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化疗药物研发的不断进展,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2024年USCAP发表的与乳腺癌有关的摘要中,有6篇有关新辅助化疗的内容,包括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疗效和预后的预测因子、前哨淋巴结冰冻切片评估在已接受新辅助化疗的TNB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局部/远处复发风险与病理反应评估(编号:99、111、135、137、140、172)。以下将逐篇介绍。
背景
与其他亚型相比,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的反应通常较差。目前已开发各种模型和基因分析来预测乳腺癌对化疗的反应。MammaPrint(MP)是一种基因检测方法,常用于早期乳腺癌预后的判断。MP检测设定了一个参数来预示复发风险,可用来预测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的化疗反应。多变量模型Magee Equations(MEs)是可以用于选择ER阳性的乳腺癌病例进行分子检测的一种免费、可行的方法。ME3评分已被证实具有化疗预测价值,既往研究表明评分>25分的患者病理完全缓解(pCR)率更高(Farrugia DJ et al. Mod Pathol. 2017. PMID: 28548119 and Bhargava R et al. 2020. PMID: 32661297)。
设计
本研究对本医学中心8年来ER+/HER2-的乳腺癌病例进行MP检测结果进行评估。27例粗针穿刺活检标本经MP检测和ME3评分后,均接受新辅助化疗。通过对乳腺手术切除标本评估残余肿瘤负荷(residual cancer burden,RCB)以判断化疗效果,同时比较MP和ME3预测结果。
结果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与MP相比,ME3更能准确地预测化疗反应。虽然两种方法都能预测化疗效果明显的病例,但MP高估了受益病例数量。因此,ME3可能代表了一种更准确、更易行、更经济的预测新辅助化疗效果的方法。
MP: Mammaprint; ME3: Magee Equation; RCB: Residual Cancer Burden; LN: Lymph Node; HR: High-risk; LR: Low-risk
【111】乳腺血管肉瘤新辅助化疗(NACT)后病理反应与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相关性研究
背景
原发性和继发性乳腺血管肉瘤均以多发病灶和高侵袭性为特征。尽管采用多种治疗方式,但血管肉瘤的局部和远处复发率仍居高不下。因此,新辅助化疗(NACT)被用于提高血管肉瘤患者的生存率,但是否能够获益仍存在争议。
设计
本研究收集27例确诊的乳腺血管肉瘤(AS),包括原发性4例,放射相关(RA)的继发性23例,探讨其病理分子特征与新辅助化疗(NACT)后病理反应的相关性。目前应用的两种NACT方案有蒽环类药物(多柔比星或AIM)和非蒽环类药物(gem/doce)。NACT后病理反应分为四级:I级:≤50%,II级:51-90%,III级:91-99%,IV级:100%。在配对肿瘤-正常靶向DNA NGS平台上进行了一部分病例(n=8)的基因组学分析。
结果
纳入患者均为女性,年龄范围为29-88岁(中位年龄为67.5岁)。就诊时体征表现为:皮肤增厚、红斑、瘀伤和可触及的肿块。RA-AS的平均潜伏期为8.8年。肿瘤大小范围1.3-30cm(平均8cm)。所有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残存肿瘤组织学生长方式具有异质性,包括:血管生成(n=21)、血湖(n=9)、实性结构(n=9)、上皮样结构(n=7)和乳头状结构(n=6)。NACT后两组不同病理反应组(反应不良组与反应良好组)例数基本持平:反应不良组(1-2级;n=15)和反应良好组(3-4级;n=12)。通过NGS靶向检测,7例RA-AS都出现MYC扩增,而原发性AS主要为KDR突变。TMB或其他基因组改变在不同病理反应或结局均未见差异(图1)。尽管良好反应组有更低的转移率和死亡率,伴更高的总生存率(OS),但并无统计学差异。此外,伴IV级病理反应的3例患者均保持NED。两种NACT方案之间患者生存率未见差异。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对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有显著影响(p=0.04,p=0.02)。全组的5年OS为19%,与大小>10 cm(p=0.005)、多灶性(p=0.006)和远处转移(p=0.03)显著相关。
结论
乳腺血管肉瘤NACT后病理特征具有异质性,表现为反应良好/反应不良组的均匀分布,与预后或特定基因组改变无关。与其他AS临床亚群相似,NACT后血管肉瘤5年OS较差(19%),并且与肿瘤大小、多灶性和转移相关。
背景
众所周知,延长冷缺血时间(CIT)和新辅助化疗(NACT)都能独立影响乳腺癌相关生物标志物表达,这一点在病理实践指南中已有阐述。然而,二者联合的作用尚未可知,目前尚不清楚这些作用对生物标志物的影响是中立的、阻碍的、促进的还是协同的。本研究通过对比非NACT标本,探讨了延长的CIT是否对NACT后乳腺癌生物标志物有更大的阻碍作用。
设计
从我院数据库中收集334例已确诊为乳腺癌的病例,每例均有配对的活检/手术切除标本,并经免疫组化检测ER、PR、HER2和FISH检测HER2,构成209对NACT后标本(NACT[+])和125对非NACT标本。每组分为延长CIT组(>1hr)和非延长CIT组(<1hr)。研究组为CIT延长后NACT标本,对照组是CIT延长后非NACT标本,观察活检/手术标本变化频率、免疫组化染色强度(ER、PR)、HER2的IHC评分、FISH检测的HER2/CEP比值。
