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书记趣(外一章)

文摘   文化   2024-01-25 08:25   江苏  

  年过半百,读书四十余年,藏书四十余年。四十余年,如小鸟衔枝,积累了四千余册藏书。坐拥书城,其乐无穷。回忆昔日购书点滴,亦觉有趣。

  四十年前,刚刚迈进中学校门的我,一改往日只买少儿读物的惯例,买了一部《红楼梦》。这部《红楼梦》共四卷,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3.45元。3.45元,今天算不了什么,当时可是我两个月的零花钱啊。书买回来后,用白纸包好,藏在自己床下的木箱里。父母不在家时,才取出来看上几页。

  第一次读《红楼梦》,虽说不求甚解,却让我从此迷上了它。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四册的白话文《聊斋故事》。我用零花钱买下第一册后,正为如何攒钱买第二册伤脑筋时,发现父亲也在看这书,而且看得津津有味。于是计上心来,腆着脸跟父亲说:“好看吧?书店还有第二册呢。”一向小气的父亲,慷慨解囊,第二册顺利购得。

  此后,故伎重演,第三册、第四册都如愿购得。

  四千余册藏书中,十二卷十六开缎面精装影印本《二十五史》,最为厚重。这套《二十五史》购于1991年,定价260元,几乎是我当时一个月工资。那时,我工作刚四年,正在恋爱中,每月很少有积余。

  《二十五史》购回来后,我过了一个多月的清苦生活,天天吃单位食堂最便宜的饭菜,连街都不敢逛。

  最富戏剧性的藏书,莫过于《四库全书总目》。大约是1995年年初,我在某书店发现一套1987年版《四库全书总目》,十六开本,厚厚两册,定价仅28.5元。遗憾的是,来书店前,我在另一家书店买过几册书,已囊中羞涩。因见书面有些破旧,以为别人不一定会买,便放心而去。两天后,再去这家书店时,发现封面破旧的《四库全书总目》还是让人买走了。此时,再版的《四库全书总目》已经面世,定价一百多元,舍不得买。

  命中注定与《四库全书总目》有缘。数月后,我去扬州古籍书店淘书,发现那儿也有一部《四库全书总目》,心想一定是高价的再版本。虽然已经放弃购买高价再版本的念头,但还是忍不住从书架上抽出书,习惯性地看了一眼书后的定价。谁知,这一眼竟看得我心跳不已:天啊,还是28.5元的老价!

  如今想起这事,依旧很开心。

习惯阅读

  人到中年,许多爱好都丢了。唯有阅读,还一直坚持着,以致成为一种习惯。

  阅读的习惯,是从中学时代养成的。我读初中的学校,是一所重点中学,也是家乡条件最好的中学,不仅有阅览室,还有图书室。每周,我们都能去图书室借一本课外书。课余时间,也可以去阅览室阅读报刊杂志。

  用“如饥似渴”来形容我学生时代对阅读的痴迷程度,一点都不过分。因为我不仅在课余时间读书,甚至还在上课时间读书。在课堂上读课外书,再小心谨慎都会被老师发现。女老师还好,书被收去,至多说你两句不是。男老师就没那么客气,不光收书,甚至还会给你一个爆栗,痛得让你落泪。为讨回被收去的书,我常常厚着脸皮去老师办公室认错。

  在被窝里读书的记忆,多少有点苦涩。有一次被母亲发现,她狠狠给了我一记耳光。母亲的耳光是有道理的,因为没日没夜地读书,结果刚读初二,我便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许多年后,跟母亲说起这次挨打经历时,她责怪我太记仇。其实是母亲误会了,我只是想告诉她:那时我是多么热爱读书啊!

  阅读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总有所变化。上学那会,喜欢军事、科普知识;工作以后,喜欢历史、人物传记。近年来,我也尝试着读一些宗教方面的书,比如佛经。我是一个无神论者,读经不为信仰,只是想让自己知识面更广阔。当然,文学作品一直都是我的最爱,无论中国古典诗词、还是世界经典名著,甚至港台武侠小说,都能让我读得如醉如痴。

  阅读,需要安静的环境。夜晚,最安静。住单身宿舍那些年,我常常利用夜晚的时光进行阅读。不看电视,不好打牌,也不会跳舞,只是读书、读书。这种常人看来的苦行僧般生活,对我来说却是一种享受。有时兴致,能一直读到凌晨三四点,许多港台武侠小说就是这么读完的。

  年轻时,精力充沛,可以随时随地阅读,可以不分昼夜阅读。人到中年,精力衰减,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应对工作,能静心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有时,一本书甚至会读上几个月。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电子书籍与网络阅读已渐渐改变我们的阅读方式。有人说电子图书会取代纸质图书,我不信;有人说网络阅读更方便快捷,我相信。不过,我还是喜欢去书店淘书,因为无论电子图书,还是网络阅读,都不如一卷在手的质感和散发墨香的字迹,让我觉得真实和亲切。

往期文章
—-———-————-————-——
汪曾祺笔下的画家
以书为礼
馄饨·云吞·抄手
温暖的雪
沈园,应是伤情地

渔父乱弹
此平台仅发布广陵渔父本人及朋友的文学作品,欢迎交流,欢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