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最新进展(二)—2024USCAP乳腺癌专场最新报道系列

文摘   健康   2024-10-18 08:00   四川  

引言

随着临床试验进展和治疗理念更新,目前关于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主要包括基于不同分子亚型的新辅助化疗、新辅助靶向治疗(抗HER2)、联合化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等方面。2024USCAP乳腺癌摘要中,另有7篇有关新辅助治疗的相关内容,包括不同分子亚型(包括HER2+、HR+/HER2-、TNBC、及三阳性乳腺癌等)临床病理特征与疗效分析、残余肿瘤负荷(RCB)相关因素、HER2表达动态演变与疗效及预后不良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编号85、102、108、143、146、154、234),其中第85篇来自美国亚特兰大Emory大学医院李笑闲教授团队。以下将逐篇介绍。

【85】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学完全缓解的HER2阳性乳腺癌病例的深部切片中的隐匿性癌与不良结局无关

 背景 

病理完全缓解(pCR)是指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AT)后手术标本内无浸润性癌残留(RIC)且无淋巴结转移(LNM)。未达到pCR的患者预后更差,可能需要追加治疗。pCR评估通常只基于一个水平切面的HE切片。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最初评估为pCR的病例中,隐匿性RIC或LNM是否可以经深切片识别,且二者是否与预后不良相关。


 设计 

本研究收集2009-2016年埃默里大学评估为pCR的44例HER2阳性乳腺癌病例。中位随访时间为86.8个月。所有瘤床和淋巴结蜡块经3次深切片。共计406个蜡块(161个瘤床,245个淋巴结)。第一和第三水平深切片行H&E染色,第二水平深切片行CK(AE1/3)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44例中有4例(9%)发现深部隐匿性癌,其中3例(6.8%)为乳腺RIC,1例(2.2%)为LNM(详见表1)。4例病例的RCB评估均为I级。所有患者均无局部复发,但3例发生远处转移,1例发生血管肉瘤,均发生在无隐匿性癌组。4例隐匿性癌患者均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两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期(86.8月vs.89.8月,p=0.94)或总生存期(86.8月vs.89.8月,p=0.91)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新辅治疗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经规范化病理评估为pCR病例中,约有9%在深切片后发现隐匿性癌,但较无隐匿性癌患者预后并无差别。本研究结果明确显示,在一个水平切面H&E切片进行瘤床和淋巴结RCB评估,足以识别有临床意义的残留病灶。

表1. 无隐匿性癌组和隐匿性癌组的病理诊断和DFS/OS

【102】基于机器学习的免疫组化HER2蛋白表达特征与HER2+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反应的相关性


 背景 

HER2+乳腺癌患者抗HER2治疗后反应受HER2表达异质性的影响,因此凸显了人工智能(ML)在HER2免疫组化(IHC)染色评估分析和量化中的意义。本研究采用HER2免疫组化人工智能分析模型,探讨HER2+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THP治疗(紫杉醇、曲妥单抗、帕托珠单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预测意义。


 设计 

本研究收集已入组DAPHNe临床试验(NCT03716180)92例II-III期HER2+乳腺癌病例,包括新辅助治疗前粗针穿刺活检和临床数据,剔除特殊情况(穿刺活检量不足,<100个肿瘤细胞;或患者接受另外化疗)后获得78例,全部行HER2免疫组化染色(克隆号SP3,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并经Leica Aperio AT扫描成电子切片。依据ASCO/CAP指南,采用前期验证有效的人工智能评估浸润性癌HER2表达状态。染色强度分组:阴性,微弱/难以辨别阳性,弱/中等,强阳性;并结合膜染色模式(不完全或完全膜环周着色)。每例定量评估肿瘤细胞HER2表达百分比。符合ypT0/isN0情况判定为PCR。


 结果 

所有病例肿瘤内和肿瘤间HER2表达均显示显著的异质性;依据ER表达状态对所有病例分组。标记评分3+病例中强的完整膜着色肿瘤细胞百分比范围2%-97%(图1),pCR率为58.9%(46/78例)。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评估ER状态、临床T分期、临床N分期)显示强完整膜着色的肿瘤细胞百分比与PCR之间存在正相关。利用HER2特征和协变量进行pCR预测的ROC曲线AUC为0.79(图2)。