结果
研究组为124对配对病例,对照组84对。研究组(即CIT延长,NACT[+])显示活检/手术标本两个方面的变化:①PR阳性细胞百分比(p=0.019);②PR染色强度(p=0.001),均较对照组(即CIT延长,NACT[-])显著增高。而在ER、HER2/CEP比值或HER2 IHC评分观察中,无类似情况发生。继而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中活检/手术标本表达率的变化(即[+]到[-]或[-]到[+]的变化),无论ER(p=0.087)、PR(p=0.14),还是HER2 IHC(p=0.088)和HER FISH(p=0.48),最终结果显示发生变化的病例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结论
背景
符合美国外科医生学会肿瘤组Z0011(ACOSOG Z0011)试验标准的患者,接受手术时一般不做前哨淋巴结(SLNs)的冰冻切片评估。然而,临床淋巴结阴性(cN0)的患者如果接受新辅助化疗,通常会在手术时进行SLN冰冻切片评估,关于这组患者能否从术中冰冻切片获益,相关的研究数据十分有限。本研究关注已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伴cN0患者,探讨前哨冰冻切片评估在避免二次手术方面的作用。
设计
从我们的临床数据库中,选取2017.1-2018.12期间确诊为TNBC且伴有cN0,并于NACT后行前哨淋巴结冰冻切片评估的1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患者病历中收集相关信息,包括NACT后病理反应、冰冻切片诊断、SLN石蜡诊断,以及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的腋窝淋巴结病理诊断。
结果
182例患者病理完全缓解率为32%,其中135例行术中冰冻切片诊断,包括5例仅做肿瘤印片诊断;33例未行冰冻诊断;14例情况未知。石蜡切片中,6.0%患者(11/182)SLNs中发现转移癌,其中术中冰冻诊断发现7例,漏诊3例,剩余1例未行冰冻诊断(表1a)。因此,冰冻切片诊断准确率为98%(132/135),假阴性率为30%(3/10)。6例患者因冰冻切片阳性诊断,于同期手术行腋窝淋巴结清扫(4.4%,6/135)。11例患者的冰冻切片、SLN和腋窝淋巴结清扫结果汇总表见表1b。
结论
【140】704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病理反应及局部/远处复发
背景
随着化疗药物的研发,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不仅能够帮助难以手术的患者降级为可操作手术,而且能为临床医生提供肿瘤生物学信息,从而有助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设计
回顾分析我院近18年来诊治的704例原发性乳腺癌,探讨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与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及局部/远处复发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
704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中,197例(28%)达到pCR,其中28例(14%)存在残余DCIS。507例(72%)未达到pCR,其中21例(4%)仅有淋巴结转移灶。pCR组中2%的患者和非pCR组中14%的患者发生了局部/远处复发。比较以下两组: pCR组伴残余DCIS患者(AJCC分期视为pCR)和仅乳腺瘤床“pCR”而淋巴结有转移灶的患者(AICC分期不视为pCR),复发率分别为7%和5%。与局部/远处复发相关的其他因素包括肿瘤组织学3级和Ki67>20%。
结论
这项单一机构研究结果表明,pCR伴残余DCIS增加了复发风险,这与仅有淋巴结转移灶患者的复发风险相似。残余DCIS对局部/远处复发率的影响,仍需更大规模的多中心机构进一步研究。
【172】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冰冻切片与永久切片诊断的相关性:单中心经验
背景
临床试验Alliance A011202旨在确定乳腺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NAC)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是否有疗效获益,在此试验结果公布之前,NAC后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冰冻切片诊断仍是标准流程。不幸的是,由于治疗相关性变化(包括纤维化、肿瘤量不足和组织细胞聚集等),导致前哨淋巴结冰冻诊断极其困难。
设计
结果
结论
作者简介
长期从事临床病理诊断、恶性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工作
唐山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副主任医师
河北省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 委员
赵静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