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解运亮、麦麟玥
核心观点
需求侧出现新的下行压力。第一个压力是房地产市场销售、投资、房价等多维度仍然承压,“517新政”下,房地产市场阶段性有所企稳,政策后续效果仍需观察。第二个压力是社会集团消费持续构成整体消费的拖累,社会集团消费连续2个季度负增长。第三个压力是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呈现新的下行压力,二季度,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受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影响,居民消费下行压力加大。
供给侧扩张速度边际放缓。2024年以来,我国工业部门经历了一波产能扩张,统计局并未公布工业总产能数据,但考虑到“工业总产能≈(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库存期末期初差额)/产能利用率”,可以把产能推算出来。由于工业企业营收、库存等指标6月份最新值尚未公布,目前二季度工业总产能数据暂不可得。但5、6月规上企业增加值增速放缓,或意味二季度工业总产能增长可能边际放缓。逻辑上,产能持续扩张需要需求回暖的支撑,若无需求支撑,产能难以持续扩张。
供需错配产生的种种结果。在供需错配下,经济运行呈现出如下特征。一是GDP增速冲高后放缓;二是产能过剩延续,需求不足和供给扩张叠加,可能使产能过剩盘桓更长时间;三是价格持续低迷,需求不足和供给扩张叠加下,物价水平难免承压;四是企业利润改善偏缓,价格低迷下,企业利润难以改善;五是企业信贷需求低迷;六是就业压力仍在酝酿,上半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4-6月失业率维持在5%的低位,但其中16-24岁青年人(不包含在校学生)失业率仍然较高。
风险因素:国内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美联储超预期紧缩,地缘政治风险等。
正文
一、需求侧出现新的下行压力
(一)房地产市场销售、投资、房价等多维度仍然承压
“517新政”下,房地产市场阶段性有所企稳。销售端,截至6月,全国新房销售面积累计下降19.0%,降幅较上月小幅收窄1.3个百分点;新房销售额累计下降25.0%,降幅较上月收窄2.7个百分点。投资端,截至6月,房地产投资累计下降10.1%,降幅与上月持平。房价端,6月份,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7%,降幅与上月相同;三线环比下降0.6%,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此外,6月国房景气指数为92.11,也较上月小幅回升。这些情况表明“517”新政的效果正在显现。
政策后续效果仍需观察。一是尽管销售、投资、房价等指标降幅有所收窄,但收窄程度并不明显,仍未摆脱负增长,距离转正仍远。二是商品房库存压力仍大,截至6月待售面积为7.39亿平米,同比增速仍高达15.2%。三是7月以来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降幅再次扩大,6月底在“517新政”下降幅一度收窄至10%左右,7月前两周降幅再次扩大至15%左右。
(二)社会集团消费持续构成整体消费的拖累
社会集团消费连续2个季度负增长。截至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3.7%,增速较一季度放缓1.0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居民消费和社会集团消费,居民消费约占六成,社会集团消费(即政府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村集体等各类机构消费)约占四成。我们测算,2024年一季度,在地方卖地收入下降、财政压力凸显、过紧日子基调等因素影响下,社会集团消费陷入负增长(-1.2%);上半年,社会集团消费累计下降0.7%,连续2个季度负增长,对整体消费持续构成较大拖累(图1)。
(三)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呈现新的下行压力
二季度,居民收入增长明显放缓。截至二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5.4%,增速较一季度放缓0.8个百分点。过去一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一直保持在6%以上,但今年二季度这一局面被打破。放缓原因,一方面,与居民收入的低基数效应消退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股市楼市低迷下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放缓有关。
受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影响,居民消费下行压力加大。截至二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累计增长6.8%,继续快于收入增速,但增速较一季度放缓1.6个百分点。我们测算,截至二季度,社零中居民消费累计增长7.2%,增速较一季度放缓1.8个百分点(降幅大于人均消费,源于总人口也在下降)。从居民消费的三因素分析框架“居民消费总量≈就业×人均收入×消费倾向”看(图2、3):
1)人均收入增长放缓,抑制了居民消费增长;
2)二季度当季,居民消费倾向(人均消费/人均收入)为68.5%,低于疫情前基准情形2.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倾向恢复偏慢,也不利于消费增长;
3)二季度失业率稳定在5%,就业对消费影响较为平稳。
二、供给侧扩张速度边际放缓