 结论 

人工智能分析HER2免疫组化表达,可捕获肿瘤内HER2染色强度和模式的异质性。通过细胞水平特征和HER2免疫组化量化分析,可预测HER2+乳腺癌患者术前接受HER2靶向治疗及化疗的pCR率。

【108】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对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新辅助治疗的反应:一项单一机构的经验

 背景 

KEYNOTE-522临床试验表明,加入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可提升早期TNBC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至64.8%。2021年帕博利珠单抗经FDA获批进入早期高危TNBC患者新辅助化疗(NACT)的标准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单一医学中心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帕博利珠单抗新辅助治疗效果的可预测性。


 设计 

回顾分析2021.8-2023.8年期间本医学中心诊治的61例TNBC患者,均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新辅助治疗,激素受体弱阳性病例也包括其中。收集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资料,采用AJCC分期系统和残留肿瘤负荷(RCB)分级评估术后标本的病理反应。


 结果 

61例TNBC患者中,41例(67.2%)接受帕博利珠单抗NACT治疗,该组平均年龄56岁(范围32-75岁)。31例(75.6%)首次就诊时分期为pT1或pT2期,10例(24.4%)为pT3期。NACT治疗前影像显示中位肿瘤大小为38 mm(范围12-123mm)。绝大多数(90.2%)活检标本内肿瘤Nottingham分级为3级。手术标本21例(51.2%)为乳房肿块切除,20例(48.8%)为单切乳腺。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组有16例(39%)达到pCR,6例(14.6%)为RCB-I级,19例(46.3%)为RCB-II级,未见RCB-Ⅲ级病例。种族和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12例(29.3%)显示HER2低表达。有趣的是,未达到pCR的8例(32%)活检标本中找到DCIS,而达到pCR的活检标本中仅1例(6.3%)出现DCIS(P=0.066)。所有患者均无病生存,无复发和死亡,中位随访时间203天(范围6-538天)。


 结论 

受样本数量所限,本研究帕博利珠单抗NACT治疗组患者pCR率39%,低于KEYNOTE-522的预期pCR率。研究结果提示,通过生物标记物指引选择更为适合联合治疗的患者对提升早期TNBC患者NACT疗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种族与pCR状态无关,DCIS是否是不良预后因素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143新辅助治疗中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组化特征:疗效预测因素和HER2表达演变

 背景 

乳腺癌在组织学类型、自然病程、临床行为和治疗反应等方面均具有异质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组具有侵袭性临床行为的乳腺癌,然而近期几项研究均表明,TNBC患者经新辅助治疗(NST)后病理完全缓解率反而更高。最近推出一种一种新的HER2分类方法,即HER2低表达,是指HER21+或2+并且原位杂交(ISH)阴性。这样可以将TNBC重新分类并筛选出可能因针对性治疗获益的患者。


 设计 

回顾分析2014-2022年我们诊疗中心诊断为TNBC的160例病例,建立关于NST前后病理特征数据库,包含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Ki-67%增殖指数和HER2状态(免疫组化和+/-ISH检测)。统计分析NST前病理特征与完全缓解的相关性,并与HER2表达演变(1+/2+ ISH- vs 0)对比分析。


 结果 

平均发病年龄为57.5岁(标准差13.6)。绝大多数(91%)组织学类型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148例)。组织学分级:2例(1.26%)为1级,33例(20.88%)为2级,123例(77.8%)为3级。肿瘤平均大小为3.04 cm(标准差1.64 cm)。治疗后HER2低表达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41.9% vs41.8%)。而HER2 0组趋向更高病理完全缓解(pCR)率(63.7%,p=0.098)。pCR与Ki67%增殖指数(68.4%;p=0.047)和组织学分级3级(88.8%;p=0.001)相关。



 结论 

我们研究显示,仅有组织学3级和Ki67%增殖指数与pCR相关。而HER2低表达组治疗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HER2 0组病例显示较高的pCR率,这表明HER2低表达在TNBC新辅助全身治疗应答中的潜在作用,这一假说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146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ER+/HER2-乳腺癌生物标志物变化及其与HER2变化的相关性


