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伯,又名甘棠,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苏中名镇。
邵伯,最初名步丘。东晋太元十年(公元385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谢安在此筑埭(土坝)防洪,当地百姓把谢安比作西周邵公(即召公),为感激谢安救民于水患的功德,遂将步丘改称邵伯。
去邵伯,并非饕餮名闻遐迩的龙虾,而是寻访一头牛,一头年已三百的老牛。朱自清先生在《我是扬州人》一文中说:“四岁的时候先父又到邵伯镇做小官,将我们接到那里。……在邵伯住了差不多两年,是住在万寿宫里。万寿宫的院子很大,很静;门口就是运河。河坎很高,我常向河里扔瓦片玩儿。邵伯有个铁牛湾,那儿有一条铁牛镇压着。父亲的当差常抱我去看它,骑它,抚摩它。”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铁牛,如今已移置运河东岸的斗野园。
斗野园,三面临水,小巧精致。园内斗野亭,始建宋熙宁二年(1070年),因“扬州分野属斗(即北斗星)”而得名。北宋著名文学家孙觉、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等人,都曾来此兴游,并赋诗文记胜。今日斗野亭,为三开间亭阁,飞檐翘角,虽略少雄伟气势,却不失清新典雅。亭内集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字迹,镌孙觉、苏轼、苏辙、秦观等七贤诗碑于壁上,尤令游人赏心悦目。
斗野园北端近水处,铁牛安卧,守望运河日落,静观百舸争流。相传,康熙四十年(1701年),朝廷在淮河下游至入江处,铸造动物十二只,即“九牛二虎一只鸡”,以镇水患。
“九牛二虎一只鸡”,终究还是镇不住水患。清朝末年,苏北地区水灾频发,每到夏秋之际,洪水冲圩破堤,田庐尽没,人畜俱亡。1931年夏季,江淮地区发生特大洪水,高邮至江都段运河西堤溃决26处,东堤漫水54处,洪水奔泻,声闻百里,里下河瞬间成汪洋,淹死者多达百万计。
斗转星移,“鸡飞虎跑”,当初的“九牛二虎一只鸡”,如今只剩“牛”数头,散落在河床水道之间。邵伯铁牛,便是其中之一。家乡高邮马棚湾,亦有铁牛一头,与邵伯铁牛应同属九牛之列。
天色将暮,园内游人渐稀,唯有铁牛身旁,依旧围着一群兴致盎然的游客。这群游客,男女老少六七人,是祖孙三代的一家。与我年纪相仿的中年男子,饶有兴趣地将铁牛座基上的铭文念给身边的老母亲听。老太太年近八旬,精神矍铄,开心地跟儿子说:“记得小时候,我常跟你小姨来上河埫玩。”儿子谑笑道:“原来你们小时候,也喜欢来运河堤上玩啊。”老太太认真地纠正道:“上河埫。”我闻言,不禁莞尔,因为我的老祖母生前也是这般称呼运河堤的。
运河,是当地人心中的大河,被人们称做上河。而运河以东的河流,自然都是下河了。里下河地区的称谓,便由此而来(运河江淮段,亦称里运河)。埫,是方言,堤坝的意思。上河和上河埫,如今已鲜有人说。
出斗野园,信步运河大桥。夕阳西下,河畔生辉,桥下船闸,水涨水落,船舶往来,一派繁忙景象。
运河西岸,邵伯湖波光浩渺,景色迷人。眺望宁静而柔美的湖水,心生感悟:无论铁牛,抑或铁虎、铁鸡,都无法镇止水患,唯有国泰民安,方能河清湖晏啊!
往期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