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这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著名散文诗《海燕之歌》的片段。《海燕之歌》以象征手法表现了俄国革命来临前的形势,热情歌颂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并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俄文里的“海燕”,便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
马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1868-1936),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前苏联作家、诗人、政论家。
正如高尔基所预言,革命很快在俄国爆发,沙皇专制政府最终在1917年被革命者推翻。然而,伴随革命出现的混乱、破坏、无政府主义思潮及各种暴力事件,不仅让高尔基感到迷茫,也让他与列宁以及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新政权之间产生矛盾与分歧。1921年10月,加之身体健康出现问题,高尔基出国疗养。直到1928年5月,在斯大林盛情相邀下,高尔基才回到祖国。
斯大林显然比列宁更有政治手腕,思想更加敏锐:“当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时,对于它的敌人来说,它是软弱而容易对付的……”
斯大林眼里的敌人,不仅有外部的,还有内部的。外部敌人,必须消灭;内部敌人,除了消灭,还可以改造。
古拉格(俄语读音),是前苏联政府的一个机构,即劳改营管理总局,负责管理全国的劳改营。
1973年,“古拉格”一词通过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传到西方,并成为苏联劳改营和政治迫害的代名词。
根俄罗斯当局解密文件记载,苏联曾经存在过最多476座独立的劳改营。在1929年到1953年的二十四年间,至少一千四百万人被监禁于古拉格,多于七百万的苏联公民被流放到苏联的垦荒地区进行垦荒。
有一个错误认识,必须更正。那就是古拉格劳改营的囚犯,并不都是政治犯,还有可能因为无故旷工、偷窃甚至开政府玩笑而被逮捕的任何苏联公民。虽然前苏联劳改营规模在斯大林病逝后大幅缩减,但直至戈尔巴乔夫时代,劳改营还仍旧存在。
1929年前后,在古拉格主要所在地索洛维茨岛,发生一起监狱犯人逃亡英国事件。其中一名叫尤德·别松诺夫的犯人,逃到英国后出版了一本书《我的二十六座监狱和我从索洛维茨岛的逃亡》。这本书惊动欧洲,因为它记载了苏联当局对犯人骇人听闻的迫害,不但与苏联官方宣传大相径庭,而且也颠覆欧洲人特别是左派知识分子心目中的苏联形象。此前,德国共产党机关报《红旗报》、苏联驻欧洲的政治代表处的宣传画册等媒体,都把索洛维茨岛上的监狱描写得如同天堂一般。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当局觉得有必要让高尔基这位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誉的著名作家出来作证,“他的证言将是对那本卑鄙的国外伪造的出版物的最好驳斥!”(《古拉格群岛》第53页)
高尔基要来索洛维茨岛的消息,让犯人们喜出望外。“人未到,消息已到,索洛维茨的囚徒们的心急剧地跳动起来。”“要熟悉犯人的心情才能想象出他们的期待,在这暗无天日、横行肆虐、沉寂无声的渊薮中,突然冲进一只雄鹰!海燕!头一名俄国作家!” “人们简直像期待全国大赦一样期待着高尔基。”(《古拉格群岛》第53页)
监狱首长和看守们,却有些惊慌。于是,他们开始造假,把见不得人的东西藏起来,减少超标犯人并把他们遣送到别处,在儿童教养院前建造临时“林荫道”,如此等等。
1929年6月20日,高尔基在儿媳和国家保卫局官员陪同下,来到索洛维茨岛。监狱的房门全部打开着,医生和护士穿着崭新的衣服夹道欢迎,禁闭室没有打人刑具,连树棍都没有。可是,高尔基还是发现了问题:囚犯们坐在长椅上安静地读报,但他们却把报纸拿反了。“高尔基走到一个人身边,不做声地把报纸正过来,他发觉了!他猜透了!他不会弃之不顾的!他会出来保护他们的!”(《古拉格群岛》第55页)
接着,高尔基参观儿童教养院。一个十四岁男孩,突然对他高声说道:“你听着,高尔基,你看见的都是假的,需要知道真的吗?要我告诉你吗?”高尔基点点头,让陪同人员全部退下。于是,这个孩子把人代马拉车、吃树根、让犯人在雪地里过夜、把犯人从高高的台阶推下摔死……所有惨无人道的暴行,都告诉了他。半个小时后,高尔基“老泪纵横地从工棚里走出来”。
然而,了解真相后的高尔基又做了什么呢?
6月22日,高尔基为这次参观写下这样的文字:“我难以用简单的几句话表述我的印象。我不想而且羞于对既是警惕不倦的革命卫士、同时又能成为异常勇敢的文化创造者的人们的惊人的力量做一些俗套的颂扬。”
6月23日,高尔基乘船离开索洛维茨岛。那个说真话的男孩,随即被枪毙。之后,高尔基在苏联和西方国家各大报纸发表他的索洛维茨岛观感,“以雄鹰和海燕的名义,宣称拿索洛维茨来恐吓人民是毫无根据的,宣称犯人们在那里生活得非常之好,改造得也很好。”(《古拉格群岛》第56页)
索洛维茨之行,只是高尔基回国后旅行观光内容之一。回国后的高尔基,在斯大林亲自过问和安排下,不只在政治上得以重用,而且在生活上得到超规格优待,享受到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同等待遇。斯大林不仅在莫斯科市内为他提供了一幢花园式洋房,还在莫斯科郊外和克里米亚为他建造了两幢豪华别墅。为了方便高尔基前往克里米亚休假和出国采风,更为他准备了一节专用列车车厢,可以随时挂上火车头出发。1929年至1933年间,高尔基还被允许去意大利过冬,并有两名苏联医生随行,全部费用都由苏联政府支付。
此时的高尔基,已完全由一只高傲地搏击狂风暴雨的海燕,变成一只温顺地唱着悦耳歌声的夜莺。
1934年12月,列宁格勒党委第一书记基洛夫遇刺,给斯大林展开大清洗一个借口,许多人未经调查或审判就以间谍罪名立即枪决。1935年1月2日,高尔基在《真理报》发表文章为斯大林呐喊助威:“必须无情地、毫无怜悯地消灭敌人,不要理睬那些职业的人道主义者们的喘息和呻吟。”
索尔仁尼琴在他的《古拉格群岛》中,毫不留情地批评高尔基:我一向把高尔基从意大利归来直到死前的可怜的行径归因于他的谬见和糊涂。但是不久之前公布的他的二十年代书信,使我用比那更低下的动机——物质欲——来解释这个现象。高尔基在索伦托(高尔基流亡意大利期间居住的海岛城市)吃惊地发现他既未获得更大的世界声誉,也未得到更多金钱。他明白了,为了获得金钱和抬高声誉,必须回到苏联,并接受一切附带条件。他在这里成了亚戈达(苏联国家安全部门首脑)的自愿的俘虏。
1936年6月18日,68岁的高尔基去世。索尔仁尼琴甚至认为高尔基是被斯大林谋害致死:“斯大林搞死他完全没有必要,纯粹是出于过分的谨慎:高尔基(如果活着)对于1937年(指斯大林发动大清洗运动)也会唱赞歌的。”(《古拉格群岛》第57页)
往期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