 背景 

多数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阳性(ER+)。推测ER+乳腺癌中某些因素与HER2低表达相关:包括ER和HER2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内分泌治疗的调节效应。本研究选择接受3个月以上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T)的ER+/HER2-乳腺癌患者,观察其生物学指标变化与HER2表达的相关性。


 设计 

收集2014-2022年间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前后25例ER+/HER2-乳腺癌病例。由两名病理医师复审ER、PR、HER2和Ki67的免疫组化切片。采用H-scores评估ER、PR和HER2表达水平。使用Graph Pad和/或Excel进行配对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几乎所有患者均接受以芳香化酶抑制剂为基础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92%,23/25),均未获得病理完全缓解。NET治疗后,患者ER、PR和Ki67表达分别减少40%(10/25)、76%(19/25)和75%(18/24)。对比NET治疗前后肿瘤ER(平均H-scores:260.9 vs 231.1,P=0.038)和 PR(平均H-scores:160.7 vs 47.9,P=0.002)表达均显著降低;相比之下,未观察到Ki67的显著降低(平均值:10.2% vs 7.8%,P=0.48)。NET前后肿瘤的HER2平均H-scores分别为43.2和31.5(P=0.31)。NET治疗后,5例(20%)肿瘤HER2表达增加,8例(32%)肿瘤HER2表达降低,12例(48%)肿瘤HER2表达不变, 3例(12%)从HER2-0转化为HER2低表达,2例(8%)从HER2低表达转换为HER2-0。ER、PR、Ki67和HER2的变化彼此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03-0.22(P值:0.32-0.90)。


 结论 

本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NET治疗后ER和PR表达显著降低,但未观察到HER2或Ki67的显著变化。此外,本研究是首个在临床真实环境中记录肿瘤ER、PR、HER2和Ki67变化的研究,并发现这些变化与NET之间缺乏显著直接相关性。有关ER和HER2相关性的理解仍需大量研究进一步完善,以期发现这种相关性对占主导地位的ER+/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有无潜在的生物学意义。

【154】新辅助治疗三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病理完全缓解率


 背景 

三阳性乳腺癌(TPBC),也称为激素受体(HR)阳性和HER2阳性乳腺癌(BC),一般采用新辅助化疗和抗HER2靶向治疗。与HR+/HER2-和HR-/HER2+乳腺癌不同,TPBC具有异质性,是一组具有不同形态和独特生物学特征的乳腺癌亚型。本研究旨在分析TPBC患者新辅助治疗(NAT)后临床病理特征和病理完全缓解(pCR)率。


 设计 

回顾性分析2020.1-2023.9期间接受NAT治疗的TPBC患者。采集的临床病理数据来自患者的病理报告。依据活检报告记录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ER、PR、HER2状态。通过切除标本报告记录病理分期、手术类型、治疗后ER、PR和HER2状态以及残余肿瘤负荷(RCB)评分。

 结果 

本研究样本包括90例患者(平均年龄54岁,范围28-83岁),女性87例和男性3例。83例患者有单灶病灶,7例患者有双灶病灶,共97个肿瘤样本。肿瘤平均大小为27 mm。肿瘤主要为导管癌(n=94/97,96.9%)、组织学分级3级(n=74/94,78.7%)和HER2阳性(免疫组化检测,n=75/97,77.3%)。NAT治疗后,47例患者接受乳腺单纯切除术,43例患者行乳腺肿块切除术;86例肿瘤分期下降,9例肿瘤T分期不变,2例肿瘤分期进展。所有样本总pCR率为48%(n=47/97)。52%(n=50/97)病例中发现残余癌。10例患者已行RCB评估,其中80%为部分缓解病例,其RCB评分II级(n=8/10)。经免疫组化检测HER2蛋白,过表达的TPBC病例pCR率为56%(n=42/75),而HER2基因扩增的肿瘤pCR率为22%(n=5/22)。ER低表达(1-10%)的TPBC病例pCR率为75%(n=6/8)。对88例患者进行腋窝分期,其中37例出现临床淋巴结阳性,NAT治疗后手术标本中发现:其中83%(n=31/37)腋窝分期降低,3%(n=1/37)分期进展,14%(n=5/37)分期保持不变。分期进展的3例(乳腺或腋窝)中,NAT前后的肿瘤样本均显示ER强表达(范围70-99%),其中2例经FISH检测为HER2阳性,1例经IHC检测为HER2阳性。

