结果表明,pCR伴残余DCIS增加了复发风险,这与仅有淋巴结转移灶患者的复发风险相似。残余DCIS对局部/远处复发率的影响,仍需更大规模的多中心机构进一步研究。

【172】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冰冻切片与永久切片诊断的相关性:单中心经验


 背景 

临床试验Alliance A011202旨在确定乳腺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NAC)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是否有疗效获益,在此试验结果公布之前,NAC后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冰冻切片诊断仍是标准流程。不幸的是,由于治疗相关性变化(包括纤维化、肿瘤量不足和组织细胞聚集等),导致前哨淋巴结冰冻诊断极其困难。


 设计 

研究样本选自2012-2022年期间经本医学中心诊治,并接受NAC治疗的324例乳腺癌患者的431张前哨淋巴结冰冻切片。就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方面,对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进行比较。

 结果 

我们研究统计发现4.4%冰冻切片(19/431)诊断与石蜡不符;84.2%为假阴性(16/19),15.8%为假阳性(3/19)。冰冻切片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6%、99%和96%。复审不符病例切片:发现假阴性发生在三阴性乳腺癌中更常见微转移(11/16,68.8%);8例假阴性归因于样本问题(8/16),包括深切蜡块发现癌细胞,或于切片明显折痕处或碎片区域见到癌细胞;6例出现诊断错误(6/16),即冰冻诊断时遗漏了微小病灶;最后2例同时出现诊断和样本问题。假阳性病例出现在Luminal A/B亚型患者阴性淋巴结中。

 结论 

本研究是目前已知的首次对NAC后患者前哨淋巴结冰冻切片假阳性率的分析报告。既往研究重点放在尽量减少假阴性,以避免二次手术腋窝清扫。然而,假阳性后果更为严重,会导致患者接受不必要的腋窝清扫,并承受手术并发症的潜在风险。有趣的是,3个假阳性病例均由乳腺亚专科病理医师作出诊断,可能是由于过度解读NAC后改变导致做出错误的假阳性诊断。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强调了NAC后前哨淋巴结冰冻切片诊断难度之大,亟需有关NAC后乳腺癌患者诊疗的最佳实践指南。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 王成勤 审校

作者简介




曾晶晶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长期从事临床病理诊断、恶性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工作

现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十三届女性生殖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六届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乳腺肿瘤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妇科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西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
广西医师协会病理医师分会第二届常务委员
广西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
广西第二届妇幼保健协会会员
广西第二届妇幼保健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会员
专长:女性生殖系统及乳腺病理诊断;消化道早癌病理诊断



王磊

唐山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副主任医师 

河北省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 委员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 常委
河北省妇幼保健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 常委
河北省预防医学会乳腺癌多学科诊疗及预防专业委员会 委员
河北省预防医学会分子病理与疾病预防专业委员会 委员
河北省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业委员会 委员
北京整合医学学会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多学科整合专业委员会 委员
唐山市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 委员
唐山市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医师分会 委员




赵静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青岛大学医学院
北京大学医学部获 病理学博士学位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委会乳腺学组 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病理专委会青年委员
美国亚特兰大Emory大学医院病理科  访问学者
参加2018年USCAP大会并做壁报展示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主持教育部科学基金1项
发表SCI文章16篇

END



【本文系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标明来源;本订阅号为非盈利性专业学术交流平台,所有文章仅供公益交流,不代表本订阅号立场。热诚欢迎所有关心与支持乳腺病理发展的同仁,加入到我们的订阅号,积极推动我国乳腺病理事业的蓬勃发展,投稿邮箱:breastpathology@163.com】

乳腺病理
乳腺病理精彩病例和微课堂分享、优秀文献及重要会议推送,病理医师沟通学习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