2024年以来,我国工业部门经历了一波产能扩张。统计局并未公布工业总产能数据,但考虑到“工业总产能≈(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库存期末期初差额)/产能利用率”,可以把产能推算出来。测算结果显示,在制造业的一揽子政策支持下,2023年下半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能不断扩张,截至2024年一季度达到近180万亿元。历史数据显示,制造业投资领先于工业总产能约一年时间,截至6月,我国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为9.5%,显示工业总产能可能仍在扩张(图4)。
二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放缓,工业总产能扩张可能边际放缓。由于工业企业营收、库存等指标6月份最新值尚未公布,目前二季度工业总产能数据暂不可得。但工业增加值系工业总产能中已实现总产值的增加值部分,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能具有密切关系。今年4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增速为6.7%,5月和6月分别放缓至5.6%、5.3%,显示二季度工业总产能增长可能边际放缓。逻辑上,产能持续扩张需要需求回暖的支撑,若无需求支撑,产能难以持续扩张。
三、供需错配产生的种种结果
综合前面两节可知,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局面不仅仅是需求不足,而是需求不足和供给扩张叠加的供需错配。在供需错配下,经济运行呈现出如下特征。
一是GDP增速冲高后放缓。产能扩张能够贡献GDP增速,也能贡献客运量、铁路货运量、用电量等实物量指标。一季度,在产能扩张推动下,GDP增速取得了5.3%的亮眼表现。二季度,供需错配下产能扩张边际放缓,GDP增速放缓至4.7%。
二是产能过剩延续。需求不足和供给扩张叠加,可能使产能过剩盘桓更长时间。二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9%,比一季度上升1.3个百分点,但仍处于偏低水平。2015Q1-2017Q1,产能利用率在76%以下持续了9个季度,而本轮2022年Q1以来,产能利用率已在76%以下持续了10个季度。
三是价格持续低迷。需求不足和供给扩张叠加下,物价水平难免承压。6月份,CPI同比为0.2%,PPI同比为-0.8%,均仍在低位。二季度,GDP不变价增速为4.7%,现价增速为4.0%,平减指数为-0.7%,已连续5个季度处于负区间。
四是企业利润改善偏缓。价格低迷下,企业利润难以改善。回顾近期工业企业利润的走势,在年初较低的基数下,2024年1-5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仅为3.4%,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改善速度偏缓。
五是企业信贷需求低迷。6月新增信贷同比少增9200亿元,少增量较上月(4100亿元)扩大;结构上居民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企业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少增2443亿元、1428亿元、749亿元、6233亿元。M2增速继续放缓至6.2%,M1延续负增长,降幅继续小幅扩大至5%。
六是就业压力仍在酝酿。上半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4-6月失业率维持在5%的低位。但其中16-24岁青年人(不包含在校学生)失业率仍然较高,4-6月分别为14.7%、14.2%、13.2%。7月是高校毕业生毕业季,青年人失业率往往上升,就业压力仍需警惕。
四、下一步政策展望
第一,政策重点适当从供给侧向需求侧倾斜,实现供需两侧均衡发展。我国对制造业的一系列支持政策,有效推动了制造业投资的高增和工业总产能的扩张,效果昭彰。但需求侧逆周期调节力度较弱,造成需求侧无法很好地匹配供给扩张,对经济良性运行带来不利影响。未来需求侧政策力度可能适度加大,推动供需两侧走向均衡。
第二,继续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今年财政已安排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但尚未扭转当前需求不足的局面。相比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在应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往往更加有效,下半年或可考虑再次启动增发国债工作,募集资金宜用于拉动终端需求,而不再是中间需求。考虑到当前消费出现新的下行压力,募集资金可重点用于拉动消费。
第三,货币政策适当宽松配合财政发力。二季度以来新增信贷、M2、M1等多项数据偏低,原因包括基本面因素、市场性因素和技术性因素多个方面。基本面因素即供需错配下实体经济贷款需求不足,企业利润改善速度偏缓,实际利率仍然偏高等。市场性因素主要体现为债市对存款起到了分流作用。技术性因素即金融“挤水分”、禁止手工补息对贷款量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的阶段性扰动仍然存在。对于后两种因素,货币政策无需宽松应对,但基本面因素不容忽略,货币政策有必要适当宽松。
风险因素:国内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美联储超预期紧缩,地缘政治风险等。
本文作者
解运亮,信达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业界导师。曾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参与和见证若干重大货币政策制订和执行过程,参与完成中财办、人民银行、商务部等多项重点研究课题。亦曾供职于国泰君安证券和民生证券,任高级经济学家和首席宏观分析师。中国人民银行重点研究课题一等奖得主。2022年Wind金牌分析师宏观研究第二名。2022年云极“十大讲师”。2023年东方财富Choice最佳宏观分析师。2023年中国信达集团“金牌宣讲人”。首届“21世纪最佳预警研究报告”获得者。
麦麟玥,信达证券宏观研究助理。中山大学管科硕士,2022年7月加入信达证券研究所,侧重于研究美国经济和出口。