 结论 

NAT治疗后TPBC的总pCR率为48%。ER低表达TPBC的pCR率为75%。多数患者的乳腺(87%)和腋窝(83%)分期均下降。

【234】回顾性分析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HR+BC)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T)后病理特征与残余肿瘤负荷(RCB)相关性


 背景 

与新辅助化疗(NACT)不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HR+BC)患者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T)的临床情况并不常见,原因在于NET对预后的影响不明确,以及缺乏明确的生物标志物和适用患者应用指南。所以很少出现有关NET后手术标本病理特征分析的文献,执业病理医师也未就NET后手术标本最佳处理方式和病理报告模板达成共识。在此分享我院诊治NET患者的经验,重点介绍病理特征、残余肿瘤负荷(RCB)评估和病理报告内容。


 设计 

2009-2019年期间,我院有136例HR+BC患者接受NET治疗。其中94例因同时使用NACT或无法获得手术标本的切片而被排除。其余42例患者(44例肿瘤)组成研究组,术前接受他莫昔芬、来曲唑、阿那曲唑或氟维司群(平均治疗时间7个月;范围1-60个月)。复查切片后评估RCB等级。

 结果 

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见表1。乳腺肿瘤分期下降15例,无变化22例,进展7例。在3例患者中观察到腋窝淋巴结分期下降,21例患者无变化,10例患者分期进展。2例患者为pCR(RCB 0),其他患者分别为:1例RCB I级、23例RCB II级和18例RCB III级。所有患者均存在纤维化瘤床,大多数患者出现瑞士奶酪样反应模式。2例出现肿瘤坏死,12例出现泡沫样组织细胞聚集。尽管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罕见,但在18例(57%)切片中观察到外周TILs。仅有38%病理报告(16/42)在AJCC病理分期提到 “y”的描述。在病理初始报告中肿瘤细胞密度和治疗相关纤维化均未见提及。21例患者无疾病生存,16例死亡(随访0-131个月,中位数73个月)。卡方检验未显示临床病理特征(年龄、种族、组织学类型、ER/PR表达、肿瘤分级)与治疗反应之间存在相关性(表1,左-右)。


 结论 

NET是HR+乳腺癌患者NACT的替代治疗方案,能够在部分病例中实现乳腺和腋窝淋巴结的pCR或部分缓解。术前NET引发的瘤床病理改变与NACT相似。由于缺乏认知和明确的指南,多数病理医师未能按照NACT后手术标本病理报告模板对NET后的标本进行评估,因此需要更大规模的长期随访研究来评估RCB分级对于NET治疗的预后价值。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 王成勤 审校

作者简介




曾晶晶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长期从事临床病理诊断、恶性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工作

现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十三届女性生殖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六届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乳腺肿瘤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妇科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西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
广西医师协会病理医师分会第二届常务委员
广西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
广西第二届妇幼保健协会会员
广西第二届妇幼保健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会员
专长:女性生殖系统及乳腺病理诊断;消化道早癌病理诊断



王磊

唐山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副主任医师 

河北省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 委员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 常委
河北省妇幼保健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 常委
河北省预防医学会乳腺癌多学科诊疗及预防专业委员会 委员
河北省预防医学会分子病理与疾病预防专业委员会 委员
河北省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业委员会 委员
北京整合医学学会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多学科整合专业委员会 委员
唐山市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 委员
唐山市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医师分会 委员




赵静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青岛大学医学院
北京大学医学部获 病理学博士学位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委会乳腺学组 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病理专委会青年委员
美国亚特兰大Emory大学医院病理科  访问学者
参加2018年USCAP大会并做壁报展示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主持教育部科学基金1项
发表SCI文章16篇

END



【本文系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标明来源;本订阅号为非盈利性专业学术交流平台,所有文章仅供公益交流,不代表本订阅号立场。热诚欢迎所有关心与支持乳腺病理发展的同仁,加入到我们的订阅号,积极推动我国乳腺病理事业的蓬勃发展,投稿邮箱:breastpathology@163.com】

乳腺病理
乳腺病理精彩病例和微课堂分享、优秀文献及重要会议推送,病理医师沟通学习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