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冬至。
冬至,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节日。
冬至,民间俗称“大冬”。旧俗,冬至与清明、农历年七月十五这三天,并称“三大·鬼·节”,是祭祀先人的日子。
冬至这天的傍晚,父亲都会在庭院中焚烧一些剪有窟窿的黄纸,叫着先祖的名字,让他们来领“钱”。小时候,祖母还会让我们在焚烧的纸堆前磕头。冬至这天的饭菜,也会比往日丰盛许多。
还记得读小学时,曾跟一帮孩子念过这样的童谣:“大冬大似年(年,指春节),家家吃汤圆,老师不放假,学生不把钱。”
“大冬”吃汤圆,是民间习俗。“老师不放假,学生不把钱”,我那时很不理解。因为我们上学时,“大冬”这天是不给老师钱的,学校也不放假,除非逢上星期日。其实,这两句与旧时的私塾学堂有关。旧时的私塾学堂,冬至这天是放假的。那时,私塾先生辛辛苦苦教学一年,直到年底(多在冬至后,春节前)才能从家长手中拿到束脩(酬金)。想必私塾学堂里的学习很枯燥,尽管冬至这天私塾先生无论如何都会放假,但学生们不清楚,大约也便有了“先生(老师)不放假,学生不把钱”的念头吧。
冬至这天,白昼最短。此后,日头渐长,所谓物极必反。中国地域宽广,对北方而言,冬天刚过半;对南方来说,冬天才开始。冬至之后,还有两个气节,小寒与大寒,才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日子。
冬至,既是严寒来临之时,又是阳气回升之始。人们从这一天开始,便盼望着春天的来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插柳。七九河开冻,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念着《九九歌》,过完八十一天,便是鸟语花香的春天。
冬至,春不远。
往期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