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清明

文摘   文化   2024-04-04 14:36   江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孩提时代读这首《清明》诗,总有些纳闷:为什么清明时节,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的天,并不都是雨纷纷的,更多是一种心境。

  女儿出生时,父母尚未退休。年近八旬的祖母,常常帮父母照看我们的孩子。女儿小名叫倩倩,不认字的祖母总弄不清我们叫孩子“倩倩”,还是“青青”,她索性只叫“我的小心肝”或是“我的小心儿”。

  祖母视力一直很好。偌大年纪,还能穿针引线,所以人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临街的院落里,一位老太太认真地做着针线活,一个小丫头快乐地在她身边玩耍;或是小丫头拿了老太太的活计在前面笑嘻嘻地奔跑,老太太在小丫头身后气喘吁吁地追赶。祖母是小脚,总要费很大劲,才能追上灵活淘气的小丫头。

  祖母最开心的事,就是由她独自一人照看重孙女,并以此为傲。有一次,却因为过于尽职而受到母亲的责备。那天,女儿在母亲屋里睡觉,母亲因事出门,忘记留下钥匙。老太太有点不放心,也没心思做她的针线活,迈着小脚在屋外转悠不停,还不时地将耳朵贴在门上。不知是女儿梦啼,还是老人家耳背,老太太感觉屋里有动静,认定是她的“小心肝”醒了,竟然跑到邻家,硬让人家将房门撬开。谁知房门刚撬开,母亲便回来了,女儿依旧酣睡如初。母亲自然不开心,邻人更是尴尬不已。

  八十一岁那年,祖母无疾而终。祖母去世第二天,我心情沉重地赶回老家。走进家门,看着灵床上祖母的身影,鼻头一酸,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我是祖母一手带大的,也是她生前最疼爱的孙儿,因为身在异乡,很少有机会尽孝,就连她去世都未能见最后一面,实在是愧对老人家的养育之恩。

  不知生死何物的女儿,指着祖母的遗体,天真地跟我说:“太太(家乡称曾祖父、曾祖母叫太爷、太太)睡觉呢。”

  后来,母亲告诉我,祖母临终前拉着她的手,说:“孩子,你到我们家受苦了。我要走了,这个家交给你了。”还说我在外工作,赶不回来,就不等我了。每每想起这事,总让我心痛与内疚。  

  日子过得好快,祖母已谢世二十多年。每到清明,我都会回一次老家,只为能坐在祖母的坟前,焚一刀纸,寄托自己的怀念之情;磕一个头,念一声“奶奶,孙儿看您来了”;燃一支烟,回忆与老人家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小时候,最怕坟茔。而今,坐在祖母墓前,唯觉亲切。

  感谢清明,让我们拥有一个寄托哀思的日子,梳理那些深藏心底的记忆与思念。

往期文章
————————————————
桃花依旧笑春风
河豚有毒
烧饼
梅俏不争春
温暖的雪

渔父乱弹
此平台仅发布广陵渔父本人及朋友的文学作品,欢迎交流,欢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